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训练AB卷】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分层训练AB卷】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6 22:19: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六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6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7题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销蚀(shí) 吞噬(shì) 凛冽(lǐn liè) 海市蜃楼(shèng)
B.湮没(yīn) 钦佩(qīn) 鲁莽(mǎng) 忧心忡忡(chōng)
C.俯瞰(kàn) 炽热(zhì) 遨游(áo) 屏息凝神(bǐng)
D.严谨(jǐn) 遗孀(shuāng) 无虞(yú) 心有灵犀(xī)
2. 下列课文标题都是偏正短语的一组是( )
A.《土地的誓言》 《最后一课》 《愚公移山》
B.《天上的街市》 《说和做》 《曹刿论战》
C.《七根火柴》 《苏州园林》 《伟大的悲剧》
D.《黄河颂》 《驿路梨花》 《最苦与最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
B.遵规守纪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
C.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
D.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
5. 下面关于《海底两万里》的内容,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康塞尔是尼摩船长的忠实仆人,他生性沉稳,忠厚老实,为人随和。
B.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是因为珊瑚虫将会永远封闭墓穴,这样死去的同伴就不会再受到鲨鱼和人的欺负。
C.反对封建压迫也是《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战士。
D.《海底两万里》中的“我”——阿龙纳斯,是受邀参加海底旅行的,从此踏上一次优哉游哉的漫游之旅。
6.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楚辞浪漫绮丽,汉赋铺排雄浑,六朝骈文典雅精致,唐诗文质彬彬,宋词婉约豪放,元曲质朴市井,明清小说异彩纷呈: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文学的价值,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样简单:无聊或紧张时,可以读读文章以打发时间或安抚内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C.我的心思全然不在挖野菜上,而是借挖野菜之机享受春光的明媚:一会儿采野花,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追飞鸟。
D.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7.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②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⑤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二、综合性学习(7分)
8.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学校七(1)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请你仿照活动项目一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 )
活动项目一:搜集巧用成语的广告
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并说说你从中获取的信息。(2分)
材料一:
去某市旅游的游客多次反映,在夫人城、习家池、香水河、九路寨等多处景区、景点,发现文字说明有错别字、繁简字混用、引用典故不完整等汉语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据《襄阳日报》报道,就在各景区、景点按要求整改的过程中,署名方正阳的游客又致电《襄阳日报》,反映他在隆中景区的文字介绍中发现了错字、漏字的情况。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再次下文要求各景区、景点限时整改。
(3)小李读了上面的两则材料后,他说:“出现错别字是正常现象,大家不留心不就过去了,何必横挑鼻子竖挑眼?”你将如何劝导他改变这种不正确的看法呢?(3分)
三、古诗文阅读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9~10题。(5分)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9.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是写幽居之情趣。
B.《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
C.《书事》中的“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
D.《书事》中青苔本是静景,诗人化静为动,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写出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让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静。
10.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选自《活板》)
【乙】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③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④,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⑤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⑥,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⑦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爽:过失,差错。④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⑤识:标记。⑥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⑦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持就火炀之( )
(3)用讫再火令药镕( )
(4)必顶礼赞叹而去( )
1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则以纸帖之
C.以字号报工部
D.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14.结合活字印刷术制字排版、印刷三个程序,思考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0分)
①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③“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梦想,可现在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全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15.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分)
①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②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6.从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的业绩作证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17.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茨威格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那么,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科学探险有什么积极意义呢?(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5分)
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②一天进村好几趟呢!一位当地干部说,这个时候,群众看见我们的身影,听见我们的声音心里才安生。望着各家各户的门牌,村干部说,生活还得继续,日子总会回归平静,对不?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③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④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⑤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⑥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⑦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⑧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⑨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⑩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这样装满了。
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筐青菜,渐行渐远……
18.选文中的老人是怎样一个人?(3分)
19.说说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淌”的表达效果。(3分)
20.选文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21.选文中哪些情节或细节体现出人们在疫情期间的“共克时艰”?(3分)
2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
A.选文中“我”对老菜农的心理变化是:惊讶——疑惑——感动。
B.第①段划线句是环境描写,为下文写老菜农摘菜做了铺垫。
C.第 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中心。
D.选文的题目既交代了主要内容,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五、作文(共5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十四年后的你将会与怎样的世界和怎样的自己相遇?
请发挥想象,想象你在2035年某一天发生的故事以《我在2035年的这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认真书写,注意工整、美观。(3)不少于500字。
第六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6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7题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销蚀(shí) 吞噬(shì) 凛冽(lǐn liè) 海市蜃楼(shèng)
B.湮没(yīn) 钦佩(qīn) 鲁莽(mǎng) 忧心忡忡(chōng)
C.俯瞰(kàn) 炽热(zhì) 遨游(áo) 屏息凝神(bǐng)
D.严谨(jǐn) 遗孀(shuāng) 无虞(yú) 心有灵犀(x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A.“蜃”应读作shèn;B。“湮”应读作yān;C。“炽”应读作chì。所以答案为D项。
2. 下列课文标题都是偏正短语的一组是( )
A.《土地的誓言》 《最后一课》 《愚公移山》
B.《天上的街市》 《说和做》 《曹刿论战》
C.《七根火柴》 《苏州园林》 《伟大的悲剧》
D.《黄河颂》 《驿路梨花》 《最苦与最乐》
【答案】C
【解析】A项,《愚公移山》是主谓短语。B项,《说和做》是并列短语,《曹刿论战》是主谓短语 。D句,《黄河颂》是主谓短语,《最苦与最乐》是并列短语。C项都是偏正短语。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答案】C
【解析】A.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这里指邓稼先担得起“‘两弹’元勋”的称号,正确;
B.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这里用于形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正确;
C.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用于此句,属于望文生义,错误;
D.扑所迷离:原意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扑腾,雌兔眯眼,可是在地上跑的时候就雌雄难辨了。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符合语境,正确;
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可以从词义、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
B.遵规守纪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
C.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
D.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
【答案】B
【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
B.一面对两面,应删去“好坏”,在“学生”前加“好”;
故选B。
5. 下面关于《海底两万里》的内容,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康塞尔是尼摩船长的忠实仆人,他生性沉稳,忠厚老实,为人随和。
B.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是因为珊瑚虫将会永远封闭墓穴,这样死去的同伴就不会再受到鲨鱼和人的欺负。
C.反对封建压迫也是《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战士。
D.《海底两万里》中的“我”——阿龙纳斯,是受邀参加海底旅行的,从此踏上一次优哉游哉的漫游之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康塞尔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
C.《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殖民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故本项中“反对封建压迫”“反对一切压迫和封建主义”错误;
D.《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并非“优哉游哉的漫游之旅”;
故选B。
6.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楚辞浪漫绮丽,汉赋铺排雄浑,六朝骈文典雅精致,唐诗文质彬彬,宋词婉约豪放,元曲质朴市井,明清小说异彩纷呈: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文学的价值,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样简单:无聊或紧张时,可以读读文章以打发时间或安抚内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C.我的心思全然不在挖野菜上,而是借挖野菜之机享受春光的明媚:一会儿采野花,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追飞鸟。
D.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B.“从某种意义上讲”前的逗号使用错误。“无聊或紧张时,可以读读文章以打发时间或安抚内心”是一个句子的结尾,下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句子的开头。故“从某种意义上讲”前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故选B。
7.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②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⑤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答案】(1)①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不问苍生问鬼神 ③政入万山围子里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⑥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犹”“苍”“围”“览”“疑”“遮”“淤”“濯”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二、综合性学习(7分)
8.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学校七(1)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请你仿照活动项目一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 )
活动项目一:搜集巧用成语的广告
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并说说你从中获取的信息。(2分)
材料一:去某市旅游的游客多次反映,在夫人城、习家池、香水河、九路寨等多处景区、景点,发现文字说明有错别字、繁简字混用、引用典故不完整等汉语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据《襄阳日报》报道,就在各景区、景点按要求整改的过程中,署名方正阳的游客又致电《襄阳日报》,反映他在隆中景区的文字介绍中发现了错字、漏字的情况。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再次下文要求各景区、景点限时整改。
(3)小李读了上面的两则材料后,他说:“出现错别字是正常现象,大家不留心不就过去了,何必横挑鼻子竖挑眼?”你将如何劝导他改变这种不正确的看法呢?(3分)
【答案】(1) 示例:搜集生活中的俗语 搜集流行的网络用语
(2)某市不少景区、景点存在汉语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正限期整改。(意近即可)
(3)示例:小李,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经常出现错别字,一旦形成书写习惯,就不知道正确的字怎么写了,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同时,不规范使用汉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不尊重,请你以后写字时也要注意,好吗?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我们可以开展例如搜集生活中的对联,搜集内涵丰富的中国歌谣。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从材料一“去某市旅游的游客多次反映,在夫人城、习家池、香水河、九路寨等多处景区、景点,发现文字说明有错别字、繁简字混用、引用典故不完整等汉语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材料二“隆中景区的文字介绍中发现了错字、漏字的情况”能提炼出:某市不少景区、景点存在汉语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从材料一“这一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材料二“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再次下文要求各景区、景点限时整改”能提炼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正限期整改。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本题是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小李,我不能认同你的想法。你想想,如果出现错别字不去改正,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我们就不知道正确的字怎么写了。更何况,汉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体现,我们要规范使用汉字来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你觉得呢?
三、古诗文阅读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9~10题。(5分)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9.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是写幽居之情趣。
B.《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
C.《书事》中的“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
D.《书事》中青苔本是静景,诗人化静为动,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写出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让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静。
10.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答案】9.B 10.相同之处: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对幽居生活的热爱与陶醉,以及高雅绝俗的追求。《竹》诗中诗人身处竹林,弹琴、放歌自娱自乐,与月相伴,悠然自得;《书》诗中诗人在院中坐看青苔,享受满院翠绿,闲静疏懒。
【分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表述错误。《竹里馆》一二句,用“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写景,以“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写人物活动,写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这两句写出了竹林的清幽和诗人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故选B。
10.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诗句分析。《竹里馆》诗前两句中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安闲自得之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抒发了诗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淡泊情志和闲适的胸怀。《书事》前两句前两句中“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虽是白昼,诗人也懒得去开那院门,表达诗人喜欢静谧的个性和雨后闲适的情调。“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作者运用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诗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所以,两首诗的相同之处都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对清幽高雅的隐居生活的喜爱及淡泊宁静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
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选自《活板》)
【乙】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③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④,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⑤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⑥,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⑦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爽:过失,差错。④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⑤识:标记。⑥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⑦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持就火炀之( )
(3)用讫再火令药镕( )
(4)必顶礼赞叹而去( )
1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则以纸帖之
C.以字号报工部
D.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14.结合活字印刷术制字排版、印刷三个程序,思考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3分)
【答案】11. 混合 烘烤 完毕 离开
12.C
13.(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2)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14.文章先用“又为活板”引出介绍重点,然后再介绍每个程序时都突出“活”的特征:①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②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③印刷“活”——“更互用之”,统筹用版,提高效率。④字印数目“活”——“每字皆有数印”,以便一版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⑤选用“活”——“木格贮之”,灵活取用。⑥做法“活”——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⑦拆版“活”——“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和:混合;
(2)句意: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炀:烘烤;
(3)句意: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讫:完毕;
(4)句意:必定顶礼膜拜大加赞叹后离去。去:离开。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以:用;
B.句意: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以:用;
C.句意: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以:把;
D.句意: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以:用。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素:平时。备:准备。旋:不久,很快。以:用。
(2)今:现在。以:把。补:替补。如:好像。焉:在那里。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原文“每字为一印”“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字印是“活”的;
结合原文“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则字平如砥”可知,排版是活的;
结合原文“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印刷是活的;
结合原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做法是活的;
结合原文“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拆版是活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乙】
报恩塔是中国的一大古董,永乐年间的重大陶瓷器。这座塔建于永乐年初,没有明成祖开国时的雄心,人力物力和令行禁止,加上胆识智慧足以掌控此塔,是不可能建成的。塔中上下有金刚佛的金身千百个,每一个金身都是十数块琉璃砖砌成的,衣服上的皱褶不差一分,面目不差一毫,须发眉毛不差一忽,榫头严丝合缝,确是鬼斧神工。听说烧制时,同时完成有三座塔,其中一座为成品,另外两座埋了起来,用编号标记清楚。如今塔上有一块砖损毁,只需报告砖的编号给工部,就发掘一块砖补上,就像原生的一般。每夜塔上必定点灯,一年要消耗若干斛油。天日转晴,细雨雾霭,摇摇曳曳,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就像塔上香烟缭绕,半天才散去。永乐年间,海外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来自一百多国家,一旦看到报恩塔,必定顶礼膜拜大加赞叹后离去,说这是海外四大洲所没有的。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0分)
①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③“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梦想,可现在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全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15.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分)
①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②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6.从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的业绩作证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17.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茨威格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那么,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科学探险有什么积极意义呢?(3分)
【答案】15.①“拽”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焦急的的心情”人格化,突出了斯科特一行人想快到达南极点的激动、急切的心情。
②“拖”字写出了斯科特和队友们脚步的沉重,从侧面表现出他们发现阿蒙森小队已捷足先登后,失望透顶、万分沉重的心情。
16.诚信(或:诚实;坚持原则;有绅士风度等)
17.示例一:斯科特和队友们的探险,帮助人类认识了自然;开拓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示例二:挑战自我,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示例三:斯科特等人所表现出来的对科学探险的执著精神、超人的信心和勇气,不怕困难。
【解析】15.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感悟能力。词语的理解感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体会,同时注意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来分析。(1)“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中的。“拽”把“焦急的心情”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联系下文“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的内容可知,题干句是斯科特探险队靠近南极点时候的表现,“拽”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想要早点到达南极点的激动急切的心情,富有艺术感染力;(2)联系上文中“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的内容可知,“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是他们发现阿蒙森已经先于他们到达南极点时的句子,句中的“拖”字就很好的表现了他们的失望和沉重心情。
16.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概括。解答时,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特别要读懂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的业绩作证这件事。阿蒙森与斯科特两人是竞争关系,谁先到了南极点就会名留青史,但他却依然决定要把阿蒙森的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忠实地为对手阿蒙森业绩作证,表现了他们诚实守信,坦然面对失败的高尚品质;体现了他的诚实与坚持原则,他是一个具有绅士风度的人。
17.考查对选文主旨的把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其次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应该从对人们精神上的鼓舞这个角度来考虑。示例: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5分)
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②一天进村好几趟呢!一位当地干部说,这个时候,群众看见我们的身影,听见我们的声音心里才安生。望着各家各户的门牌,村干部说,生活还得继续,日子总会回归平静,对不?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③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④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⑤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⑥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⑦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⑧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⑨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⑩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这样装满了。
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筐青菜,渐行渐远……
18.选文中的老人是怎样一个人?(3分)
19.说说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淌”的表达效果。(3分)
20.选文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21.选文中哪些情节或细节体现出人们在疫情期间的“共克时艰”?(3分)
2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
A.选文中“我”对老菜农的心理变化是:惊讶——疑惑——感动。
B.第①段划线句是环境描写,为下文写老菜农摘菜做了铺垫。
C.第 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中心。
D.选文的题目既交代了主要内容,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18.勤劳能干,善良淳朴,疼爱孩子,无私奉献。(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9.“淌”是“往下流”的意思,生动地写出老人流汗多,表现了老人摘菜的辛苦。
20.插叙,交代了老人女儿是护士的身份,解释了老人给医院送菜的原因,表现了老夫妇二人对女儿的关爱及对抗疫事业的支持,为下文我们被感动并帮助老人装菜做铺垫。
21.医务人员在医院坚守岗位;镇村干部疫情防控巡视,提醒村民注意防范;老人为医院免费送菜,贡献自己的力量;村民们居家不外出,避免疫情传播。
22.C
【解析】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感受人物形象时,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做事件上、人物描写等方面入手分析。
结合第③段“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老农朴素的穿着,辛勤的收青菜,可以看出老农是勤劳质朴的;
结合第⑩段“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老农一心想让医院的人和女儿吃上自家种的蔬菜,可以看出老农是真诚友善的;
结合第⑩段“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 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老农的女儿十多天未回家,尽管女儿会给家里报平安,但他和老伴依旧惦念,表现了老农对女儿的惦记;
结合第⑩段“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第 段“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可知,老农送给医院蔬菜,怕医院不收,写上字条,怕女儿知道,落款只写“老菜农”,可见老农做事考虑周全,富有智慧;
结合第 段“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可知,老农的女儿奋战在防疫一线,虽担心女儿但并未阻止,明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为国添力,可见老农有顾全大局,有责任心;
结合第 段“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可知,老农是乐观的,坚信疫情总会过去,总会有苦尽甘来,春暖花开的时候,心怀希望。
据此可概括作答。
19.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
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淌”本意是迅速流下。此时“老菜农”正在摘菜,因此“淌”字写出了“老菜农”采摘新鲜蔬菜时的辛劳劳累,展现了“老菜农”的勤劳能干、热情奉献的品格。
20.本题考查插叙及其作用。
根据文章行文顺序可知,第⑩段“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此段为插叙,插入的情节是:“老菜农”女儿的职业以及他每天向医院赠送青菜的原因,使文章情节更加圆满,结构更加完整。
此段解释了上文老菜农摘菜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这一行为突出了“老菜农”的淳朴善良,深化了文章中心。同时为下文在“我”知道这一原因后,帮助“老菜农”装第十一筐菜作了铺垫。
从文章主题来看,插叙的这段,“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突出了老菜农夫妇对女儿的关爱,对防疫事业的支持,表现了群众对抗疫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全国各行各业的人民都在为战胜疫情而努力,大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可以从村民、镇村干部、老人及其女儿等几个角度来概括。
根据第①段“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可得:大家都门户紧闭,用招手和眼神来打招呼;
根据第①段“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噪音有些沙哑”,第④段“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可得:镇村干部在乡间地头进行防疫工作;
根据第⑩段“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可得:老人用送菜的方式表示对防疫工作的支持;
根据第⑩段“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可得:老人的女儿十几天未回家,在医院照顾患者。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手法分析。
C.结合第 段“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这样装满了”等句子可知这是属于记叙,选项“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法错误。
故选C。
五、作文(共5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十四年后的你将会与怎样的世界和怎样的自己相遇?请发挥想象,想象你在2035年某一天发生的故事以《我在2035年的这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认真书写,注意工整、美观。(3)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我在2035年的这一天
2035年的某一天,我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稚嫩的孩子,我脱下校服,换上职业装,回望着从改革开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些年,感到着实不容易。但也为祖国愈加繁荣富强而感到高兴。此时,中国梦也不仅仅是梦了,它逐渐地变为了现实。
我握起手边的茶杯,感受着从指尖传来的温度,也正如党与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各项保障,温暖人心。慢慢走到窗边,俯瞰四周的高楼大厦,这是中国,也是一个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的头衔已在多年以前就卸下了,因此,内心忍不住的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崛起了,像高耸雄伟的泰山一样俯视着这个世界以及这方繁荣的领土。
在几十年之前的十九大上就曾提出过“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今总算是实现了。这一目标通过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将少年梦与中国梦,个人梦与国家梦结合起来,终究完成了中华人民伟大复兴。虽然过程有血有泪,但如今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证明了努力没有白费,付出过的耕耘会得到收获,挫折与困难会变成前进道路上的东风。
下班后,沐浴着傍晚的夕阳,走在清新凉爽的绿化道上,感受着来自春天的气息。这些年,科技在不断发展,但国家却依旧会留出一大片空地来做绿植,北京阴沉沉且伸手不见五指的日子已不再有,这让人们都十分开心,从前街上随处可见的废纸塑料也都不翼而飞了。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功于国家为人们提供的优质教育,使公民的素质不断提高,在潜移默化中种下了优良的种子。现在,不仅城乡的孩子能接受教育,就连山区的孩子也能收到免费而优质的教育了。这都是因为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兴办希望工程,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升,许多大学生也都愿意到山里去支教。因此,贫困儿童从大山里走了出来并为家乡创造财富,由此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人们都富起来了。
“叮铃铃”闹钟停止了我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回想起方才梦境中的2035还真是有一丝真实呢!如今是2020年,离2035年还有15年,这未来15年的奋斗,不仅需要国家的努力,更需要我们青少年怀揣着一颗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中国心。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新征途的新起点,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起做出贡献与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
【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要求写十四年后自己的故事,属于想象类作文,要求写记叙文,写2035年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相遇,所以可以写一写2035年有哪些变化,自己会面临什么新奇的事和人,可以在文中运用想象的方式,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表现对2035年的现代社会的向往。
二、选材。“在2035年”是具体的情境。十四年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科技水平极大提升。自己在2035年的所见、所闻、所遇、所做应是写作内容的重点。这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注意想象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要根据现有的科技水平与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地发挥。自己在2035年的所感,是文章需要表现的主旨。可以是喜悦激动,可以是自豪骄傲,可以豪情满怀……还可以想象2035年自己已经步入社会后的经历,2035年的社会是现代化的社会,表达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文体应选择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表达方式,兼以抒情或议论来点明主旨、抒发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