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评价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4个大题,15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3.电视节目里常有人模仿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4.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5.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6.魔术师在某次演出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7.如图所示,一个老人发出“呦吼”的呼喊声,召唤远处的海鸥进行喂食,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呼喊声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海鸥听到喊声是通过 传播的。
8.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贴着“禁止大声喧哗”的提示语。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禁止喧哗”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
9.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 ,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编钟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乐器,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0.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1.某种苍蝇在飞行时,5 s内翅膀振动了1500次,则频率是 Hz;某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8次,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第12题8分,第13题8分,共16分)
12.如图所示,这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几个常见的探究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到钢尺发声的响度不同。
甲 乙 丙
(1)图甲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
(3)图丙实验现象说明: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同,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拨钢尺的力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
13.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在实验中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法。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14题6分,第15题10分,共16分)
14.晓明向对面的山头大声喊叫,5秒后听到回音,请问晓明距离山头多远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要有公式和计算过程)。
1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正对山崖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 m的A处鸣笛,当汽车开到离山崖660 m的B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 m/s)
第一章 测试评价卷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D 6.A
7.振动 空气
8.响度 声源处
9.反射 音调
10.超声波 大于
11.300 不能
12.(1)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
(2)真空不能传声
(3)大
13.(1)a和d
(2)音调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控制变量
(3)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14.根据题意,5 s是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那么声音从晓明到山头传播的时间t=×5 s=2.5 s,晓明距离山头的路程s=vt=340 m/s×2.5 s=850 m。
15.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音=s1+s2=700 m+660 m=1360 m
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
t车=t声音===4 s
汽车行驶的距离:
s车=s1-s2=700 m-660 m=40 m
汽车行驶的速度:v车===1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