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叙事要引人入胜(单元写作指导)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01 叙事要引人入胜(单元写作指导)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6 20: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叙事要引人入胜
——主题作文指导
目录
单元研习任务

单元写作精讲

单元写作指导

写作训练


单元研习任务
一、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
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单元研习任务
叙事要引人入胜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也应该在“怎么讲”上多用些心思,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而要努力尝试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去观察和叙述,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对于故事的发展,叙述者可能置身其外,也可能身在局中。比如,铁凝《哦,香害》的叙述者隐身于故事之外,鲁迅《祝福》中的“我”,则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不同的叙述视角,能够带来不同的叙事效果。
写作指导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注意写出情节的曲折起伏,如《水游传》里林冲的故事,从“误入白虎堂”到“刺配沧州道”,从“棒打洪教头”到“风雪山神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牢牢地抓住了读者。同时,还要注意表现情节中内在的情感和思想意蕴,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又有着求生的挣扎,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比如,过着独居生活的老大姐,喜欢安静,不愿麻烦别人,结果被热心的街坊过度关心,生活节奏全打乱了;学校蓝球赛,上届冠军队竟然被初出茅庐的新生球队打得落花流水……生活中有许多这一类有趣的事,只要善于发现、留心积累,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还可以灵活运用悬念、抑杨、意外(反转)等叙事技巧,让自己笔下的故事更有趣味。

单元写作精讲
  文似看山不喜平。古人说:“人贵直,文贵曲。”小说在叙事方面要能引人入胜,须讲究技巧,在尺水中兴波。常用的技巧有:
   1、巧设悬念  悬念是指人们的一种关切和期待心理。阅读小说时,人们常常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关心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小说中巧设悬念,就是布下疑阵,而不加解答,激发读者急切地往下读的兴趣,直至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如小说《祝福》写祥林嫂在鲁镇家家过年祝福之时突然死去,就是为了设置悬念,既为下文叙写埋下伏笔,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技法探究
2、巧用抑扬  小说要善于运用抑扬的手法。抑,抑制,向下压;扬,褒扬,向上举。小说运用抑扬的手法可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用得比较多的是前两种。如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为了揭示官逼民反的主题,就巧妙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高太尉欲加害林冲,想方设法设置各种圈套,而林冲只是一味地忍让,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才奋起反抗,手刃仇敌。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设置悬念法
(1)倒叙法。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做到情节的波澜起伏呢?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3)切隔法。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起来。从某一具体事来说,就是中途中断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这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法。
一个悬念贯彻始终,或者环环设置,不但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富于变化美,而且还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张有弛,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2)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例: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设下悬念,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再现新悬念)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感不解地可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售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股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解悬)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议论点题)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设置悬念时的注意事项:
(1)设置悬念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疑问”和“曲折”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
(2)设置悬念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一定要适度、自然,不要脱离生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漏洞。
(3)一定要交代造成悬念的前提。没有必要的前提,故事就不会发生。前提交代清楚了,才会让读者信服。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2、制造误会法
在文章的开头有意布下一个误会,随着情节的发履,真相大白,误会消除,文章按照“产生误会——发生冲突——冲突升级——真相大白——消除误会”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线索,激起层层浪花,吊着读者的“胃口”。
误会法的作用:
(1)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
(2)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喜剧性的误会。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3.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例:
成绩
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4、巧合法
巧合法就是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
“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人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赏候,牵出林冲上街买刀欲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出门
02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沾酒御寒,途中见到了山神庙;正是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偷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给读者带来无穷的艺术魅力。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
5.抑扬法
当然,从整篇来看,彰显黑妞唱腔的不完美,正是为了彰显白妞说书达到“叹为观止”的完美境界。运用抑扬彰显法,能使作品有顿挫起落。
有一个人在大会上向人们揭示吸烟的危害。他的演讲不像一般的人那样,一开口就直陈吸烟的害处,而是理直气壮地述说吸烟的三大好处:其一,吸烟的人可以不用拐杖;其二,吸烟的人不易失盗;其三,吸烟的人永远年轻。让听众满怀狐疑地议论时:这不是鼓励人们吸烟吗?他在让听众充分发表议论以后,滑稽而不失幽默地解释说:
例:
ADD TITLE
add your words here,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
吸烟确实有三大好处——一是吸烟者多咳嗽而引起驼背,身体变矮了,还用得着拄拐杖吗?二是吸烟者常常咳嗽,当有小偷来犯时,听到咳嗽声,以为主人醒了,而退避三舍。三是吸烟者多寿命短,还年轻就见马
克思去了,岂不永远年轻?听了他的解释,大家为之一振:原来如此!这样一来,吸烟的危害便深深地烙在听众的心里了,谁还不为吸烟者捏一把汗呢?又有谁还敢加入吸烟的行列呢?说吸烟的危害的文章很多,但很少有能收到这位演讲者的说理效果的。(欲抑先扬法)
6、借宾衬主  小说中所写的人、事、景、物,不可能每一样都是主体,如果样样是“主”,小说将密不透风,不能成为好的小说了。任何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相比较、相矛盾而存在的,有主必有次,有远就有近。小说要写中心事件,要刻画主要人物,就要用陪衬。可从正面衬托,也可从反面衬托。反面衬托如以丑衬美,以恶衬善,可形成强烈的表达效果。 

单元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宛转的鸟鸣声让我们感知自然的美好;母亲的唠叨,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琅琅的书声传递着知识的力量;湘江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透着毛泽东的心怀天下的万丈豪情……
生活中,历史深处,各种声音不时响在耳边,回荡在内心深处,
请以“这声音,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具体的细节描写;语音流畅,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例文】
这声音,激励我成长
“咔咔咔,咔咔咔”,从秋到冬,从春到夏,每到夜晚,在天地趋于沉寂的时候,我家的厢房里中总会响起这种急促、有节奏的声音,像行军进行曲。那是妈妈在踩踏缝纫机,缝制保温袋。
为了补贴家用,妈妈揽了加工保温袋的活。白天,她外出干农活,务工;到了晚上,就利用“休息时间”,把剪制好的无纺布、保温棉缝合到一起。
每天吃过晚饭,当别人家享受着天伦之乐时,妈妈收拾完碗筷,就跑进厢房,开始了咔咔咔、咔咔咔的演奏。在这背景乐中写作业的我,格外努力。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也需要陪伴啊,尤其是到了心里有坎时。
进入高中,我这个从农村考进县城最好高中的学生,感受到了压力:作为曾经之星的我,被班里更璀璨的明星遮掩住了光芒。他们大多城里长大,阳光开朗,不仅成绩好,而且多才艺,与他们相比,我不仅成绩没优势,而且,显得特别的“土”——木讷,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
学期结束,放假回家,吃过晚饭,妈妈收拾了碗筷,又直接去了厢房,开始了咔咔咔的劳作。
淤积了一个学期的沮丧、愤懑,一下子变成怒火,冲上了脑门。我怒气冲冲地走向西厢房,一脚踢开门。
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踹门声吓了一跳,抬起头,愣在哪里,愕然地看着我。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过来,问我:“怎么了?”
“天天就知道干活、干活、干活,还知道什么?”我粗暴地怒吼。
“怎么了?”她茫然的看着我。
“怎么了,怎么了,就知道问怎么了,还知道什么?从小到大,管过我吗?陪过我吗?给我报过兴趣班、辅导班吗?问过我心里想什么吗?”
她被我的连珠炮般的怒吼吓住了,泪珠流了出来,流过脸庞,滴落在缝纫机的手背上。我看到,她的手背是肿的,手指上长着冻疮。我们的房子,只在堂屋里有取暖炉。妈妈为了干活不干扰我,一直都去厢房里干活。在寒冷的冬天,那没有取暖设备的低矮的厢房里,冷如冰窖。
妈妈站起来,揽住我的胳膊,说:“孩子,在学校里受什么委屈了?”我感觉到她抱着我胳膊的手在颤抖,心一下子软了下来。
妈妈啜泣着继续说:“妈妈没文化,咱们家条件也不好,妈妈除了多干点活儿,给你积攒学费、生活费,也不懂得怎么关心你,是妈妈的错。你有什么烦心事儿?给妈妈说说。”
这时,妈妈颤抖的手,颤抖的声音,已经把我震醒了。
作为子女,要向父母索取多少才算是多呢?妈妈为了我的成长,已经尽其所能、竭其所有了。她没给我报辅导班吗?那咔咔声里的辛勤劳作不是以身示范的最好辅导吗?她没给我陪伴吗?那咔咔声里的默默奉献不是最好的陪伴和激励吗?
等我平静下来,妈妈陪我回到卧室,默默坐在我的床边,等我入睡。
在似睡似醒之间,我又听到了那行军乐,咔咔咔,咔咔咔……
这声音,将激励着我成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题干要求以“这声音,激励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既给定了题目,也规定了文体。在“这声音,激励我成长”中,“这声音”指的是某种声音、某句话,“激励”强调的是这一种声音对自己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它能激发自己的斗志、潜能,能鼓励自己进取、奋斗;“激励我成长”则是强调这一声音给我带来的激励作用于自己的成长历程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自己的心智的成熟、人生境界的提升。
所提供的材料,给学生展示了“声音”的外延,帮助考生打开思路。根据这则材料可知,“这声音”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可以是亲朋好友的叮嘱、告诫、提醒、鼓励,可以是读书声,可以是历史人物的名言警句……总之,“这声音”是给自己带来触动、启发、警醒的声音,能让自己因听闻它而改变、奋发、进步,从而让自己实现成长。
写作时,要采取第一人称,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构思。首先明确“这声音”是哪种声音,比如,可写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声音。然后,可以详略结合、波澜起伏地叙述自己与这声音之间的发生的关系。如,没接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之前的浑浑噩噩的学习状态、接触这句话时带来的被震撼的感受、深刻领悟这句话的内涵之后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发生的变化。在叙写过程中,可以捕捉细微的心理感受,通过心理细节描写来表现个体心灵所受到的触动、人生境界所实现的改变。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加入议论、抒情,以升华主旨。
立意:
1.外出求学前,来自于奶奶的殷殷叮嘱,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积极进取。
2.耳边萦绕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声,激发出我的家国情怀。
3.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诗句,激励我善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单元写作训练
题目:
那些经受疾风暴雨的洗礼,
依然镇定持守的人,
也拥有了星辰大海。
以上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记叙文标杆文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月色入户,辗转反侧之间,子瞻扣响我的门扉。
“步于中庭?”“可。”
我二人皆被贬而来,但子瞻相较于我更显不公。他怀有一腔济世之愿,只因官场风雨飘摇,他因言获罪,做着小小的团练副使,如今只能困于这承天寺中了。
寺中藻荇交横,只见他抚了抚额角斑白的鬓发。云雾叆谜,我终究忍不住发了牢骚:“黄州如此磨人,这党争真是越来越过了……”只见他听见我的牢骚后顿了一顿,却张口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
我被他一声“闲人”所震,愣愣地看了看他,只见他又扯了扯嘴角。那一刻盖竹柏影,弦月当空,勾勒出一幅春山夜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时,他话音刚落,只见天空飘起淅沥的小雨。我们坐在承天寺的石台,他为我倒上一盏清茗,我与他在微雨中对酌,他突然笑道:“其实乌台那事后我想了很多,我的生命中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但其实来黄州以后,我看到百姓,我看着怀民你,我总会觉得,做一个有本心的‘闲人’,没什么不好。”我也笑道:“我懂,一蓑烟雨任平生嘛。”我们举杯欢饮,清茗若似清酒。
我当夜与他互诉哀肠,聊到花开,聊到微雨初霁,我们顶着温漉漉的发,却开心得像孩子一样。
放晴,子瞻去庖厨做的一盘肉。一入口便甜糯清香,只见他又说:“这肉要配茶。”我一口嚼着热腾腾的肉,又一口抿到凉丝丝的茶,味蕾冲撞,就像他一样。纵使风雨亦兼程,他的心态,便是星辰大海。
我又喝掉了一盏茶,大笑:“肉酣胸胆尚开张,心微伤,又何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与子偕行,品雨中清茗,品寺中佳肴。
风雨如磐,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的挚友苏子瞻,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竹柏交错,疏影横斜。他的心态,譬如北辰,我自愿以星拱之。
简评:
审题准确,题材不俗,语言典雅而有意境。尤为关键的是,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将苏轼的人物经历和作文题相切合,做得特别好,学以致用中彰显了很好的学习、迁移的能力,大量苏轼诗词句的引用也有效地凸显了丰厚的知识积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