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提高练 15 无言之美(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提高练 15 无言之美(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6 12: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无言之美
【练基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xiànɡ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  ) 狗吠(  ) 深xiànɡ(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    。
(4)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2.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无言之美》的作者是    ,美学家、翻译家。我国    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等职。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无言之美》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得出“    ”的结论。
【练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
4.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5.第7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6.(新考法)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学完朱光潜的《无言之美》后,班上同学展开了对“美”的讨论:
培培:“我爱阅读,文学之美给予我心灵的力量。”
小欣:“我特别喜欢美术课,绘画作品让我看到世界的多彩。”
坤原:“当我感到浮躁时,音乐的美妙总能让我平静。”
斯斯:“山川湖海的自然美,让我感到生命的博大与宽广。”
听完上面的讨论,你对“美”有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准备一分钟的主题演讲,200字左右。
【练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 章 之 美
周建华
①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等为文之道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
②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值和魅力可见一斑。
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要让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
④文章之美透射伦理之美。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乐、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展现鲜明态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应用类的,也会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立场明确、态度清晰、观点持正。文章的伦理之美,在于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则底线、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体标准、哪些是希望号召,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文字灵动起来,使情感丰富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
(作者:周建华。有删改)
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9.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 请阐述理由。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的。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不难分出优劣,这背后既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为文之道的不同。
B.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
C.作文如做人,一篇文章如果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就不是好文章。
D.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有美的意象和境界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11.(回归教材)请用第⑤段中提到的研究美学之美的方法品析下面文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pì fèi 巷 (2)唯妙唯肖 惟妙惟肖 (3)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4)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很真切。
2.朱光潜 现代美学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练阅读
3.首先,用孔子的事例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研究的角度;其次,举例阐述文学作品中的“无言之美”;最后,得出结论:文学之美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
4.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②“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含蓄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铺叙更值得玩味。③“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美的体验。
5.在作者看来,文学是以言达意的,而意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所以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退一步讲,就算文字语言没有这样的局限性,也会大大削弱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并非文学的追求,这也是文学家不愿看到的。很多时候,将心中所说的话“吐肚子说出来”,毫无余蕴,并非一件好事。相反,用尽量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意蕴,含蓄而不直露,留下空白,让读者发挥想象,去体味,会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美感更浓厚,印象更深刻。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解答本题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文学不能完全达意;一是假如文学能够完全达意,则会对文学作品带来巨大的危害。
6.示例:美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美丽,更是一种我们内心的感受。阅读让我们领略文学之美,给予我们心灵的力量,让我们茁壮成长;美术让我们体会绘画创作之美,带我们领略世界的多彩,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音乐让我们领略音律之美,抚慰我们烦躁的内心,让我们内心安定,静看云卷云舒;自然让我们领略山河之美,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博大与宽广,驱散我们心头消极的烟雾。美是一种感受,既有形,又无形,需要我们用心感悟。
练能力
7.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
8.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可作为第③段的论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契合第③段中的“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
10.D
1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冰心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及对母爱由衷赞美,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漓的美的享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