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册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5 23: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时代变化: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文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回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等运往各地销售……
甘薯
玉米
1.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压力;
2.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明清时期精细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纺织,酿造等手工业迅速发展及城镇兴起,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专业性产区,茶叶,甘蔗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
阅读材料,农业呈现出的什么变化?
南宋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明代谚语:
“湖广熟,天下足”
①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民强官弱(明中叶)
②传统与新兴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粉彩瓷器是中国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2、手工业领域:
补充:中国古代三大手工业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 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工商食官” 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技术水平高超 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生产不计成本; 产品大多精美 不在市场流通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民营 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日常用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 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作为小农经济的补充 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生……日取分金为饔飧计。……两者相资久矣。
——【明】蒋以化《西台漫纪》
表现:
1.新行业:榨油、采矿、制糖业、制茶业
2.新产品:珐琅瓷、青花瓷、绸缎、织锦
3.新方式: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4.新格局:民间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一: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政府)在苏州复置官局,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采煤
榨油
2.手工业
材料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明清主要商帮分布图
表现:
1.贸易:长途、大额;海外贸易繁荣;商业资本积聚
2.市镇:工商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的中心,商业活动的地域扩大
3.商人:商帮兴盛,实力雄厚;商人的社会地位有较大提升
4.货币: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迅速货币化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3.商业
银锭五十两(等于铜钱五万)
表现:明朝中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手工工场
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早期工业化
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思考】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其特征是什么
材料:万历年间,嘉兴府素德县石门镇镇上有油坊二十家,因镇民少,辄雇邻近县乡的百姓为佣。清康熙《钱塘县志》载:“四方之民,朝西暮东,如鸟之飞,鱼之游,流寓多于 著”,清道光年间,苏州、杭州已出现拥有千架织机的纺织工场”。清末沪上“纱厂林立”,附近的农民“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摘编自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等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
行业:苏杭丝织业、云南采铜业、四川井盐业、台湾制糖业、陕西伐木业、北京采煤业、景德镇制瓷业以及许多地方的造纸业。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基本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因素: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2、资金:地主商人把赚来的钱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规模扩大和再生产。
3、市场:农民贫困,无力购买
4、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田兆元、田亮《商贾史》
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
1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融入世界市场);
3促进赋税制度的变革(加强农民与市场的联系);
4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货币白银化:
材料: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都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此后,官员工资由实物改为银两,江南农民的人头税、上贡、徭役也都折为银两,终至“朝野率皆用银”。1581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将赋、役、贡合并征收银两。终明清两朝至1935年民国法币改革,白银一直是我国本位货币。
——摘编自《明史》、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材料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帆船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与其它物产(如玉米、马铃薯)换取亚洲商品,尤其是当时风靡全球的丝绸与陶瓷等为主的中国商品,又称银丝对流。
— 摘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等
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了势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
③商帮:
商帮:明清时期是以血缘和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地域性商人群体)。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无徽不成镇”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
《地部二》
徽商,即徽州商人,通常指明清时期徽州府(辖歙、休宁、祁门、黟、绩溪和婺源六县)商人集团。明代中叶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商业资本,均居全国各商人集团之首。
徽商以经营盐、典、茶、木为主,活动范围十分广阔,足迹遍及天涯海角,尤其在长江流域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以其雄厚的商业资本,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徽商又是徽州文化的“酵母”,在徽商资金的扶持下,徽州文风兴盛,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版画、徽派篆刻、徽派建筑等一批学术、艺术流派,成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乾隆末年开始衰落。
“红顶商人”胡雪岩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乔氏家族的第一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到第三代乔致庸,金融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大约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日升昌,由山西平遥人雷履泰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为官府代解钱粮)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
④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明清市镇的特点: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
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材料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市镇 景德镇 汉口镇 朱仙镇 佛山镇 盛泽镇(苏州) 乌泥泾镇 (上海) 合溪镇(湖州)
主要行业 制瓷 交通 交通 冶铁 丝织 棉纺织 木炭
4、经济领域的局限性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
明清时期,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和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和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经济:
政治:
政策:
根本: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进行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乾隆24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使闭关政策形成制度。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影响: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二、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
(1)背景
①程朱理学的衰落: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往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理学精神衰落,道德沦丧。
②社会危机:明中后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急需新的学说来解决问题。
③思想来源:陆九渊心学、佛道思想。
(2)主要内容:
1、陆九渊(南宋)开创者“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①心是宇宙万物本原(核心)②认识论-----内心反省
2、王阳明(明朝)集大成者
①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核心)和“知行合一”。
(3)评价: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1.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
类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同 思想主张 哲学范畴 道德观 实质 异 世界本原
哲学范畴
认识论/ 方法论
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都属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都主张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
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
外在的“理”
内在的“心”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向外求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内心反省(向内求理)
朱子学派
浙东事功学派/永嘉学派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著作被列为禁书。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割喉自杀而死自杀身亡,时年76岁。
2. 批判思想家/“第一思想犯”/异端:离经叛道 李贽
思想 主张 (1)提倡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
(2) 反对以孔子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反对孔孟权威,反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3)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历史 评价 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1610 —1695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
②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梁启超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明末清初三先生:1、反对君主专制 黄宗羲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号亭林,汉族,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学者尊为亭林先生。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各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
①批判对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反对独治 ;
②区分亡国与亡天下,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批判理学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提倡实践和真知;④经济: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发展海外贸易。
2、经世致用 顾炎武
材料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亡 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何谓“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评价: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治学方法: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
●思想观念: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顾炎武
2、经世致用 顾炎武
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断变化,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唯物主义,世界本原为气
②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认识的;提出“行先知后”。
③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循天下之公
经济:重视工商业
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3、唯物思想——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读通鉴论》、《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
材料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天地间,无不是气(器),即无不是理也” “气者理之依也……”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王夫之《读通鉴论》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王夫之《尚书引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王夫之《思问录 内篇》
代表 主张 特点 作用 共同点
李 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挑战儒家正统,揭露道家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抨击男尊女卑
离经叛道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对以后的反
封建专制 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治
“经世致用”
开一代朴实 学风之先河
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
辨证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哲学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专制、倡民主;
③紧跟时代,提倡改革。
④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后才被重视。
⑤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进步性
局限性
①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②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成为近代民主意识的先声。
①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②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③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传统儒学范畴)
时代特征:
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
◎《水浒传》书影
◎《红楼梦图咏》书影
魏晋
唐朝
明清
话本
志怪小说
传奇
宋朝
小说
2.小说
1.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三、小说与戏曲
时间 作者 作品 地位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八股取士)
蒲松龄 《聊斋志异》 短篇小说,神仙狐鬼花妖精魅故事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
主要作品
特点:平民化、世俗化
明清时期小说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
(3)文化下移,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3.戏曲
(1)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袁绍 吕蒙 程咬金
《磐河战》 《贾家楼》 《走麦城》
特点: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于一体。行当、脸谱、戏服构成京剧文化。
3、戏曲
时 间 作 者 著 作 地 位
戏 曲
明朝
汤显祖
《牡丹亭》
孔尚任
《桃花扇》
清朝
明清
昆 曲
京 剧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长期流行。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是中国戏剧的“国粹”。
道光
孔尚任的《桃花扇》的女主角李香君为了抗拒自己不喜欢的婚事,她不惜以命相搏,以头撞桌,鲜血飞溅。”
《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却因父命难违,最终伤情而死的故事。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特点:总结性著作多;多集中于实用科技;西学东渐
四、科技
类别 朝代 人物 著作 成就
农学 明代 徐光启 《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
明代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医学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地理 明代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 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欧洲传教士打开中国国人的眼界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特点:总结性
认识:典籍主要是对制度、人文科学知识的整理,有利于整体把握其脉络。与传统科技一样都是对经验的总结,缺乏创新性。
3.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开阔了眼界,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但影响范围有限,无法改变中国科技整体逐渐落后的局面。
小结:亦步亦趋的转型之路
领 域 旧传统 新因素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理学束缚人性
启蒙思想萌发涌动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闭关锁国
西学东渐


转 型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在自然经济的母体内变异出一种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因素,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但是,由于中国王朝的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压制阻碍,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能在农耕经济结构的细小缝隙中迂回曲折地缓慢潜流、渗透,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衰落。
结束语
课 堂 总 结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19世纪中期,中国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了近代化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