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光的直线传播
课标要求 了解光在同种与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能利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作业用时 建议用时:10 min 实际用时: min
答错题题号
【基础作业】
1.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与月食
C.挖掘地铁隧道时用激光指引方向
D.雷雨来临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 )
A.树叶的影子
B.太阳的像
C.太阳的影子
D.树叶间的空隙的像
3.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4.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会投下影子,而且从早到晚影子的方位在不断地改变。图为我国古代的“时钟”——日晷,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计时的,影子是由 形成的。
【素养作业】
5.1962年,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6 s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由此可计算出月球与地球相距约 m。
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在银河系中,最邻近太阳的恒星是“半人马α星”(又叫“比邻星”),从“半人马α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4.2年,则“半人马α星”到地球的距离为
光年。
7.2016年5月9日在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
A.甲 B.乙
C.丙 D.丁
8.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一样,仍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又叫月球车)组成。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成功依赖于探测器上的三大光学装备: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其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是嫦娥四号落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眼睛”,是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装备。在嫦娥四号着陆器距离月面30千米高度时,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每秒向月面发射两次激光脉冲,在月球表面接近真空的环境下,激光几乎可以毫无损失的到达月球表面。激光测距敏感器通过测量月面回波脉冲信号与激光发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获得嫦娥四号着陆器相对于月面的精确距离。当嫦娥四号到达距月面100米的悬停位置时,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开始工作:采集月面的三维图像,将高于月面15厘米的石头或低于月面15厘米的坑识别出来,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如此精细的扫描成像工作,在短短几秒内就完成了。
此外,嫦娥四号携带的月球车(玉兔二号)装载了“红外眼”——红外成像光谱仪。它能通过比较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吸收光谱)分析出月球表面物质的成分。
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仪共同构成了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助力嫦娥四号高效精准地完成月球探测任务。
(1)在三大光学装备中,能够识别月球表面平整程度,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的是 。
(2)在嫦娥四号落月过程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时,向月面发射一束激光脉冲 s后可以接收到该激光脉冲的月面回波信号(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
(3)利用超声波回声测距也是一种重要的测距方式。嫦娥四号的落月过程 (选填“能”或“不能”)使用超声波回声测距。
9.如图,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小圆孔和一个小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然后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该实验的成像原理和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果小孔变大,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变 (选填“清晰”或“模糊”)。
(3)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
参考答案
基础作业
1.D 2.B 3.C 4.光的直线传播
素养作业
5.3.9×108
6.3.0×108 4.2
7.D
8.(1)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
(2)2×10-4
(3)不能
9.(1)倒立 相同
(2)模糊
(3)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