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2唐末散文选读(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第三单元(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2唐末散文选读(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第三单元(9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2 07:01:48

文档简介

与尹师鲁第一书
“巫合之众”?
《国学》2012年第7期刊有《报喜不报忧的代价》一文,说的是宋钦宗任用奇人郭京率军抗金的故事。其中写道:“这队伍里有卖狗皮膏药的和尚道士,有犯色戒犯贪戒的贪污犯与劳改犯,也有靠捡垃圾过活的犀利哥等,一同组成了一支巫合之众。”将“乌合之众”误成了“巫合之众”。
“乌”,指乌鸦;“乌合”指像乌鸦那样群集。“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巫”,是古代以降神、祈祷、占卜、治病为职业的人,特指女巫。郭京率领的抗金队伍,人员虽说杂乱,但肯定不都是巫师。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杨昌俊

唐以前“书”“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用来指信使,而书的概念则较为宽泛。到了现代,特别是文人学者之间的书信往来,有着丰富的题材内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

见绐(dài)   君贶(kuànɡ)   惶迫(huánɡ)
沿汴(biàn) 绝淮(huái) 郢(yǐnɡ)
柚(yòu) 老婢(bì) 枕藉(jiè)
鼎镬(huò) 烹斩(pēnɡ) 愚懦(nuò)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见绐(dài)  惶迫(huānɡ)  愚懦(rú)
B.怪骇(hài) 诛死(zhū) 怨嗟(jié)
C.欢戚(qì) 砧斧(zhān) 鼎镬(huò)
D.枕藉(jiè) 襄州(Xiānɡ) 咽喉(yān)
解析:A项,“惶”读huánɡ;“懦”读nuò。B项,“嗟”读jiē。C项,“戚”读qī;“砧”读zhēn。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约使人如河上   如:如果
B.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
C.及得师鲁手简 简:信
D.怪不如约 怪:责怪
解析:A项,如:到。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为、由于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连词,用来、来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动词,以为、认为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解析:A项,以:表因果的连词。
4.下列对“见”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②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未得与项羽相见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吾未见其明也 ⑩图穷而匕见
A.①④/⑤⑩/②③⑧/⑥⑦/⑨
B.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⑨/⑦
C.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
解析:“见”的意义:①④看见;②推荐,介绍;③⑧表被动;⑤会见;⑥⑦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⑨发现;⑩显露,出现。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贫困
C.知伊阳县 知:掌管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解析:B项,穷:困境。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
B.
C.
D.
解析:A项,均为代词,指尹师鲁。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D项,介词,引出主动者/介词,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至于他的“忠义之节”,在当时称他师鲁的人中,未必尽知。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之路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正义直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解析:C项,“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皆未及施用”,即都未能施行。
8.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得 疾 无 医 药 舁 至 南 阳 求 医 疾 革 隐 几 而 坐 顾 稚 子 在 前 无 甚 怜 之 色 与 宾 客 言 终 不 及 其 私 享 年 四 十 有 六 以 卒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2)①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②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③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士人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还是顺境,面临灾祸还是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赞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晓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让他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仲淹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师鲁父亲去世了,他守孝期满后,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启用师鲁担任经略判官。后来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则调往濠州任通判。
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还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流行于世。他的军事备战的主张,讲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士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被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倚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46岁去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