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
没有“脾益”
脾,人和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作用是制造新的血细胞与破坏衰老的血细胞,产生淋巴细胞与抗体,贮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等。《说莫言评莫言图书纷纷出炉》(刊于2012年12月21日《文汇读书周报》)中,对评论与研究莫言的著作的出版作出评价:“……相信对读者了解新晋诺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大有脾益。”话说得不错,但其中的“脾益”错了,应是“裨益”。
读有关评论著作和文章,怎么会有“脾益”?
文中说的其实应是“裨益”。“裨”读bì,义为增加、补益。“裨益”也就是益处。“大有裨益”正和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合。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
简
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了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作
品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有《柳河东集》传世。
游记作为一种纪行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它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因素:第一,所至,即作者游程;第二,所见,包括作者耳闻目睹的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第三,所感,即作者观感,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从结构上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不管游记是采用赋、序、书、记等哪种体裁来写,只要它具有这一基本格局,便可算作游记。
——梅新林、俞樟华《中国游记文学史》
逾(yú) 垠(yín) 睥睨(pì nì)
堡坞(wù) 疏数(cù)
偃仰(yǎn) 伎(jì)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逾越(yú) 睥睨(bì)
窥视(kuī) 偃仰(yǎn)
B. 伎俩(jì) 夷狄(dí)
嘉树(jiā) 无垠(yín)
C. 径直(jìnɡ) 堡坞(wù)
贬谪(dí) 傥荡(tǎnɡ)
D. 安慰(wèi) 疏数(shǔ)
施设(shī) 更换(ɡēnɡ)
解析:A项,“睥”读pì。C项,“谪”读zhé。D项,“数”读c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自西山道口径北 径:一直
B.益奇而坚 益:格外
C.愈以为诚有 诚:真诚
D.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
解析:C项,诚:真的,确实。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
A.①类智者所施设也 ②佛印绝类弥勒
B.①神者傥不宜如是 ②诚宜开张圣听
C.①余未信之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D.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 ②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解析:C项,动词,相信/通“伸”,动词,伸张。A项,均为动词,像。B项,均为副词,应该。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投以小石 B.有积石横当其垠
C.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而列是夷狄
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B、C、D三项都是省略句。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①。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②,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①系孙:远世子孙。②郁悼:通“郁陶”,忧思郁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与古为侔 侔:齐等
B.与之图事 图:谋划
C.以男女质钱 质:以人或财物抵押、担保
D.时人义之 义:通“议”,议论
解析:D项,义:认为……有义气。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当时流辈咸推之
B.与同辈七人俱贬 如何与母偕行
C.为骚文十数篇 览之者为之凄恻
D.吾于禹锡为执友 名动于时
解析:B项,均为介词,跟、同。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C项,动词,写作/介词,被。D项,介词,与、跟/介词,在。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柳宗元的品行才学的一组是(C)
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②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 ③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④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⑤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⑥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解析:②写的是柳宗元遭遇放逐的经历和体验,③是从“览之者”的角度间接表明柳宗元的才学,⑥讲的是观察使裴行立为柳宗元善后的事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柳宗元多次升官,又多次遭贬官,起起伏伏,而他一生著述颇盛,坎坷的仕途境遇造就了他感时伤世的文学创作。
B.王叔文曾经将柳宗元等人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后来运动失败,王叔文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C.柳宗元不忍心看到好朋友刘禹锡远赴边疆播州任职而不能与年老的母亲团聚,因此主动提出要与刘禹锡交换任职的地方。
D.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大胆改革柳州恶俗,并且出私钱将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解析:B项,“王叔文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不正确,应该是“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禹 锡 有 母 年 高 今 为 郡 蛮 方 西 南 绝 域 往 复 万 里 如 何 与 母 偕 行 如 母 子 异 方 便 为 永 诀 吾 于 禹 锡 为 执 友 胡 忍 见 其 若 是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①于是立即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去播州上任。
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都不以数千里为远来跟随柳宗元学习。
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父柳奭,是唐高宗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侍御史一职。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齐等。(文章)精心缜密安排,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带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7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遭贬逐后,来到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10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到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老母亲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亲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即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去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子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归债主所有。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柳宗元自己拿出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都不以数千里为远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在当时名声震动,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40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47岁。当时他的儿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