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1-03 13:20:00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
博雅塔远景湖光塔影教学目的一、把握全文内容二、理清文章思路一八九八年成立一九一二年改名为 北京大学,严复担任 第一任校长。
一九一六年,蔡元培担任校长,对北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陈独秀(文科学长)胡适(教员)李大钊(图书馆主任)鲁迅(教员)毛泽东(图书馆馆员)
五 四 运 动阅读文章,体会一下这篇文章讲了哪些内容 ? 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提示:这是一段交代演讲人身份和心情的段落,体味作者的喜悦和诚恳北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建的?读第二段 列强入侵,民族危亡,发生戊戌变法,爱国志士兴学图强,北大应运而生。北大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读第四段★ 在社会政治方面: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 在思想文化方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新文化.? ★ 在学术教育方面:振兴教育,繁荣学术,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北大的传统是什么?第五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四点希望: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总体思路。提示:以时间还是空间为顺序?三部分直面现在
回顾过去寄望未来
1~56~11
12~18以时间为顺序回顾北大创建的历史,为什么还要回顾百年的中国史?联系第二段,北大的创建离不开戊戌变法,同样北大的百年历史也离不开百年中国史,讲话把北大的历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作用,一是在教育学术方面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与中国百年历史密切相关,以中国历史看北大,对北大的历史成就就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将校史与国史联系起来说明北大对民族的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对北大的高度评价 。


一般个别第六段,江泽民为什么要联想到自己? 虽然江泽民同志读的是上海交大,但大学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是相同的,作者现身说法,满怀深情的感念大学对自己的恩泽,这样,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个例显得更为具体。同时,这段文字不但在称颂高等学府而且更希望大学生珍惜大学时代,为下文打下铺垫.
个别一般四点希望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何如此排列? 强调思想修养→强调社会实践→ 强调服务于祖国人民→强调艰苦奋斗。? 四者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加强思想修养是前提,服务祖国人民则是投身社会实践的宗旨,而艰苦奋斗则是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的思想准备和必由之路。 小结内容北大历史
创建背景
北大传统
四点希望
整体思路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寄望未来局部思路回顾百年中国史 联想到自己四点希望的顺序退出The end课件17张PPT。1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北大正门北大正门北大红楼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陈 佳 洱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讲话稿,它是一种直接面对听众,凭借口头表达,进行宣传、教育、鼓动或是思想交流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它有不同的要求。
假如你是校长,要在校庆大会上发表演说,你的演讲稿将是怎样写的呢?请说说你大概的思路。总体思路:祝贺语回顾
历史直面
现在寄望
未来  全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能说说你
这样划分的理由吗?思考题: 全文共分  个部分:四(第1段):祝贺问候(文体段)(2-5段):想过去,谈北大功绩(6-11段):看现在,说科教兴国(12-18段):望未来,激广大青年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2、回顾北大创建时代背景3、追述百年来艰难历程4、历数百年来重要贡献5、概括北大传统、精神12-16、向全国青年提出希望17-18、描绘祖国前景并号召思考题三: 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为什么会插入这段中国百年史的回顾呢?思考题四: 有人认为江泽民同志所概括的
北大传统很全面,很深刻,我们
应该如何理解北京大学的传统?1 从北京大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段)看: 2 从北京大学为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第4段)看:北京大学的产生爱 国 行为a.社会政治方面:
b.思想文化方面:
c.学术教育方面:
“五 四 运 动 ” 的 策 源 地 ,最 早 传 播 马 克 思主 义 ,是 中 国 共 产 党 产 生 的 基 地。(爱国、进步)宣 传 民 主 、科 学 思 想 ,新 文 化运动 的中 心 。(民主、科学、进步) 文 化 阵 地 ,培 养 人 才 ,繁 荣 学术 ,振 兴 教 育(爱国、科学) 江泽民同志读的是上海交通
大学,为什么他会在北大的校庆上
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活呢?思考题五:退出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