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3. 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重难点:
1. 重点:通过对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分析,理解它们的性格特点。
2. 难点: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短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假设一个博物馆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参观者,老师作为解说员,介绍陶罐和铁罐的历史和特点,从而引出课文。
二、生字学习
táo:陶(陶瓷)――这些陶瓷制品非常精美。
guàn:罐(罐子)――厨房里有许多罐子用来储存食物。
jiāo:骄(骄傲)――他因为骄傲而失败了。
qiān:谦(谦虚)――她的谦虚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xū:虚(虚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
nuò:懦(懦弱)――他的性格有些懦弱,总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ruò:弱(弱小)――那只小狗看起来很弱小,需要我们的保护。
nǎo:恼(恼怒)――他的话让我感到很恼怒。
shì:逝(逝世)――爷爷的逝世让全家人都很悲痛。
yà:讶(惊讶)――她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
jià:价(价值)――这件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三、书写指导
1. 骄:左窄右宽,“马”字旁的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有力,右侧“乔”的撇捺要舒展。
2. 傲:左部“亻”撇短竖长,右部上收下放,“敖”的横画要长短有致。
3. 谦:“讠”字旁要写得窄一些,“兼”的横画较多,要注意排列均匀。
4. 虚:“虍”字头要写得宽扁,下面的“业”要写得稍窄。
5. 懦:左右结构,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右边“需”的笔画要写清晰。
6. 弱:左右等高,两点水稍靠上,“弓”字略宽,“丿”要舒展。
7. 提:“扌”的横要短,“是”的横画间隔均匀,撇捺要舒展。
8. 尘:上小下大,上面的“小”要写得小而紧凑。
9. 讶:“讠”字旁要写得小一些,“牙”要写得稍微宽一点。
10. 捧:“扌”的横要短,“奉”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11. 代:左右等宽,注意横画的长短变化。
12. 价:“亻”的撇要舒展,“介”的撇捺要写得有力。
四、作者简介
黄瑞云,1932年生,湖南娄底人。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在湖北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学院任教。八十年代出任湖北师范学院副院长,1987年晋升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五、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主要描述了故事的背景和两个罐子之间的关系。
-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这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国王的御厨,并指出有两个不同材质的罐子,一个是陶制的,一个是铁制的。
引发读者的兴趣,想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两者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时,也为后续展示陶罐的谦逊和铁罐的傲慢做了铺垫。
【第2自然段讲解】
-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是铁罐对陶罐说的话,语气带有挑衅和质疑的意味,显示出
它也预示着两者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引发读者对后续情节的期待。
【第3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体现了陶罐的谦虚性格。
- “不敢,铁罐兄弟。” 这是陶罐对铁罐的回应,表示自己不敢碰铁罐。这种回答展示了陶罐的谦逊和礼貌,它以友好和尊重的态度对待铁罐,将其称为“铁罐兄弟”。
- “陶罐谦虚地回答” 中的“谦虚”一词,明确点明了陶罐的性格特点。
这句话的作用:
- 进一步塑造了陶罐的形象,使其与铁罐的傲慢形成鲜明对比。
- 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情节张力。
它表现出陶罐的温和与忍让,也让读者对陶罐产生好感,并期待后续故事中它如何应对铁罐的挑衅。
【第4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进一步展示了铁罐的傲慢和对陶罐的轻蔑。
-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是铁罐对陶罐回答的回应。它再次强调了自己对陶罐不敢碰它的判断,并使用了“懦弱的东西”这样的词汇来贬低陶罐,显示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和对陶罐的不屑。
- “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描述了铁罐在说这句话时的态度,表明它对陶罐的轻蔑程度加深。
这句话的作用:
- 进一步强化了铁罐的傲慢形象。
-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它让读者更加清楚地感受到铁罐的性格特点,也为后续故事中陶罐的回应和两者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5自然段讲解】
-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首先承认自己不敢碰铁罐,但随即解释这并非因为懦弱。表明陶罐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晰的认知,并试图纠正铁罐对自己的误解。
-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这句话是陶罐对自己和铁罐功能的理解,认为它们的存在是为了盛东西,而不是互相碰撞,暗示了陶罐的务实和理性。
-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这显示了陶罐在自己的职责领域有自信,并不认为自己比铁罐差,同时也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留下了余地。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体现了铁罐的恼怒和对陶罐的进一步挑衅:
- “住嘴!”:铁罐打断了陶罐的争辩,表现出它的不耐烦和恼怒。
-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句话强调了铁罐对陶罐的轻视,认为陶罐没有资格与自己相比较。
-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铁罐预言了陶罐的命运,暗示陶罐的脆弱和容易破损。
-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这句话显示出铁罐对自己坚固耐用的自信。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体现了陶罐的宽容与和善:
- “何必这样说呢?”:表明陶罐对铁罐的话感到不解和不满,认为没有必要这样说。
-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显示出陶罐希望双方能够和平共处,而不是争吵。
- “有什么可吵的!”: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陶罐对争吵的看法,认为没有理由进行争吵。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中:
-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的这句话表达了对陶罐的极度厌恶和轻视,认为与陶罐在一起是一种耻辱。
-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这显示了铁罐的愤怒和决心,它扬言要将陶罐碰成碎片,进一步强调了它对陶罐的敌意。
【第9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简洁地描述了陶罐的反应。
它表明陶罐在面对铁罐的傲慢和挑衅时,选择了不再回应或与之争执。
这一行为反映了以下几点:
1. 冷静与克制:陶罐没有被铁罐的话语激怒,而是保持冷静,不与其继续纠缠。
2. 坚定与自信:显示出陶罐对自己的价值有一定的认知,不需要通过与铁罐的争吵来证明自己。
3. 不屑或失望:可能暗示陶罐对铁罐的行为感到不屑或失望,觉得没有必要再与之交流。
这句话的作用:
1. 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双方的激烈交锋。
2. 突出角色性格:进一步展现了陶罐的温和与理智。
3. 留下悬念:让读者好奇陶罐接下来会怎么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如何发展。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1. “时间在流逝”:表明故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间阶段。
2. “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动荡。
3.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具体说明了重大的变故,曾经的繁荣和辉煌已经消逝。
4.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形象地描绘了铁罐和陶罐的处境,它们被遗弃在荒凉的地方,被尘土覆盖。
【第11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一个特定的事件:
1. “许多年过去了”:强调时间的漫长,暗示了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2. “人们来到这里”:说明有其他人注意到了这个曾经被遗忘的地方。
3. “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具体描述了人们为了找到陶罐所做的努力。
4. “发现了那个陶罐”:明确指出了人们的发现。
【第12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的讲解如下:
-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这是一个人发出的惊讶之声,表达了对发现罐子这一意外情况的惊奇。
- “一个人惊讶地说”:通过“惊讶”一词,展示了这个人在发现罐子时的情绪反应。
这句话的作用是:
- 表现出发现者的意外和好奇,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关注罐子的情况。
- 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创造了氛围,引发读者对罐子的进一步好奇。
它简单而直接地传达了发现者的情绪,使故事更加生动。
【第13自然段讲解】
- “真的,一个陶罐!”:这是其他人的反应,他们确认了发现的物品是一个陶罐。
- “都高兴得叫起来”:表明大家都非常兴奋和高兴。
这段描述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们的兴奋之情,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14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捧起陶罐”:表示人们对陶罐的重视和小心翼翼。
- “倒掉里面的泥土”:这是对陶罐进行清理的具体动作。
- “清理干净”:意味着陶罐被彻底清洁,恢复了原本的状态。
- “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强调了陶罐的特点,即使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它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光泽、朴素和美观。
【第15自然段讲解】
- “多美的陶罐!”:这是对陶罐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外观的欣赏。
- “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体现了对陶罐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 “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说明了陶罐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16自然段讲解】
- “谢谢你们!”:表明陶罐对人们表示感激,它具有感恩之心。
-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说明陶罐还记得铁罐,并将其视为兄弟。
- “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显示出陶罐的善良和对铁罐的关心。
- “它一定闷得不行了”:表达了陶罐对铁罐状况的猜测。
【第17自然段讲解】
- “人们立即动手”:表明人们响应陶罐的请求,迅速开始行动。
- “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形容人们寻找的努力和彻底程度。
- “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明确表示没有找到铁罐。
总结: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在故事中,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罐最终消失不见,而陶罐则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这篇课文的总结如下:
1. 寓意深刻:通过铁罐和陶罐的对比,揭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 性格鲜明:陶罐谦虚、宽容,铁罐傲慢、自大,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3. 启示教育:教育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骄傲自大。
4. 历史价值:让学生了解古代物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能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