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提高练 24 诗词曲五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提高练 24 诗词曲五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6 12:1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诗词曲五首
【练基础】
1.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揭示主人公从军时间长,汉代兵役繁重的诗句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运用借代手法,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句子是“    ,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诗人因归期未知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一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暗示潼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望西都”做铺垫。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岑参,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
C.《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D.《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文学家。
【练阅读】
(一)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4.说说你对这首诗的题目的理解。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与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拟人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瀚海”两句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并由帐内写到帐外,展示了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十五从军征》都与战争相关,两位诗人借战争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新情景)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7.诗歌交流会上,小组成员围绕“我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闪光点”进行探讨交流。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将交流内容补充完整。
阳阳:本词用词含意隽永,如“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①    。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充满悲怆之情。
筱文:本词融经铸史、驱遣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如“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便塑造了孙权②    的英雄形象。
子墨:筱文同学对用典作用分析得非常恰当。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作,采用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你从本词中读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萌萌:③  
我: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比如,  
8.班级要开展“经典诗词”朗诵会,请你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C.《十面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D.《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三)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10.古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天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练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 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②,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③。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词人此时由杭州通判调至密州,词中“山城”即密州。上元:元宵节。②麝:麝香,一种名贵的香料。③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B.“更无一点尘随马”,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写出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祭的击鼓吹箫,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D.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的特点,描绘了两地上元节的不同景象。
12.细读全词,思考词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3.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①(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4.“孤云飘泊复何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5.本诗与《过零丁洋》均为文天祥所作,这两首诗的尾联有什么异同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2)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3)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2.B 【解析】B项,《十五从军征》诗中没有心理描写。
3.A 
练阅读
4.交代了诗的体裁和题材——是歌行体,是送别诗;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大雪中送别好友武判官回京城;交代了送别的背景——下雪天。
5.B 【解析】B项,“将梨花拟人化”有误,应该是“将雪花比作梨花”。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诗人来到边塞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边塞生活虽然苦寒但是诗人依然乐观积极。《十五从军征》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悲伤痛苦之情。
7.①词人思绪之无穷
②统率千军万马,雄跨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或“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来犯之敌并战而胜之”)
③示例一:我从中读出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示例二:我从中读出来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示例三:我从中读出了词人对年轻有为、不惧强敌的孙权的赞扬,对屈辱求和、怯懦无能、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的讽刺,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示例: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沦丧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词人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词人的爱国之情。
8.C
9.示例: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展示了潼关气势雄伟、地处险要、险峻的壮观画面。
10.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在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强,人民就安康幸福。
练能力
11.C 【解析】“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指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祭时才有鼓箫乐曲。此句写出了密州上元节的寂寞冷清,并非热闹非凡。C项表述错误。
12.示例:对比(或“虚实结合”),将记忆中杭州(江南)的上元节热闹的情景与眼前密州凄凉寂寞的情景进行对比,抒发对(杭州江南)的思念之情,对现实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感,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充满希望之情。
13.示例一:对杭州的思念之情。这首词题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词人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渲染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表达对杭州的思念。
示例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和年龄老大的感慨。“寂寞山城人老也”是过渡句,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示例三:对国计民生的忧患和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比起自身境遇,更让词人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词人在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词人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天边孤云,不知飘向何方。表达了诗人无所依托的亡国之痛。
15.相同之处: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
不同之处:本诗的尾联凄清哀婉,外柔内刚,沉挚悲壮;《过零丁洋》的尾联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充满阳刚之气(或“本诗借用典故,《过零丁洋》直抒胸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