16《表里的生物》教案和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教案和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6 11:24:37

文档简介

16 表里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会写“脆”“拦”等4个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难点)
二、拓展资源
丛书:《彩色的鸟》《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三、课型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捉蛐蛐、扑蚂蚱、追蜻蜓;童年的发现是奇妙无比的:鱼睡觉为什么睁着眼睛,蝉为什么会叫,等等。今天让我们走进科普宣传第二站——我是生活观察员,仔细观察,记录下有趣的发现。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词语读正确、读通顺
机器 钟楼 洪亮 坚硬 清脆 单调 齿轮 玻璃
唯恐 丑恶 恐怖 街心 盲人 请求 加速 证实
1.指名读,老师正音。
2.齐读。
任务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初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
(2)梳理在以上时间点上发生的事,概括课文大意。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2.想一想“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任务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关注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思考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1.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
——“我”、爸爸。
2.描写人物的方法。
——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
课堂小结: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对“我”和爸爸的心理活动及对话描写,写出了“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究过程。从中我们感受到“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下一节课,我们将结合相关语句来体会。
作业设计: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能证明“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的相关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究过程,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任务四: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2.汇报交流。
(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描写,说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心理描写,说明“我”爱思考。
(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心理描写,说明“我”爱思考。
(4)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为什么呢?”我又问。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语言描写,说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总结:通过刚才的汇报,从对“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任务五:拓展阅读《彩色的鸟》,找出相关语句,思考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阅读丛书中的《彩色的鸟》,找出相关语句并画出来,作批注,想一想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汇报交流。
文章题目 文中的“我” 文中相关的语句
《彩色的鸟》 “我”是一个有好奇心、想法天真、做事幼稚的孩子 1.“不适宜生存?”我却有些不懂,什么叫作不适宜生存呢?(语言描写:有好奇心)2.我想,彩色的鸟既然没有,我就要制造彩色的鸟。母亲能够把衣服染成蓝色、红色、绿色,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麻雀也染成蓝色、红色、绿色呢?(心理描写:想法天真)……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懂得要对周围事物抱有好奇心的道理。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丛书中的《逝世前的科学记录》,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尝试像他一样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发现,争取将自己的观察成果在科普长廊进行展示。
五、板书设计(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
《表里的生物》
第1课时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捉蛐蛐、扑蚂蚱、追蜻蜓;童年里总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 的问题:鱼睡觉为什么睁着眼睛,蝉为什么会叫,等等。今天让我们走进科普宣传第二站——我是生活观察员,仔细观察,记录下有趣的发现。
机器 钟楼 洪亮 坚硬 清脆 单调 齿轮 玻璃
唯恐 丑恶 恐怖 街心 盲人 请求 加速 证实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词语读正确、读通顺
任务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任务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初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
(2)梳理在以上时间点上发生的事,概括课文大意。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任务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任务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关注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思考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1.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
——“我”、爸爸。
2.描写人物的方法。
——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对“我”和爸爸的心理活动及对话描写,写出了“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究过程。从中我们感受到“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下一节课,我们将结合相关语句来体会。
课堂总结
作业
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能证明“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的相关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
《表里的生物》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究过程,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任务四: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相关语句:
任务四: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1)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描写,证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相关语句:
任务四: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心理描写,证明“我”爱思考。
相关语句:
任务四: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心理描写,证明“我”爱思考。
相关语句:
任务四: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4)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为什么呢?”我又问。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语言描写,证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
的好奇心。
学法小结:
1.朗读课文,概括人物品质。
2.从对“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语句中,印证“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任务四: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任务五:拓展阅读《彩色的鸟》,找出相关语句,思考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彩色的鸟》,思考:
(1)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作批注。
文章标题 文中的“我” 文中相关的语句
《彩色的鸟》 “我”是一个( )的孩子。
任务五:拓展阅读《彩色的鸟》,找出相关语句,思考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文章 标题 文中的“我” 文中相关的语句
《彩色的鸟》 “我”是一个(有好奇心、想法天 真、做事幼稚 )的孩子。
1.“不适宜生存?”我却有些不懂,什么叫作不适宜生存呢?
(语言描写:有好奇心)
2.我想,彩色的鸟既然没有,我就要制造彩色的鸟。母亲能够把衣服染成蓝色、红色、绿色,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麻雀也染成蓝色、红色、绿色呢?
(心理描写:想法天真)
……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懂得要对周围事物抱有好奇心的道理。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丛书中的《逝世前的科学记录》,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尝试像他一样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发现,争取将自己的观察成果在科普长廊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