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四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6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7题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陡峭(dǒu) 商酌(zhuó) 累赘(zhuì) 妥帖(tiè)
B.驿路(yì) 打拱(gōng) 生疏(shū) 恍惚(huǎnɡ)
C.契约(qiè) 监督(dū) 譬如(pì) 淤泥(yū)
D.拖沓(tà) 亵玩(xiè) 案牍(dú) 喷香(pèn)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一项是()
A.修葺 隐逸 别出新裁 南腔北调
B.商酌 循环 如失重负 举手打拱
C.悲悯 累赘 香气四溢 甘之如怡
D.恍惚 恩惠 海阔天空 圣贤豪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年轻人要学会真本事,未来发展才能海阔天空,自主选择。
B.张一鸣经常问老师和同学问题,他说:“我这叫不耻下问。”
C.在武汉新冠疫发展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都忧心忡忡。
D.小王做事拖拖拉拉。参加活动总是姗姗来迟。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B.“还愣着干吗?”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
C.武汉的黄鹤楼、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神农架都是湖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5. 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二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再次买车的钱也被孙排长给洗劫了。
B.祥子在曹太太家的生活吃得饱、有宽绰的屋子、饭食不苦、主人对他不错。
C.《骆驼祥子》中祥子偷来三匹骆驼卖了45个大洋,“骆驼祥子”的外号在祥子卖了骆驼之后起的。
D.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6. 依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伟大之人尚有一颗平常之心,何况我们平凡之辈呢?____,在成与败面前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只要心中的原野没有冬季,即使冰封万里又算得了什么?
①殊不知,即使是游戏,也应遵循游戏规则,否则“游戏”只会不欢而散
②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朝来暮去,潮起潮落,有的人在鲜花和掌声中飘飘然而欲仙,有的人在孤寂与失意中自甘沉沦
③对待人生的每一条规则,我们都须保持平常之心,比如成功与失败
④其实,一切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
⑤有人将人生比作是一场游戏,想“游戏人间”
A.②⑤①④③ B.⑤①③②④ C.②⑤①③④ D.⑤①③④②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夜洛城闻笛》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以咏志,诗以传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手法借杨花、榆荚写出对春天的留恋。
二、综合性学习(7分)
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年级(1)班开展了“孝敬亲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达到活动目的?请写出两个。(4分)
活动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节到了,请你给母亲发一则微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三、古诗文阅读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9~10题。(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蝶:蝴蝶。
9.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10.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夏日赏荷》)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___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
③余以为妙绝 ___ ④少时,雨过天晴
1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14.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0分)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③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④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⑤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⑥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⑦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⑧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⑨“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⑩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5.为头的哈尼小姑娘有什么性格特点?(3分)
16.选文第⑦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17.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用意?(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5分)
①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②“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③“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④“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⑤“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⑥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⑦“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⑧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⑨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⑩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 (凌乱的 平坦的)岩石,扑进了爸爸 (强壮的 单薄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8.请你写出选文叙述的主要事件。(不多于12个字)(3分)
19.根据语境,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形容词填到文中横线上。(2分)
20.“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这个句子中的“挪动”能否改成“移动”?为什么?(3分)
21.文中的“我”懂得了什么道理?(3分)
22.选文中的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的哪些做法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4分)
五、作文(共50分)
23. 请以“难忘的一位中学教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材真实新颖,要有具体事例及具体的语言、动作、景物描写,抒发真情实感。②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7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四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6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7题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陡峭(dǒu) 商酌(zhuó) 累赘(zhuì) 妥帖(tiè)
B.驿路(yì) 打拱(gōng) 生疏(shū) 恍惚(huǎnɡ)
C.契约(qiè) 监督(dū) 譬如(pì) 淤泥(yū)
D.拖沓(tà) 亵玩(xiè) 案牍(dú) 喷香(pèn)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
A项“帖”应读tiē;
B项“拱”应读gǒng;
C项“契”应读qì。
所以答案为D项。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一项是()
A.修葺 隐逸 别出新裁 南腔北调
B.商酌 循环 如失重负 举手打拱
C.悲悯 累赘 香气四溢 甘之如怡
D.恍惚 恩惠 海阔天空 圣贤豪杰
【答案】D
【解析】A.别出新裁—别出心裁。
B.如失重负—如释重负。
C.甘之如怡—甘之如饴。
故选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年轻人要学会真本事,未来发展才能海阔天空,自主选择。
B.张一鸣经常问老师和同学问题,他说:“我这叫不耻下问。”
C.在武汉新冠疫发展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都忧心忡忡。
D.小王做事拖拖拉拉。参加活动总是姗姗来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
A.海阔天空:意指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符合语境;
B.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句中的“老师”的学问、地位等是超过张一鸣的,使用有误,可改成“勤学好问”;
C.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符合语境;
D.姗姗来迟:指走的缓慢从容而迟到;形容慢腾腾地来的很晚。符合语境;
故选B。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B.“还愣着干吗?”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
C.武汉的黄鹤楼、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神农架都是湖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句子,然后结合标点符号知识,分析各分句的关系,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即可。A.问号应为句号;B。冒号应为逗号;D。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故选C。
5. 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二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再次买车的钱也被孙排长给洗劫了。
B.祥子在曹太太家的生活吃得饱、有宽绰的屋子、饭食不苦、主人对他不错。
C.《骆驼祥子》中祥子偷来三匹骆驼卖了45个大洋,“骆驼祥子”的外号在祥子卖了骆驼之后起的。
D.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答案】B
【解析】A.错误。《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敲诈了。
C.错误。《骆驼祥子》中祥子偷来三匹骆驼卖了35个大洋,“骆驼祥子”的外号在祥子卖了骆驼之后起的。
D.错误。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是因为祥子不比别的拉洋车的车夫,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常常收拾损坏的洋车,给车打打气,实在没事,收拾院子,扫扫院子,很勤快。所以刘四爷对待祥子跟对待别的车夫不一样。
故选B。
6. 依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伟大之人尚有一颗平常之心,何况我们平凡之辈呢?____,在成与败面前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只要心中的原野没有冬季,即使冰封万里又算得了什么?
①殊不知,即使是游戏,也应遵循游戏规则,否则“游戏”只会不欢而散
②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朝来暮去,潮起潮落,有的人在鲜花和掌声中飘飘然而欲仙,有的人在孤寂与失意中自甘沉沦
③对待人生的每一条规则,我们都须保持平常之心,比如成功与失败
④其实,一切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
⑤有人将人生比作是一场游戏,想“游戏人间”
A.②⑤①④③ B.⑤①③②④ C.②⑤①③④ D.⑤①③④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句段是“解析”人生。⑤开启了话题,为第一句;①由“即使是游戏”一句可知与上句句意衔接最紧密,可为第二句;③从另一角度阐释人生,同时也开启了另一个角度的话题,是第三句;④其实一词,从语意和语气上都可判断与上句联系最紧密,是第四句;②总结句,可作为尾句。综上分析,可排序为⑤①③④②,故答案为D。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夜洛城闻笛》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以咏志,诗以传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手法借杨花、榆荚写出对春天的留恋。
【答案】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都是表达诗人情感、志趣的句子。
二、综合性学习(7分)
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年级(1)班开展了“孝敬亲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达到活动目的?请写出两个。(4分)
活动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节到了,请你给母亲发一则微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答案】(1) 讲有关“孝敬亲老”的感人故事 办有关“孝敬亲老”为内容的手抄报
(2)示例:母爱是雨,沐浴着我长大;母爱是灯塔,指引我前行;母爱是阳光,温暖我心灵。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祝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解析】(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明确活动的主题是“孝敬亲老”,据此可围绕“孝敬亲老”设计活动,举行演讲比赛或是故事会等可执行性活动均可,不可空洞喊口号。
例如:开展“孝敬亲老”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开展“孝敬亲老”的演讲比赛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拟写一条对母亲感恩的微信,语言要简洁,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要抒发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表达流畅。
例如:母爱是磅沱大雨中的一把伞,母爱是寒冷中的一碗热汤面,母爱是粗糙的大手,母爱是甜甜的笑脸。妈妈,我想对您说您辛苦了,我爱您!
三、古诗文阅读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9~10题。(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蝶:蝴蝶。
9.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10.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答案】9. “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10.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9.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 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 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10.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 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 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夏日赏荷》)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___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
③余以为妙绝 ___ ④少时,雨过天晴
1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14.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11. 多 亲近而不庄重 极点 ④一会
12.B
13.①(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② 每到夏天,来到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14.①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②示例二: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②句意为: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③句意为:我认为绝妙极了。绝:极点。
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代词,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代词,代石头;故选B。
1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2)重点字词:至,到。赏,欣赏。欣然,高兴的样子。食,吃饭。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意哪一种赞誉均可,注意结合原文内容,言之有理。甲文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姿态。由此可知,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实为“花之君子”。乙文中“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意思是: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这几句是对荷花的形态的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鲜妍明媚、清新脱俗,美丽动人的特点。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纯洁,毫无雕琢装饰。由此可知,荷花确实是“花中仙子”。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乙)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便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0分)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③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④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⑤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⑥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⑦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⑧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⑨“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⑩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5.为头的哈尼小姑娘有什么性格特点?(3分)
16.选文第⑦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17.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用意?(4分)
【答案】15.她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意思相近,答出两点即可)。
16.插叙;作用是补充交代小茅屋的来历,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
17.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诗,在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内容上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升华文章主题。
【解析】1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根据选文第③段“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概括可得:美丽,活泼;
根据选文第⑩段“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概括可得:纯洁、热情,助人为乐。
16.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作用的分析。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一般有:补充交代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
第⑦段通过小姑娘的讲述,介绍了小茅屋的来历,因此是插叙。这段插叙了小茅屋的来历,解开了前面的悬念,是对故事情节的补充交代;其次,解放军及梨花姐妹的做法,也表现了雷锋精神已经代代相传,突出了文章中心。
17.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根据选文第 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可知,“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梨花”一语双关,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处处盛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还是边疆少数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传播善意。“处处开”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5分)
①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②“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③“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④“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⑤“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⑥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⑦“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⑧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⑨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⑩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 (凌乱的 平坦的)岩石,扑进了爸爸 (强壮的 单薄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8.请你写出选文叙述的主要事件。(不多于12个字)(3分)
19.根据语境,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形容词填到文中横线上。(2分)
20.“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这个句子中的“挪动”能否改成“移动”?为什么?(3分)
21.文中的“我”懂得了什么道理?(3分)
22.选文中的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的哪些做法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18“我”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
(19.凌乱的 强壮的
20.不能。“挪动”指缓慢地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表现出“我”被困在悬崖上,因恐惧而缓慢移动的艰难情形。而“移动”只能体现身体动作幅度小,却不能体现动作的“艰难”,不能准确地表现当时的情形,所以不能换。
21.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
22.他引导儿子成功迈出第一步,具体指导儿子一步步爬下悬崖,使儿子产生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成功。
【解析】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本文的主人公是“我”,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童年”,结合第 段中“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可知写的是“我”经历过的一件历险事件,因此可概括为:“我”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
19.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第一空。根据第①段中“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底部的岩石”,可知悬崖脚下的岩石是自然状态的,高低不平,因此要用“凌乱的”来形容。
第二空。当时“我”是童年时间,在“我”的眼里,爸爸是高大的、健壮的,因此爸爸的臂弯是“强壮的”。
20.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⑥段“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结合上文第④段中“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可知“我”因体力有限和心理恐惧,被困在悬崖上不敢动作。结合第⑦段“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可知“我”在爸爸的鼓励下,慢慢地增强了信心,敢于迈开步子往下慢慢地走动,因此用“挪动”来表现“我”行动的缓慢小心。“移动”只能表现身体的动作和位置的变化,不能表现出“我”的动作幅度和心理状态,体现不出“我”行动的艰难,不能与当时的情形相吻合,因此不能改换成“移动”。
2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
根据第 段中“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可知这是“我”从悬崖上这一课明白的道理,可概括为: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
22.本题考查人物行为的概括。
文中的父亲,指导儿子一步步自己脱离险境,这种做法是值得赞赏的。
根据第⑤段中“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可知父亲眼看着孩子身处困境,但并不上前救护,而是指引着孩子自己脱险。根据第⑨段中“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可知父亲具体指导儿子一步步爬下悬崖,让孩子通过这样的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走向独立。根据第 段中“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可知父亲悬崖上的这一课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一生的深远影响,让孩子真正地成长起来,产生了战胜困难的信心,独立自主地走向生活,自信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作文(共50分)
23. 请以“难忘的一位中学教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材真实新颖,要有具体事例及具体的语言、动作、景物描写,抒发真情实感。②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7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例文
难忘的一位中学教师
这么多年,我经历过无数的老师,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初中的班主任。虽然这么多年没见到他了,但是他依然留在我的心里,让我印象深刻。
他长着一张很丑的脸,在初一那天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笑着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一个北方的汉子,他们那里说短裤都是大裤衩子,一系列好玩的事情逗得我们的笑声一阵一阵的,我从未遇见过那样好玩的老师。他的花招很多,上课的内容大都很有趣,也常在课上开玩笑,讲故事,所以即使他教的是数学,我们也都很喜欢他的课。
说起他的事真是说不清道不尽,即使是现在回忆起来,也都是开心的时光。他不光是个很搞笑,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的老师,他还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数学老师。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是不怎么好的,到初中的第一场考试,我被分到了最后一个考场,那个考场管理很松,所以我就忍不住拿着书抄了生物地理化学什么的,所以那场考试我考得出乎意料的好。
后来一次早晨去上课的途中,我遇见了他。他问我那场考试抄了没有。我自然不能让我抄袭的事情让别人知道,所以我撒谎了,我很肯定的点点头。我看得出他看我的眼神露着欣慰。可是我的心里却很不舒服。
之后发了试卷,成绩出来之后,我才知道我考了我们班第三。这第三考的我的心里却很自卑,我宁愿不要那么高的成绩。也暗自后悔,考试的时候抄猛了。后来我就开始好好学习,以后得考试中也没有得第三了,但也都是十几名,不上不下。
我猜他也大概知道一些了,只是没有说出来。
他上课的时候总是做着夸大的动作,讲完题后他总会气势昂昂的说一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然后便开始让我们做题。
因为数学课都他的指导,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每次都是所有班里的第一,但他并不满足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他在大屏幕拉出我们市所有初中的数学成绩,我们班除了那些宏智班,其他普通班的成绩也都超过了。
总之遇见他是幸运,是一生的幸运。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首先是审题。“一位中学教师”限制了只能是一位且必须是初中教师。题眼是“难忘”,即令人印象深刻。这就要求写出难忘的原因,比如老师的性格品质独特,富有人格魅力;又如老师的才华卓越,成就突出;又或老师给予你帮助鼓励……总之,写出老师令人难忘的具体事例,写作时要有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呈现在具体的人物描写,也可以用环境烘托人物。
其次是选材与写法。选取你所熟悉的一位初中老师,可以采用一人多件事情的写法。比如选取与老师相处几个瞬间,第一节课的初识,课堂上的提问,生病时的关怀,操场上的加油鼓励……详略得当的用一个线索组织材料。如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件有纪念意义的礼物等。也可以详细记叙一件事情,注意将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如有一次“我”因为父母闹离婚,心情糟糕,变得叛逆不服管教。老师先是对“我”十分不满,经常呵斥。后来,老师了解了“我”的家庭情况后,对“我”嘘寒问暖,安慰“我”,开导“我”,还到家里家访,劝解“我”的父母为了孩子和平相处。使“我”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最后是立意。本文的立意指向明确,应该是从正面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比如表达对多年前帮助自己的老师的感激怀念;又如表达对当年不懂事而辜负了老师的厚意的后悔和愧疚。再比如表达对富有人格魅力,高尚品格的老师的敬爱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