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幽径悲剧 (课件+教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幽径悲剧 (课件+教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2 12:35:49

文档简介

23 幽径悲剧
季羡林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法】展示交流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交流对燕园的了解。
2.作者链接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1911年生。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大唐西域记>今译》(合著),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
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二、赏藤萝之美
1、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出示:我觉得这是一株 藤萝,从文中 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2、文章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这株藤萝所怀有的感情,以及“这一株古藤萝”在作者心中占据的地位。
三、观藤萝之惨
1、可以说这株古藤萝在燕园,它是唯一的最美,在“我”的心中,它是唯一的最爱,都占据着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如此美丽的古藤萝却被毁灭了,永远消失了,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2、朗读藤萝被毁的文字,让我们感受一下藤萝被毁灭后的悲惨情形。(读出痛心和同情。)(同桌互评)
四、感作者之悲
1、被毁灭的东西越美,其悲剧性就越强。
阅读文章12—14段,作者在此更是直接宣泄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划出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痛之情。
2、作者的这种悲愤、痛苦之情在13、14段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同桌互读体会感情。
五、探悲剧之因
1、古藤萝被毁灭,这可以说是一起发人深省的冤案,找出制造这个冤案的凶手以及冤案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并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理解。
2、第12段中,作者说自己是 “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他人对待小花小草以及这株藤萝的态度与作者有何不同呢?从文中找出语句。
六、抒心中之情
假如你就是这株被砍断的古藤萝,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蜿( )蜒( ) 潋( )滟( ) 抖擞( )
惆( )怅( ) 猬( )集 虬( )干
摇曳( )  万斛( )   愚氓( ) 毛骨悚( )然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加以订正
司空见贯  相应成趣 口诛笔伐 和睦相处 毛骨悚然
鲁殿灵光 闲情逸志 等闲视之 人间苍桑 漠不关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懦者立怯者强:
⑵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
⑶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林林总总:
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很深,让我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⑵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1. wān yán liàn yàn sǒu chóu chàng wèi qiú yè hú  méng sǒng
2. 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相应成趣――相映成趣 闲情逸志 ――闲情逸致   人间苍桑――人间沧桑3.⑴软弱胆小的人也奋发刚强起来。⑵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⑶形容繁多。 4.⑴显示了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常地位,激起了读者对藤萝的强烈兴趣。⑵说明藤萝无论是在作为客观世界的燕园,还是作为主观世界的“我”的心灵,都占据着不可替代也无可替代的地位。
课件19张PPT。幽径悲剧季羡林导入新课 交流对燕园的了解。季羡林 ??? 山东临清人,1911年生。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大唐西域记>今译》(合著),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作者简介生字词应答 应当 抖擞 惆怅

摇曳 绽放 潋滟 猥亵

虬干 万斛 愚氓 毛骨悚然幽径悲剧yìngyīngdǒusǒuchóuchàngyáoyèliànyànzhànsǒngménghúqiúwèixié预习检测合作探究展示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幽径上一株美丽的古藤萝惨遭毒手初读感知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径古藤萝的形、色、味、声、态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 形:盘曲、古劲苍龙般 (比喻)
色:苍黑、紫红、淡紫的花、绿叶
味:幽香、淡淡的幽香
声:引来的蜜蜂声、隐隐约约的古藤的哭泣 (拟人)
态:微笑、控诉、万分委屈(拟人)作者着力描 写这棵幽径古藤萝的美有何作用?
托出幽径藤萝,显出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常地位,幽径够美了,但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可以想见藤萝的美比幽径的美更给人以吸引力,引起读者对藤萝的强烈兴趣。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 古藤萝的美?而要先描写幽径之美?
(为了更好的突出古藤萝的美) (烘云托月)
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美”,你怎样理解?
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品析美丽的双子星座——美国世贸大楼美丽的海滨人们在享受生活倾刻间世贸大楼变成一堆废墟,还埋葬无数冤魂有谁知道此时平静的
水面曾是万恶不赦的魔鬼呢美丽的海滨不复存在,
美丽的女人不复存在悲剧是美的毁灭。毁坏的越美便越悲。(藤萝愈美,其悲剧愈突出)
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着力写藤萝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
美被什么所毁,也关系到悲剧的性质及强烈与否。(本文毁于愚氓之手,更显可悲)
文章不仅仅写藤萝的美,还写其真、善,这样的藤萝被毁,更显古藤萝的悲剧,在反复抒发 “我”的痛苦,渲染悲剧气氛的同时,为被毁的美唱挽歌,对毁美者进行遣责,表达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
明了什么问题? 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要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
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老人的决心如何理解作者反复强调自己是
一个没出息的人?反语。是愤慨之词,是对毁美者的严厉遣
责,是含泪带哭的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
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
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