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有理数全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有理数全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0-11 18:2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1正数和负数(1)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事相反意义的量?
2、正确认识0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
会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1、理解什么事相反意义的量. 2、正确认识0的意义.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相反意义的量”,思考课本第16页云图中提出的问题,你认为原来的数够用吗?
2、认真阅读课本第17页内容,思考第17页云图中提出的问题.
3、如何用“+”、“-”号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四、自学检测:
1、如果向东前进30米记作+30米,那么向西前进20米记作 .
2、如果支出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收入50元记作 .
3、上升-100米得实际意义是 .
4、记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地增长了-45%,则增长了-45%的实际意义是 .
5、下列各数:0,-5,,,0.75,-0.84.其中正数有 ,负数有 .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6、举出几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7、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高度的数(单位:米),如图所示,这种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请说出图中所示的数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8、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6,-21, 54, 0,,-3.14, 0.001,-999.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黑色”和“白色”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B、“穷”和“富”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C、“15m”就是表示向东15m. D、“向东7m”和“向西4m”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把上升记为正,那么上升20m记作 ,下降10米记作 .
3、如果把公元2011年记作+2011,那么公元前200年记作 .
4、如果低于水库正常水位10米记作-10米,那么+5米表示 .
5、前进8米记作+8米,若再前进-5米,则一共前进了 米.
6、2011年元月份最高气温为8℃,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7、如果规定前进、收入、盈利为正,那么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前进-18米的实际意义是后退18米. B、收入-4万元的实际意义是支出4万元.
C、盈利的相反意义是亏损. D、公元-300年的实际意义是公元后300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1正数和负数(2)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有关知识.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18-20页,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叫整数、分数?与小学阶段的整数、分数有何不同?
2、什么叫有理数?想一想,有理数与整数、分数有什么关系?
3、有理数如何分类?有几种分类方法?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4、什么叫数集?
5、认真阅读例6,能做对与立体类似的习题.
四、自学检测:
1、把,6,-3,0,7,,,-7.2,,5%.填入相应的数集内.
正数集 正整数集 非负数集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负分数集 自然数集
2、选择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整数、正分数、0统称为有理数.
B、正整数、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C、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0不是整数.
②、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是( )
A、整数集合 B、有理数集合 C、自然数集合 D、以上都不对
③、-100不是( )
A、有理数 B、自然数 C、整数 D、负有理数
3、填空题:
①、写出一个既是负数,又是分数的的有理数是 .
②、有理数中最小正整数是 ,最大负整数是 .
③、已知-13,0.03,,,-3,2,1,0中,正数有 个,负数有 个,整数有 个.
④、将下列有理数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进行分类:
3.14,-0.7,0,,8,0.5,-3.5,-2,1,-9,,6.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1、填空题:
①、写出一个比-1大的负有理数是 .
②、在,-5,0,,8,,-0.8中,正数有 ,非正数有 ,自然数有 ,分数有 .
③、从负数集合中去掉负分数集合得到 集合.
2选择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最小的自然数. B、0是最小的正数.C、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D、0℃表示没有温度.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B、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C、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填一填:
观察下列几个重叠的圆圈,在对应的横线上写出重叠部分所表示的数.
正数 整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负数

4在下面适当的空格里打“√”.
类别
自然数
整数
分数
正数
负数
6
-3.8
-3
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2数轴(1)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数轴的定义,会正确地画数轴.
2、初步认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数轴的定义,会正确地画数轴.
教学难点
用数轴上的点正确表示有理数;用有理数正确表示数轴上的点.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二节:数轴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22-23页,完成下列问题:
1、思考课本22页云图中提出的问题.
2、如何画一个数轴?自己画一个试试.
3、自己做第23页的例1,然后与课本比较.
4、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和它相对应的点?
四、自学检测: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3,+1.5,0,-2,3.5,-1.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点重新排列.
2、指出数轴上点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
E D C B A
. . . . . . . . . .
-3 -2 -1 0 1 2 3
3、A点、B点都在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2,且A、B两点的距离为3则B点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
1、若点A在数轴上原点的右边,则A点表示的数为 数.-5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在原点的 边,表示-5的点距离原点 个长度单位.
2、A为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为-3,①将点A沿数轴向右平移5个单位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为 .②将点A沿数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点C,则点C表示的数为 .
二、选择题:
1、下列书法正确的是( )
A、数轴是一条直线. B、表示-1的点距离原点的距离为1.
C、数轴上一点可以表示两个有理数. D、有的有理数不可能在数轴上表示.
2、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有-1,3点C为AB的中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 )
A、1 B、2 C、0 D、-1
3、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2010cm的线段,则这条线段盖住的整点有( )
A、2010个 B、2009个 C、2011个 D、2008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2数轴(2)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会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认真完成第24页探索,你有什么发现?
2、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3、自己做第24页例2,例3,再与课本答案比较.
自学检测:
1、比较大小:
3.6 2.5 -3 0 -16 -20 +1 -2 -9 0
2、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3,,0.5,0,.
(2)、-2.5,-4,2,1,-1.
3、若A点表示的数是-3,将A点向右平移2个单位,终点表示的数是 .
4、若A点表示的数是-2,将A点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终点表示的数是 .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
1、比较大小: -0.125
2、从数轴上看,大于-3小于2的整数,有 个,分别是 .
3、在数轴上,-2与-7的距离为 .
4、到原点距离为3的点有 个,它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 .
5、数轴上点A、点B恩别表示数1和2,点C表示AB的中点,则点C表示的有理数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最大的正数,但有最大的负数. B、-1是最大的负整数.
C、有理数m>n,则数轴上表示的点一定在原点的右边. D、0是最小的自然数.
2、若数轴上点M对应的数为-2,那么距离点M4个单位长度的点对应的数表示为( )
A、-6 B、-12 C、-6或2 D、0
3、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不确定. . . .
a 0 b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3相反数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相反数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26-28页,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第26页“做一做”,回答其中的问题.
2、什么叫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3、自己做例1、例2,然后对照课本,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四、自学检测:
1、-3,0, 2的相反数分别是 、 、 .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2、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则这个数是 .
3、与 互为相反数.
4、 的相反数等于本身, 的相反数大于本身, 的相反数小于本身.
5、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那么这个数是 .
6、化简:
-(+10)= +(-3)=
-(-5)= +(+1.5)=
-[+(-3.5)]= -{-[-(-6)]}=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3的相反数是( )
A、 B、-3 C、3 D、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是相反数. B、与互为相反数.
C、-2与2互为相反数. D、与-2互为相反数.
3、一个数的相反数是非正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0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B、相反数是不相等的两个数.
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D、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所表示的数一定互为相反数.
二、填空题:
1、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
2、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个,它们是 .
3、=
4、若a、b互为相反数,则-a与-b 互为相反数.(填“是”或者“不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4绝对值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
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四节:绝对值.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29-3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个数的绝对值?如何表示?
2、自己做一做第29页“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做一做第30页“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4、自己做例1、例2,然后与课本对照.
四、自学检测:
一、填空题: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 = = =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则这个数是 .
3、计算:
= =
=
4、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则这个数是 .
5、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 .
6、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距离是6,这两个数分别是 .
二、选择题:
1、有理数的绝对值等于其本身的数有( )
A、1个 B、2个 C、无数个 D、0个.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是负数.
B、离原点的距离越近的点的绝对值越小。
C、一定不是负数.
D、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 (2)、-5.2 (3)、0
2、绝对值是3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绝对值是-2的数是否存在,若存在,请说出来.
3、
4、
5、
6、计算:
7、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这个数是( )
A、正数 B、不等于0的有理数 C、任意有理数 D、非负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绝对值等于它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负数或0 D、正数或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五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32-34页,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以前学过哪些方法?
2、认真完成课本32页“探索”中的问题.
3、如何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四、自学检测:
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①、-0.01 0 ②、 ③、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④、-0.125 ⑤、 ⑥、
2、将有理数 3,0,-3.14,,-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用“<”连接起来.
3、在中,最大的数是 .
4、若,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1、比较大小:
0.618 -(-3.2)
77
2、用“<”将下列各数连起来
,,,,
3、写出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整数.
4比较下列个数大小:
(1) (2) (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6有理数的加法(1)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
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六节:有理数的加法.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36-37页,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加,可能有哪些情况?
2、仔细阅读教材中的例子,看一看在每一种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大小与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自己试着总结一下.
3、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
4、认真体会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分类,法则总结的概括.
四、自学检测:
1、计算:
①、(+17)+(+3) ②、(-2.25)+(+2.75)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③、(-8)+(-10) ④、(-83)+(-7)
⑤、(-3.3)+(+6.7) ⑥、(-7)+0
⑦、
2、填空题:
( )+(-3)=-8 ( )+(-2)=7
(-3)+( )=+1 (-3)+( )=0
3、若
4、土星表面夜间的平均温度为-150℃,白天的平均气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有理数的和总比其中一个加数大.
B、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和与它们的和的绝对值相等.
C、任何有理数与它的绝对值的和是零.
D、任何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和是零.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为正,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个加数必为正数. B、两个加数都为负数.
C、两个加数必须一正一负. D、以上都不对.
3、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的和是( )
A、正数 B、负数 C、0 D以上都有可能.
4、两个有理数的和比其中任何一个加数都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正一负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一个数是10,另一个数比10的相反数小2,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
A、22 B、18 C、20 D、-2
二、计算:
①、(-1)+(-3.5) ②、 ③、 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6有理数的加法(2)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能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38-40页,完成下列问题:
1、回忆小学里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的运算律.
2、认真完成第38页中的“探索”,你能发现什么?
3、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是什么?与小学中加法的运算律一样吗?
4、认真看课本39页例2、例3是怎样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将加数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的,与小学阶段运用加发的运算律一样吗?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计算:
1、(+15)+(-20)+(+28)+(-10)+(-5)+(-7)
2、
3、
4、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计算:
1、
2、
二、列式计算:
1、一个加数为-6,另一个加数比它大15,第三个加数比它大2,求这三个加数的和.
2、一个加数为-10,另一个加数的绝对值比它大15,求这两个加数的和.
三、某大厦共30层,每层高3m,大厦的升降电梯在某一小时内的升降情况(上升一层记为+1)如下:
+3,-4,+2,-6,+1.
(1)、这时电梯在初始位置上方还是下方?与初始位置相距多少米?
(2)、电梯在一小时内共运行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7有理数的减法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理数剑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归思想.
2、能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能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有理数剑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归思想.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减法.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42-4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在小学阶段减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阶段减法意义是否相同?
2、完成第42页“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再想一想,是如何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加法的?
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四、自学检测:
一、填空题:
1、温度4℃比-8℃高 .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2、海拔-40m比-20m低 m.
3、数轴上表示-4与+7的两点间距离是
4、比大 .
5、比-3小2的数是 .
二、计算:
1、-32-(-26)+(+70)
2、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减得零.
C、要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D、在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可能比减数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B、两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C、两个有理数的差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D、两数差与两数绝对值的差相等.
3、下列算式:2-(-2)=0,-3-(+3)=0,,0-(-1)=1中,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计算:
1、
2、
三、问答题:
1、
2、已知2<<6,化简的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能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认识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能将有理数的加法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重点
将有理数的加法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难点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认识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八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45页,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如何把(-8)-(-10)+(-6)-(+4)统一成加法?
2、想一想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为什么可以省略不写?
3、看课本45页例1,第一步做了什么?第二步做了什么?
4、你认为如何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一、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两种读法.
1、12+(-1)+(-7)-(-3)
2、(-10)+(-114)+(-16)-(-115)
3、-(+0.5)-(-3.25)+2.75-(+7.5)
二、按要求将下列语句列成算式.
(1)、负30减正8减负6加负17(写成带有加号的和的形式)
(2)、-2.1,-3.2,+8,,(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1-2不能读作( )
A、-1与-2的和 B、-1减去-2 C、-1与2的差 D、-1减去2
2、与式子10-(+3)+(-6)-(-5)相等的式子是( )
A、10+3-6-5 B、10-3-6+5 C、10-3-6-5 D、10+3-6+5
3、设为有理数,则的值( )
A、可以是负数 B、不可能是负数 C、必为正数 D、可为正数也可为负数
二、计算:
1、
2、(+8)+(-16)-(-24)-(+12)
三、一食品厂质检的同志从流水线上生产的罐头中,抽检20个罐头的质量,将超过标准质量的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足标准质量的部分用负数表示(单位:g),结果如下:
与标准质量的偏差
-10
-5
0
+5
+6
+10
听数
1
2
4
7
1
5
问:这个流水线生产的罐头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是多了还是少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46-47页,完成下列问题:
仔细阅读课本46页得例2,弄清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四、自学检测:
计算:
1、
2、
3、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1、计算:
(1)、 (2)、
2、若a的相反数是它本身,b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最小的正整数,d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求a+b-c+d的值.
3、河里的水位第一天上升了8m,第二天下降了5m,第三天有上升了7m,第四天上升了3m,问:第四天河里的水位比刚开始的水位高多少?
4、某检修工开车检修一段东西方向的公路,,乘车时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这天他从A地出发到下班时所行的路程(单位:km)为:+4,-3,+22,-8,-2,+17,-3,+12,+5.问:下班时,他在A地的什么地方?若千米耗油0.2L,每升油价6.9元,则这天共耗油费用多少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9有理数的乘法(1)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
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九节:有理数的乘法.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50-52页,完成下列问题:
1、自己解答课本50页问题1,想一想与小学中学习的两书相乘一样吗?
2、自己解答课本50页问题2,并与问题1中的结论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课本51页“试一试”:比较(-3)×2=-6与3×(-2)=6,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4、用2中的结论完成“试一试”,看看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怎样?
5、综合以上情况,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6、自己做例1,想一想如何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一、计算:
3×(-4)=
= (-0.5)×(-0.8)=
(-1)×3= (-0.3)×(-20)=

二、已知且<0,求的值.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计算:
(1)、 (2)、 (3)、
(4)、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 ②、
二、选择题:
1、如果ab=0,则一定有( )
A、a=b=0 B、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C、a=0 D、a、b中最多有一个为零.
2、如果a+b>0,ab>0,则一定有( )
A、a>0,b>0 B、a<0,b<0 C、a>0,b<0 D、不确定.
3、如果a+b>0,ab<0,则一定有( )
A、a>0,b>0 B、a<0,b<0 C、a>0,b<0 D、不确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9有理数的乘法(2)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计算几个有理数的积.
2、能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几个有理数的积的运算.
教学难点
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52-54页,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课本第52页中的“探索”,你能够发现什么?与小学阶段学习的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一样吗?
2、自己做一做例2,仔细观察各因数的符号与积的符号,你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独立完成课本54页中的“思考”.
4、依据第54页“思考”中的结论,自己做一做例3,再与课本比较.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一、计算:
= = = =
=
二、选择题:
(1)、如果abc=0,则有( )
A、最多有一个数为0. B、至少有一个数为0.
C、恰好有一个数为0. D、均为0.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数同0相乘结果为0.
B、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这个数.
C、一个数同-1相乘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乘得-1.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计算:
1、
2、
3、
4、
5、21×(-71)×0×4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9有理数的乘法(3)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的分配律.
2、能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55-56页,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课本第55页“探索”,你能发现什么?与小学阶段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比较,相同吗?
2、自己做课本第55-56页的例4,然后与课本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计算:
1、
2、
3、
4、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选择:
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 )
A、0 B、-1 C、1 D、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
D、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正.
二、计算:
1、 2、 3、(-1002)×17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10有理数的除法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
2、认识倒数,理解有理数除法与乘法的相互转化.
3、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除法与乘法的相互转化.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十节:有理数的除法.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58-60页,完成下列问题:
1、认真完成第58页“试一试”,想一想有理数的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什么事一个数的倒数?与小学阶段学过的除法与乘法关系一样吗?
2、自己做例1,想一想,在有理数的除法中,商的符号与被除数、除数的符号有何关系?为什么?
3、自己做例2,想一想,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3 -0.25 1
2、计算:
(-56)÷8 (-72)÷(-9)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
1、的相反数与它的倒数的积为 .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商是 .
3、 .
二、计算:
1、
2、
3、
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11有理数的乘方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底数、指数、幂的概念.
2、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3、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重点
1、了解底数、指数、幂的概念.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十一节:有理数的乘方.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62-63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乘方?
2、什么叫底数、指数、幂?注意它的书写位置及大小.
3、想一想,乘方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4、自己做例1、并与课本中的解答比较.
5、课本第62页提出的两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想一想,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与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一、填空:
1、可读作 或 ,它表示 .
2、读作 ,它表示 .
3、

4、 的平方等于16, 的立方等于64.
二、计算:
1、
2、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A、1 B、±1 C、0 D、±1 0
2、一个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任何有理数
3、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
A、 B、 C、 D、
4、若互为相反数(是自然数),则( )
A、 B、
C、 D、
二、计算:
1、
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12科学记数法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重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十二节:科学记数法.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64-65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科学记数法?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有什么要求?如何确定指数?
3、完成课本65页:“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4003200=
798400000=
80050000=
1000000000=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某市现有人口约356.91万人.
2、全球每小时约产生530000000吨污水.
3、地球距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4、我国最长的河流约长6300km.
5、银河系中恒星约有一千六百亿个.
6、地球体积约是1080000000000.
二、我国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约是2.3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是 元.
三、地球绕太阳转动,每小时通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每小时约是,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哪个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十三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67-6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与小学阶段学习的数的运算比较,增加了哪些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什么?与小学阶段学习的数的运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自己根据法则,完成“试一试”,同桌交流一下结果.
3、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作例1,想一想每一步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4、自己完成第68页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计算:
1、
2、
3、
4、
5、
6、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B、 C、 D、
2、某数的平方是4,这个数的立方是( )
A、8 B、-8 C、8或者-8 D、64或者-64
3、下列计算结果等于1的是( )
A、(-2)+(-2) B、(-2)-(-2) C、-2×(-2) D、(-2)÷(-2)
二、计算:
1、
2、
3、
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熟练应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能合理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应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合理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自己做课本第68页例2,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自己做课本第68页例3,体会有括号时,混合运算的顺序.
3、仔细观察例4,被除数的分子与分母和除数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方便?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计算:
1、
2、
3、
4、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计算( )
A、1 B、 C、 D、
二、计算:
1、 2、
3、 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活页卡
课 题
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课时
第 周
星期
节数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有效数字.
3、能根据要求写出所给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1、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有效数字.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写出所给数的近似值.
教学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十四节: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71-73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近似数?自己举几个例子,再举几个准确数的例子.
2、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是指什么?
3、什么是近似数的有效数字?自己做课本第72页例1,再与课本例题比较.
4、根据要求,如何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自己做课本第72页例2,注意题目中括号内对近似值的要求.
5、仔细阅读课本72页“注意”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哪些方法?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四、自学检测:
一、填空:
1、一个数 到哪一位,我们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一个近似数,从 到 ,中间 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3、一根竹竿长3.649米,精确到十分位是_____.
4、近似数500精确到__ _位,有效数字是__ _.近似数2.530万精确到____,有效数字是_ __.
5、用四舍五入法,求36.547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____.
二、选择:
1、地球赤道长大约是4010000米,精确到十万位所得的近似数为( )
A、40万米 B、4×106米
C、4.0×106米 D、4.01×106米
2、将0.7098精确到千分位,正确的是( )
A、0.7098≈0.700 B、0.7098≈0.71
C、0.7098≈0.710 D、0.7098≈0.7100
3、932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 )
A、19000 B、1.9×104 C、2.0×104 D、19
4、把5.67890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位,那么所得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解答:
1、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2567000;(精确到万位)
(2)2.692475.(精确到千分位)
2、用四舍五入法按下列要求取各数的近似数.
(1)某次地震中,约伤亡10000人;(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0000430mm.(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作业设计
五、当堂训练:
一、填空:
1、1.90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
2、用四舍五入法对60340取近似值(保留两个有效数字)60340≈ .
3、近似数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精确到千位约是 ,有 个有效数字.
二、选择:
1、1.449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数是( )
A.1.5 B.1.45 C.1.4 D.2.0
2、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0.00203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 )
A.3 B.4 C.5 D.6
3、下列数据中,准确数是( )
A.王敏体重40.2千克 B. 太平洋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23米
C.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13米 D. 初一(3)班有47名学生
三、解答:
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1)25.7 (2)28(3)0.501 (4)0.03 (5) (6)2.89万
2、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
(1)4.005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2)9.23456(精确到0.0001)
(3)5678999(精确到万位) (4)5678999(精确到百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人: 备课组长:
学部审核人:
20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