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专题十六:
物质的检验、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新课程标准】
要求:
1.掌握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与鉴别。
2.掌握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必备知识:
侧重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性质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命题热点及近五年考频考题】
命题热点:
主要是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
近五年高频考题:
1.基于装置证据的综合分析; 2.基于气体发生装置的状态分析;
3.基于原理条件的原理分析; 4.基于物质性质现象结论分析;
5.物质的鉴别、实验方案的评价; 6.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实验
【研磨典题】
√
1.(2023·山东卷,6)鉴别浓度均为的、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A.测定溶液 B.滴加酚酞试剂
C.滴加溶液 D.滴加饱和溶液
【解题流程】(1)读题——仔细研读,挖掘信息
(2)析题——分析考点,回归课本
(3)解题——联系相关知识,确定答案
【研磨典题】
2.(2023·辽宁.4).下列鉴别或检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
B.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是否变质
C.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Na2SO3是否被氧化
D.加热条件下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
√
【研磨典题】
3.(2022·全国乙卷,10)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 溶液由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
【研磨典题】
4.(2022·湖南,13)为探究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研磨典题】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 对Fe3+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
【答题要素】
1.物质检验鉴别的思维模型
(1)信息获取与加工
(2)逻辑推理与论证
(3)批判性思维能力
(4)针对目的方案设计
(5)预测现象推断结论
【答题要素】
2.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或思路
O2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NO 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CO 点燃时火焰呈淡蓝色,燃烧产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uO由黑色变成红色,且气体产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题要素】
2.常见气体的检验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又可变澄清;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NO2 通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并产生气泡,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水溶液显酸性;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Cl2 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答题要素】
2.常见气体的检验
HCl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靠近浓氨水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NH3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靠近浓盐酸时冒白烟
CH2==CH2 点燃有明亮的火焰,并伴有黑烟,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题要素】
3.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 检验方法或思路
卤代烃 首先加NaOH溶液并加热,其次加稀硝酸中和碱液,最后滴加AgNO3溶液
乙醇 可使有黑色氧化膜的灼热铜丝变得光亮(生成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醛);与金属钠能够平缓地反应,产生氢气
醛、葡萄糖 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形成银镜;与新制的Cu(OH)2(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
【答题要素】
3.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羧酸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酯 与滴有酚酞的稀NaOH溶液共热,红色逐渐消失
淀粉 溶液遇碘变为蓝色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加浓硝酸并微热,颜色变黄(含苯环结构的蛋白质用此法)
【答题要素】
4.操作---现象---结论(逻辑思维)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 解释
(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溶液,该溶液中一定不含K+
(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错
挥发出的乙醇、生成的乙烯及副反应生成的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错
也可能含K+,检验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
【答题要素】
(3) 向溶液X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
(4)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Y是Cl2
(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错
错
错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不加热时NH3不会逸出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
O3、Cl2等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题要素】
(6) 向溶液Y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Y中一定含有
(7) 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错
若溶液Y中含有 ,滴加稀硝酸时能被氧化成 ,加入BaCl2溶液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用酸性KMnO4溶液无法证明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错
【答题要素】
(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9)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错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正确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答题要素】
(10) 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该沉淀一定是BaSO3
(11) 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SO2和BaCl2不反应
错
正确
H2SO3是中强酸,而HCl是强酸,不能由中强酸制强酸
【真题再练】
1.(2022·全国甲卷,13)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CH3COO-和 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
Kh( )
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 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 、 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 的方向移动
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乙醇中含有水
√
【真题再练】
2.(2022·江苏,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Fe2+具有还原性
B 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CH3COOH是弱电解质
√
【真题再练】
3.(2023.辽宁.13)某小组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
【真题再练】
4.(2023.山东卷.2)实验室中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稀盐酸:配制溶液
B.稀硫酸:蔗糖和淀粉的水解
C.稀硝酸: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
D.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磺化
√
【真题再练】
5.(2023.湖南.7)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
√
【预测押题】
1.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待检验物质 所用试剂
A 食盐中的碘元素 淀粉溶液
B Na2CO3溶液中的NaOH 酚酞溶液
C 有机废水中的酚类 FeCl3溶液
D 环己烯中的甲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预测押题】
2.(2023·江西八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 有白烟产生 该溶液是浓盐酸
B 将SO2通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生成了BaSO3沉淀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得到黑色蓬松的固体,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了氧化性和脱水性
√
【预测押题】
3.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
【预测押题】
4.(2023·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根据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内容 现象 结论
A 缓缓加热0.5 mol·L-1 CH3COONa溶液到60 ℃,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溶液中c(H+)逐渐增大,c(OH-)逐渐减小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常温下,将50 mL苯与50 mL CH3COOH混合 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为101 mL 混合过程中削弱了CH3COOH分子间的氢键,且苯与CH3COOH分子间的作用力弱于氢键
D 利用电导仪测定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反应中电导率的变化(溶液温度不变) 随着反应的进行,电导率逐渐减小 OH-的电导率大于CH3COO-的电导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