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教学形式 班级授课
课题名称 《小马过河》
学情分析 《小马过河》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同单元的《寓言二则》《画杨桃》都是围绕“办法”这一主题的。《小马过河》篇幅较长,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要想学生学完课文能明白故事的道理,教师就要在第一课时完成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的教学目标。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概述故事还有难度,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串联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概括。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从体裁来看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故事。介绍的是:小马的妈妈让他把一袋子粮食送到磨坊去,途中要经过一条河。见到小河,小马为难了,这时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正要过河,松鼠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不知怎么办好,只好回家找妈妈,妈妈告诉他要自己试一试,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大胆的试了试: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文篇幅很长,对话较多,有老马和小马的对话,有小马和老牛的对话,还有小马和松鼠的对话。这些对话构成了故事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小马的天真可爱,老牛的稳重,小松鼠的热心和胆怯,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一)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磨”“坊”“没”,会写“愿”“意”“该”“刻”四个字,理解“刚没小腿”“磨坊”等词语。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简单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难点: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教学策略:《小马过河》人物对话多,生动有趣,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前一篇课文《画杨桃》要求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本课“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的朗读要求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因此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方法的指导和总结。比如,利用情境创设法创设马棚里、小河边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对话。也可以利用角色体会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小马或者老牛、松鼠,想象人物的心情。还可以利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语段、圈一圈提示语、对话内容和标点,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并总结读出语气的方法,将朗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三)初读对话,学习方法 (四)精读品悟,读好对话 (五)动画配音,拓展表演 (六)学写生字,写好汉字 (七)课堂总结,留下悬念 1.创设情境: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你听(播放马蹄声),你听见了什么声音?(板贴小马图) 2.聊天放松: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儿,看到这么多的人,他心里十分紧张。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 3.导入课题:听了大家的话,小马现在不紧张了,还带来了礼物,他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响亮地读一读课题。 1.接下来我们就跟着这匹小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出示朗读要求) 2.第一关: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马棚 驮着 磨坊 挡住 深浅 刚没小腿 立刻 突然 叹气 试一试 马蹄 既然) (1)指导读准和理解多音字“没”。(课件图片帮助理解“刚没小腿”“刚没大腿”“刚没身子”的意思) (2)微课教学多音字“磨”和“坊”。 (播放微课,小马作为解说员,主要内容如下: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马。“磨”字上面的“麻”就像古人刻在石头上的麻点、花纹,所以我们把这个碾碎食物的圆石盘叫做“磨”。“磨”还有另一个读音“mó”,可以组词“摩擦”“折磨”。“坊”是一个多音字,读作第一声时,多用于街巷的名称,念作第二声时,指手工生产者的工作场所。“磨坊”指磨面的作坊,榨油的作坊叫做“油坊”,卖茶的地方称作“茶坊”。跟我读——“磨坊”“油坊”“茶坊”) 字谜识记:“驮”左看是大马,右看是马大。“突”:洞里钻出一只狗。 3.第二关:回答问题。 (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板贴: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2)小马第一次过河发生了什么?(板贴:老牛图 浅 松鼠图 深) (3)小马第二次过河成功了吗?(板贴:小马蹚过了河) 4.刚才的三个问题答案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板贴:起因 经过 结果),把板贴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那真是奇怪了,老马为什么不自己驮麦子送到磨坊里呢?(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 (1)指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连蹦带跳”“高兴”读出高兴的语气。(板贴:提示语 ) (2)指导学生想象自己的妈妈和自己对话的内容,体会老马的温柔、慈祥,小马的懂事,读出相应的语气。(板贴:对话内容) (3)指导学生借助标点符号读出语气,比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读出反问的语气。(板贴:标点符号) 3.小结:抓住提示语、根据对话内容、借助标点符号都能帮助我们读出恰当的语气。 4.请温柔的女生当老马,活泼的男生当小马,配合读对话,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男女生合作读) 1.过渡: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去磨坊的路(画小河简笔画)。小马在河边遇见了老牛和松鼠,他们是怎样说的呢?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读四、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马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牛和松鼠的话;圈一圈能帮助你读出语气的提示语、对话内容、标点符号,完成后用恰当的语气读一读) 2.读好小马和老牛的对话。 (1)创设河边情境(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指名读小马的话。学生交流:抓住对话内容——“牛伯伯”“请您”,能体会小马有礼貌,有助于读出疑问的语气。 (2)老师读小马的话,请你读老牛的话(师生合作读)。学生交流:抓住对话内容——“水很浅,能蹚过去”能帮助我们读出老牛干脆肯定的语气。 3.读好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1)正当小马准备过河的时候,谁突然来了? (2)创设河边情境(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指名读松鼠的话。学生交流:抓住提示语——“拦住他”“认真”,根据对话内容——“深得很哩”“淹死的”,借助标点符号——“!”有助于体会松鼠着急、害怕的心情,帮助我们读出急切的语气。 1.过渡:你们的朗读真棒,接下来就请我们的同学当一回小小配音员(出示小马、老牛、松鼠的无声动画)。 2.如果加上表情或者动作,你们的表演会更精彩! 1.过渡: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又到了我们的写字时间啦!今天我们要学写“愿”“意”“该”“刻”四个字。(课件出示四个生字) 2.教学“愿”“意”。 教师提示:“愿”不能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撇包住下面的“心”,不宜过大。“意”上中下三部分大小差不多,要写得紧凑,“心字底”稳稳托住上面的“音”。 3.教师范写,生书空。 4.展评生字。 1.小朋友们,老牛说水浅,松鼠又说水深,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节课再讨论,谢谢小马为我们带来这么有趣的故事(手指小马图),让我们一起说:“小马,下节课再见!” 1.学生回答。 2.学生与小马聊天。 3.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学生齐读词语。 学生齐读多音字“没”。 学生学习多音字“磨”和“坊”。 6.学生回答。 7.学生把板贴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 2.学生尝试抓住提示语“连蹦带跳”“高兴”读出高兴的语气。 学生想象自己的妈妈和自己对话的内容,体会老马的温柔、慈祥,小马的懂事,读出相应的语气。 学生借助标点符号读出语气,比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读出反问的语气。5.学生展示读。 学生按要求学习。 2.学生读好小马和老牛的对话。 3.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4.学生读好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5.指名读、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给动画配音。 同桌练习对话表演。 3.当小演员演一演小马和老牛或者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1.观察“愿”和“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课件标红“心字底”) 2.学生在课本上练写生字。 聊天的形式,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童话故事的距离,学生顺势打开了话匣子,开启了他们学习童话故事的旅程。 顺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生词、词语,读通课文,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学生直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难度,通过三个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清楚了故事主要情节,也让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有了方向。 朗读方法的指导不是虚空的,而应该是切实的,学生才能真正提升朗读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让学生在一次次练习中区分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教师适时总结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接下去的学习中运用方法。 学以致用才能将学习落到实处,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先用前面学习的方法练习、再展示,使对朗读方法的巩固。 在角色体验环节,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故事,感受不同人物特点,课前准备了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等头饰,让上台表演的学生戴好头饰,通过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进行角色体验。教师把朗读与学生的表演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喜欢参与,乐于 表达。 低段教学,生字学习是重点,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发现易错的地方,加深印象,再书写、展评、改进,学生在掌握生字书写的同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力求写得更美观。 为下一节课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设计 我是故事大王 一、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一听。 家长评价:完整( )自己的话讲( )自信大方( ) 我是思辨小达人 二、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为什么?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都说谎了。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4.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说的话不可信。
家长评价:观点正确( )有理有据( )条理清晰( )自信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