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3.2八颗行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3.2八颗行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6 13: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八颗行星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能够描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 科学思维:基于数据,建立八颗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认识到模型呈现出来的八颗行星的空间关系。 3.探究实践:通过查阅数据表,反思对八颗行星认识的不足,根据新的证据修正模型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认识到查阅资料和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能够探索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 4.态度责任:宇宙充满着未知奥秘,激发探索太空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八颗行星的大小和与太阳的距离,感知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真实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 用等比例缩小的方法处理八颗行星相关数据,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八颗行星模型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八颗行星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1.学生用简图和文字说明的方式,在学习任务单上表示出来。 2.交流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 预设:学生对八颗行星的距离、大小、形态存在争议。 二、探索和研讨:八颗行星模型 (一)阅读八颗行星数据表,初步修正前概念模型 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交流发现。
2.对照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修正八颗行星模型图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 (二)尝试使用等比例缩小的方法处理数据,建立八颗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1.讨论: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应该如何处理数据? 允许学生充分表达各自处理数据的思路。 预设:(1)选择水星为参照,把水星与太阳的距离5800万千米记为1厘米。其它的数据都除以5800,用这组数据来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2)同时缩小10万亿倍,水星距离太阳大约记为0.6厘米,海王星距离太阳大约45厘米,能够进一步缩小数据,便于建模。 教师出示带格子的纸带,引导学生将表中数据转化为格子数。 2.学生观看指导视频,动手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3.交流发现。 预设:(1)八颗行星距离不均匀。 (2)汇总学生的纸带模型,把八颗行星的位置用线连起来,呈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三)进一步应用等比例缩小法,建立八颗行星的大小关系模型 1.由教师将行星直径数据缩小30亿倍,学生根据缩小后的数据在学习任务单上画一画等比例缩小后的八颗行星(用○表示)。 2.交流活动发现。 预设:八颗行星大小悬殊。而且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大小差不多,都比较小,后面四颗行星大很多。 教师讲授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3.思考:纸带能代表真实的八颗行星模型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立真实的八颗行星模型需要更大的空间。 (四)观看视频,感知太阳系实景模型的空间关系 三、拓 展:丰富八颗行星的认识 观察木星及其卫星,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八颗行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