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6 21:11: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课《驿路梨花》
教学设计
所属教材目录: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四单元的教育主题是展现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写法独特,运用插叙、设置悬念、一语双关等写法,讲述了哀牢山深处一个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品德。就工具元素来讲,从上承接巩固略读教学法,探究人物形象,从下开启各课特色艺术手法的大门。就人文元素来讲,从厚德与律己,升级到探讨人性的良善与美好,落脚至净化心灵,追求更高道德境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本单元阅读要求是略读,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上一个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检测。所以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上通过老师方法的指导,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再适当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运用略读方法,理清文章的记叙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记叙思路,分析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梨花”的含义,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关于阅读教学”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所以在《驿路梨花》这篇小说阅读教学中,我采用“找主人——理思路——悟精神——赏梨花” 四个环节的教学组织方式,再加上“梨花象征义”的导入和最后的“小结仿写”,围绕“梨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钻研文本,理清故事情节,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梨花”的含义,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又是一年春草绿,正是梨花开放时,一簇簇梨花:洁白如雪、淡雅如云,纯洁无暇、清新无私。在云南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也有一片这样美丽的梨花林,而且发生了一个香气四溢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彭荆风先生一起走进他的小说《驿路梨花》。
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用梨花图片和它的象征义导入,既引起学生兴趣,更为理解本文“梨花”的含义做铺垫。】
一、略读找主人(一问)
【一】检查预习,下列字词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瑶族(yáo)、优闲、迷茫(máng)、简陋(lòu)
B.晶莹、撵(niǎn) 、露(lù)宿(sù)、修葺(qì)
C.恍惚(huǎng hū )、扛(káng)、竹蔑(miè)、寨(zhài) 子
D.香气四溢( yì)、陡峭(dǒu qiào)、折(shé)损(sǔn)、译(yì)路 
学生:伸手指,说答案,指名说理由,自读正确的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二】计时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梳理各个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关系, 勾画出他们为小茅屋做的事情。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阅读提示:心专一,圈要点,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可扫读,可跳读。)
学生:4分钟略读,教师板书花
【三】检验略读效果:照示例,在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箭头旁各填两个字,概括他们为小茅屋做的事情
学生回答:修建、照料、照管、回报、修葺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略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梳理各个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关系】
过渡:再问:“小屋的主人到底是谁?”,本文构思巧妙, 发生了几次误会和悬念?
二:理思路(再问)
1、悬念一:我们遇到无人的茅屋产生“ 的疑问
2、误会一:我们误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3、悬念二:瑶族老人说他不是,只是过路人,继续疑惑“
4、误会二:我们误以为梨花妹妹是梨花, 感谢她盖了房子
5、悬念三:当我们得知小屋是解放军盖的,进而产生“ 的疑问。
6、解除误会: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

学生回答: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到底谁是小屋的主人?解放军战士为什么要盖小屋?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一座小屋,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一波三折、曲折离奇的故事,这样写的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就是我们叙事写作时常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
我们有些同学写作文时流水账,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波澜,缺少吸引读者读下去的看点。今天学到的“设置悬念”这一艺术手法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3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记叙思路,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表达效果】
过渡 三问:同学们,那你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三:悟精神(三问)
解放军战士建造了小茅屋,他们算是主人。梨花受感动照料小茅屋,她也算是主人。出嫁后妹妹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个小茅屋,她也算是主人。瑶族老人送来了米,她也可以成为主人。“我”和老余虽然借住在小茅屋,但是在前人的启示下,第二天早上我们修葺小茅屋,开始为小茅屋服务,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主人!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你路过小茅屋,也为后来的人准备东西,那你也可以是茅屋的主人。
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一种什么精神或品质,就都可以是茅屋的主人?(雷锋精神——板书)
出示: 生活中处处有雷锋:
你看那个随手捡起路边垃圾的同学,
那位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的人,
那些主动走上街头、敬老院的志愿者,
那一件件寄给山区孩子的爱心包裹,
……
只要心中有他人,你我皆是雷锋。

学生回答:是助人为乐的公德心,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是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雷锋精神的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的理解,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过渡这篇小说中除了巧妙地构思、高尚的品德值得学习,语言的运用更是精妙,下面我们就一起品味文中这3处描写梨花的语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四、赏梨花
【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 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句运用了 描写,作用?
复习指引: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莫怀戚《散步》
学生:自己结合“梨花笺”上“复习指引”和“方法指导”自己思考后,再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语句赏析
实写花:欣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景美,营造了美的意境
方法指导: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反衬人物心情)
3、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表现了…,为刻画人物形象,为突出中心、深化主题服务。
a.教师指导朗读:抓住“突然、叫、看”等词语,体会惊喜的心情。为下文做了铺垫。
b.听范读,回答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形容词?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们平时写景时,要选择恰当、丰富的景物,加上形容词修饰,会更美、更生动。
c.美美的读
学生:(月光、梨树林、夜风、白色花瓣)(淡淡的,忽明忽暗的,凉凉的,轻轻)
优美、清幽
【设计意图:通过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引用诗句一语双关的3个描写梨花的句子,辅以复习指引、方法的指导、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充分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二】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 运用了 描写,作用?
复习指引: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杨绛《老王》
指导朗读:读出活泼、朝气
学生:写人,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哈尼姑娘的美丽、活泼、充满朝气
【设计意图:训练景物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学习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熏陶感受美。】
【三】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里的梨花只是指自然界的梨花吗?使用了什么手法?“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有什么含义?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补充资料:
出自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末联两句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表达作者听到收复洛阳的消息后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学生:先让学生回答,再出示: 既指洁白无瑕的驿路梨花,又指助人为乐、淳朴热情的哈尼姑娘;还指为人民服务、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一语双关)照应题目、升华主题,首尾呼应,又引用陆游的诗句增添了文学韵味。
过渡:同学们,上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小结:根据文章内容仿写:
一篇《驿路梨花》,把我们带进了一片美丽清幽、香气四溢的梨花林;
欣赏到了洁白如雪、纯洁无暇的梨花;
认识了 、 的哈尼姑娘。
感受到了 、 的 。
学到了 、 的 。 ……
好一篇小说!好一个《驿路梨花》!
学生:在“梨花笺”上完成仿写,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用仿写的训练,读写结合,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又回顾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也做一朵“梨花”,一朵纯洁无私的“梨花”。将雷锋精神谨记心头,去助人,去奉献,将善良与感恩留给大家!
课后作业 1、完成“梨花笺”中句子的赏析
2、以《美,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体现出人物的精神美。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