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21: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运用要点归并法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毛泽东失去爱子之后万分悲痛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毛泽东失去爱子之后万分悲痛的心情。
教学过程:
任务讲解
本单元为五下第四单元,人文主题为:责任。语文学习要素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所学文本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关于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毛主席看到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第二部分: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素以及课后题目的指引,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借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到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通过情境对话的方式,体会其作为父亲的凡人形象,以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人形象,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共振。
3查找资料,结合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故事,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学生较为容易找到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语句,但是跨越时空、历史的断层来理解毛主席的情感较为困难,因此课堂的主要环节在补充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情境设置,以及情境对话小练笔的形式完成,以此来体味毛主席的内心活动。在情境对话小练笔的写作和分享中,以此来补白学生经验和认知的匮乏。
以下为课堂教学主要环节
环节一:结合文本特点,概括故事内容
1借助“主要人物+关键动作”的方式简要概括事件
第一部分为:毛主席得知爱子牺牲的消息十分悲痛
第二部分为:毛主席艰难抉择后同意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
2补充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
3补充毛岸英的人生经历资料
环节二:情境对话,写中感悟
1设置三个情境,并引导学生借助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写作方法,尝试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三个情境为:
情境一:毛主席得知丧子噩耗
情境二:毛主席艰难抉择是否将岸英葬在朝鲜
情境三:毛主席签字同意将岸英葬在朝鲜一夜无眠的夜晚……
2课堂给时间写作,并进行指导和练笔分享,以进行情感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完成了情境一、二练笔)
环节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完成情境三的时空对话
情境设置:“毛主席签字同意将岸英葬在朝鲜一夜无眠的夜晚……”结合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理解和想象,使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完成毛主席和毛岸英的时空对话,还原人物的内心。
2结合知能杨根思个人事迹资料+《国家记忆》(杨根思记录视频),+定格画面。
小练笔习作:使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表现杨根思的英雄气概。
动作分解为:丢、抛、冲、跑、扑、扔等
语言描写:自己、战友、敌人角度
神态描写:关注五官、变化与不变
心理描写:运用想象的方法
环境描写:声音、颜色、味道
写后完成自我评价,以六 练笔为目标。
评价标准
(1)完成动作描写1
(2)完成语言描写1
(3)完成神态描写2
(4)完成心理描写1
(5)完成环境描写1
3搜集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拓展《长津湖》《志愿军》等影视资源,查找“最可爱的人”,并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选做)
情境一:得知丧子噩耗
毛主席:看着眼前美味的饭菜,主席毫无一点胃口。一支又一支的香烟点燃,主席黯然悲痛,眼神空洞地望着饭桌前留给岸英的位置,他多么希望岸英坐在那里朝自己笑啊!可现实却是他再也回不来了……“岸英~岸英~”主席的嘴里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那个思念的名字,眼里渐渐布满了思念的泪水。“岸英,岸英,你真的不回来了吗?你怎么可以先我而去呢?”
岸英:窗外飘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啸。岸英黯然失色地看着桌上冰凉的饭菜和悲痛欲绝的父亲。岸英强忍着悲痛笑着说:“父亲,父亲,不必为我而悲伤,男子汉当保家卫国。战争中总会有牺牲,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现在我们应该停止战争,不要再为我落泪了,振作起来吧!亲爱的父亲。”说着岸英试着帮父亲擦掉泪水,可怎么擦得掉呢?主席好像感受到了岸英回来了,“岸英,岸英,是你吗?”主席立马站起身想要在空旷中找到岸英并紧紧地抱住他,可怎么抱得住呢?
(卓琳)
毛主席:毛主席听到这样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手扑向了报告的人的肩膀。“不可能,不可能!”主席听到答复后直直地坐在了椅子上。他慌忙点燃一支烟却没有送入嘴边,手中的烟静静地燃烧,他用另一只手撑着额头,眼神看着窗外,全身都僵硬了。突然,他颤颤巍巍地拿起桌上的照片,走到了床边,一下子失神地跌坐在床上,用那沧桑的手一点一点抹去岸英照片上的灰尘。看着照片中岸英小时候那纯真的笑容,时间仿佛静止了。
毛主席身边似乎真的出现了岸英的身影,主席想要伸手去拥抱岸英,可是微笑的岸英、哭泣的岸英都没了,一切都没了。回想着和岸英曾经相处的点点滴滴,主席陷入沉思……“我怎么这么傻?要是坚决一点不让他去朝鲜他还能站在我面前。”
窗外的树叶被风吹向了远方,就像岸英离开了主席一样。“我的岸英,你何时能回来,那个天真的你,那个曾经给我倒水喊爸爸的你,去哪了?”
岸英:“父亲,父亲,是我啊,我是你的儿子岸英。”岸英试图擦去父亲的泪水,他轻声安慰道:“别伤心了爸爸,我是为国家奋斗而牺牲的,别为我悲痛,那是我应该做的。我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这一切都值得。爸爸,以后你也少抽一点烟,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说着岸英再也忍受不了了,泪如雨下,他多么希望可以像曾经那样扑到父亲的怀里,可再也没有机会了。
(廷裕)
情境二:毛主席艰难抉择是否将岸英葬在朝鲜
毛主席:主席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失神地望着天花板,眼中透露出无数难以描述的思念,脑海中不停地闪现着岸英的模样。
“岸英啊~岸英,作为一个父亲怎么不能自私一回呢?可……”想到这里他沉默了,哪个父母不思念自己的孩子?多少千千万万的战士在朝鲜下葬,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搞特殊,可岸英真的不回来了吗?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电报记录稿一字一字签下“同意”。眼泪从脸上划过,述说难以描述的悲伤。
(卓琳)
毛主席:毛主席不由得站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他强忍着泪水,不使泪水滑落,他多么希望可以再见见岸英。仿佛他又回到了最后两人分别吃饭的时候,那一刻好像就在昨天。
“只是一次离开而已,为什么竟成了永别?”雪打在窗户上,咚咚的声音,这声音像是回到了战场上炮弹爆炸的那一刻。
看着那张电报单,毛主席想:“送回中国,让我再看他最后一面吧,回国,回到父亲的身边吧!”他的脑海中又出现了另一个声音“不行,不行,我不能这样,把儿子埋在朝鲜吧,和其他战士一样,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搞特殊!”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毛主席最终决定将儿子埋在朝鲜,他拿起笔又沉重地放下,拿起又放下,一次次的犹豫,他始终难以签下“同意”这两个字。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拿起笔,用极其颤抖的手签上了字,签完后毛主席悲痛欲绝地朝着天上挥一挥手,说声最终的离别再见。
岸英:爸爸,不要后悔,不要犹豫,你这样做是无比正确的,不能搞特殊,战士们与我一样,我埋在朝鲜是应该的,和所有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为了国家战斗,毛岸英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