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猴、结”等12个生字,并能准确书写“块、常”等7个生字,为你的语言基础打下坚实基石。
2.以流畅的语调朗读课文,深入挖掘每一个句子的深刻内涵,领略其间的丰富意蕴。
3.明白在人生道路上,恒心与耐心是不可或缺的品质。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始有终,不能轻言放弃。同时,也要避免贪图眼前的小利,盲目地追求高目标。而是应该在坚持不懈的奋斗中,踏实走好每一步,用实际行动成就人生的辉煌。
教学重点
精通生字的读写技巧,并在适当的语境中自如运用生字和词汇,让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教学难点
让我们揭开谜团,为何小猴子最终空手而归,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预习反馈,探索新课
1.课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探索“猴”字的奥秘。
(温馨提示:猴子作为动物家族的一员,其“猴”字旁带有“反犬旁”。细心观察,你会惊喜地发现,右部正是“候”字少了一竖哦。)
2.游戏互动,重温旧知。课件中展示琳琅满目的图片,其中既有故事中的老朋友,也有全新的面孔。挑战学生的记忆力,识别出哪些事物曾在故事中亮相。
(在游戏环节,我们将故事中提到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逐一呈现在黑板上,共同回顾那些温馨而美好的故事瞬间。)
3.细心指导,把握名词韵律。特别留意“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的“子”字,它在这里的发音是轻声,读出那份轻柔与亲切,为课堂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各位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让故事的魅力深深打动我们的心灵。
(1)教师满怀深情地引导:“那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已经踏上了下山的旅程。那么他究竟走过了哪些地方呢?请随着我的画笔,一同揭开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你会发现,连小猴子的行走路线都清晰可见。”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勇敢地站起来,为我们朗读这篇课文呢?
(2)师生们一同静静地聆听,共同校正发音,感受文字中流淌出的那份美好与深邃。
2.图片的排列艺术
(1)引领学生依据故事中小猴子下山的顺序,精准地将相关事物的图片安放在精心设计的路线图中。这个顺序井然有序:首先是金黄的玉米地,接着是硕果累累的桃树下,然后是绿意盎然的西瓜地,最后是静谧的树林边。
(2)师生共同参与,细致探讨图片排列的合理性,增强互动与合作的学习氛围。
3.量词的细致锤炼
(1)在图片排列完成后,我们结合生动的贴图进行量词的学习与练习。故事里的小猴子下山,它首先踏入了一片丰饶的玉米地,然后悠然走到了一棵硕果累累的桃树下,紧接着穿越了一片翠绿欲滴的西瓜地,最后邂逅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2)量词的精准运用训练
①教学:“块”。
我们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片,辅助他们识字,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量词。比如,可以说“一块肥沃的土地”或“一块甜美的糖果”,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②教学:“棵”。
对于“棵”这个词,我们可以描绘“一棵挺拔的树”,同样地,也可以说“一棵向着阳光生长的向日葵”、“一棵娇嫩的小苗苗”或“一棵结满果实的瓜秧”等。需要注意的是,“棵”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细长、有生命、能向上生长的事物,为语言增添生动的形象感。
三、再度潜入课文,揭开生字的神秘面纱
1.徜徉于“会认字”的奇妙世界。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的小猴子在冒险的旅途中,先是漫步在金黄的“玉米地”,接着跳跃到繁花的“桃树下”,然后又穿梭在绿意盎然的“西瓜地”,最后追逐着阳光来到“树林边”。此刻,请你们翻开课本,用敏锐的目光寻觅课文中那些尚未与我们邂逅的生字朋友。用彩笔为它们描绘出独特的色彩,与它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和认知的碰撞。多读几遍,感受它们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
教师以字卡为引,带领学生踏入了新字的神秘殿堂,共同探索汉字的魅力。
(1)在多媒体的映照下,精美图片跃然眼前。我们携手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广博。
(2)接下来,我们将结识“掰”字。想象一下,轻轻用手将物品分离,这个动作就是“掰”的诠释。(教师以动作诠释字义)
(3)再来看看“扛”字,想象自己正在用力地将手中的重物置于肩上,这个动作便是“扛”的真实写照。(教师以实际动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4)“捧”与“抱”两个动作,你们能否区分?将双手合十,将物品置于胸前,这便是“捧”的表现。(教师演示动作)而张开双臂,将物品紧紧拥入怀中,这个动作则是“抱”的诠释。(教师对比展示动作,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5)谈及“扔”字,我们不难联想到,当我们不再需要某物时,会将其丢弃,这个动作正是“扔”的体现。(教师辅以动作,使学生更加明白字义)
(6)仔细观察“扛”、“捧”、“扔”这三个字,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与手的动作息息相关,因此它们都属于“提手旁”的汉字。
(7)现在,让我们聚焦“追”字。请看这张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想象一下,小猴子如何用“追”字来描述它追逐的动作呢?
(8)最后,我们迎来了“蹦”字的学习。这是一个富有动感的左右结构的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这便是“蹦”字的由来。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生动有趣的字歌,轻松掌握“蹦”字的内涵。
2.深化“书写之美”
(1)教师引领:穿梭于写字表的汉字之间,哪个字如同琴弦触动你的心灵深处?请分享它独特的书写之道。
(2)针对学生的分享,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① 让我们一同探寻“瓜”字之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的第三笔是竖提,而第四笔则是一个点。让我们携手描摹,共同书写,感受这字的独特韵味。
② 深入剖析“常”字。请看我的示范书写,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哦。随后,你们可以尝试描红,再自主书写,体验书写的魅力。
③ “空”字,这个多音字可以读作“天空”的一声,或是“填空”的四声。我们先书写部首“六”,再完美呈现整个字,感受它的多变性。
④ 让我们领悟“非”字的书写之道。要注意两竖的书写,一长一短,相得益彰。笔顺要明确,可以记住口诀:“竖、三横、竖、三横”,帮助大家记忆。
⑤ 拓展“往”字的应用范围。尝试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你会发现这个字在生活中的丰富应用。
⑥ 对于“进”字,要特别注意最后书写的是部首“辶”,这是它的精髓所在。让我们用心书写,感受它的进步之美。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通过同桌间的趣味游戏,相互测试字卡记忆,并挑战用生字组成更多有趣的词语。
(2)全班参与激情四溢的“开火车”游戏,以巩固生字记忆。教师发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们热情回应:“火车火车这里开!”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生字在欢声笑语中扎根于心。
2.深入体验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流利朗读。
(1)鼓励各小组推选代表,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代表”,并颁发小红旗以资鼓励。
(2)邀请一名学生至讲台前,展示其朗读才华,共同感受阅读的魅力。
第2 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在复习生字的环节,我们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小卡片,上面分别印有“工”、“奉”和“乃”这些生字。随后,我们引领他们进入一场别开生面的拼字游戏——“提手旁”找朋友。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引导学生们将“提手旁”与“工”、“奉”和“乃”结合,学生们满怀热情地一边念字一边组词。为了进一步巩固记忆,我们还鼓励他们边表演动作边读字。他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捧”、“扛”和“扔”这几个字,他们的动作和读音都准确无误,充满了童真与趣味。
2.学生们还积极参与了一项充满创意的活动:边贴词卡边讲故事。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邀请一位学生将小猴子下山所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他认真细致地将每个地点都贴在了正确的位置,并流畅地讲述了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以及最后得到了什么。整个过程充满了趣味和生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小猴子一无所获地回到了山上,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捧腹大笑,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贪心不足蛇吞象,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成功。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地阅读课文,让我们一同探寻那些充满魅力的“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导:瞧,小猴子一路走来,你们是否已发现它的喜悦之情?它的脸上始终洋溢着——非常高兴的神情。因为它所目睹的一切都是如此令人陶醉!你们看到了吗?在小猴子的眼中,玉米长得——又大又多。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景吧!
(2)现在,你们是否也想尝试一下用“又~又~”的方式,来描绘一下这些美好的画面呢?例如: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让我们的想象在文字中飞翔!
(3)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练习。请你们独立地使用“又~又~”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太阳( ),苹果( )。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2.教师贴出: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现在,让我们一起练习朗读这些词语,让我们的声音中充满对小猴子眼中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3.拓展应用。
(1)小猴子只是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板画:眼睛),就已经被它们深深吸引!但如果它再品尝一下(板画:嘴巴),它又会品尝到怎样的美味呢?请选择一种食物,除了甜味之外,它还有什么其他的感觉?例如:脆、鲜、嫩、糯、松、爽、软……那么,如果它再用鼻子闻一闻,又会有什么感受呢?(香)能否模仿课文中的方式,用“又~又~”的词语将这些美好的味道串联起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妙的味觉盛宴呢?
(2)例如:香气四溢,诱人扑鼻;口感甜美,鲜美绝伦;嫩滑细腻,诱人欲滴;蓬松可口,清脆悦耳;甜蜜滋润,口感酥脆;香甜软糯,细腻入心。
(3)请注意,在描述特点时,应避免使用诸如“又...又...”的词语来描述那些无法同时共存的两个特性,以免产生混淆或误导。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第1自然段,仔细品味其中的动词“掰”和“扛”,领略其精妙之处。
1.请以悠然的心态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
教师引导:看,这条路上满是诱人的美食和趣味盎然的游戏,我们还在等什么?一起踏上这段精彩的旅程吧!哦,玉米地就在眼前,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课件展示)咦,这幅画上怎么不见小猴子的身影呢?原来,课文中描述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的部分并未配以插图。亲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这只可爱的小猴子应该是怎样的吧?让我们共同朗读这部分故事,探寻其中的奥秘。
2.在你的想象中,这只小猴子会是怎样的形象呢?(提示:想象一下它的表情和动作,它是否在玉米地里欢快地玩耍?)
随机学习:“掰”和“扛”这两个动词,体会它们在文本中的独特韵味。(指导书写:“掰”字的结构和笔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3.现在,让我们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其中的生动与魅力,陶醉在这段美好的文字之中。
(二)精心钻研第2至4自然段,深刻领会并积淀诸如“摘、捧、抱、扔、追”等动词的精髓。
1.亲爱的同学们,请自由地朗读课文,细致地探寻小猴子的每一个举止,并用手中的笔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的动作圈画出来。
教师引导:小猴子在旅途中步履不停,他轻捷地掠过桃树旁,矫健地跨越西瓜地,甚至与灵巧的小兔子有过一场难忘的邂逅。在这些精彩绝伦的瞬间,小猴子究竟施展了哪些生动鲜活的动作呢?让我们携手进入这个生动的课文世界,挥动笔尖,边读边圈出描绘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共同感受他那跃然纸上的活泼与机智。
2.随后,教师会精心策划,故意将这些动词的顺序打乱进行展示。
3.同学们,你们来对这种安排发表见解,并分享你们对这些动词的独到理解与深切感受。
讨论要点:
(1)解读:捧与抱之间的微妙差异。(邀请两位同学现场演绎“捧”与“抱”的动作,以直观展现两者的不同。)
(2)体悟:为何“摘”与“桃子”和“西瓜”的搭配自然和谐,却与“玉米”难以相容。
(3)描绘:小猴子失去了三样珍贵的宝物。(正因为这些宝物都遭到了遗弃,小兔子又未能追上,最终小猴子空手而归。趁此机会,展示一张垂头丧气的猴子形象。)
4.引导朗读艺术:
(1)“他瞥见玉米长得硕大且繁多,心中满是欢喜,便掰下一个,扛在肩上继续前行。” (示范:在表情中流露出得意的神色。)
(2)“他瞥见满树的桃子红透且大,满心欢喜,于是丢弃了玉米,去摘取桃子。” 各位,是否预见到他会舍弃玉米呢?(指导:以调侃的口吻读出猴子的滑稽。)
(3)“他瞥见满地的西瓜硕大且圆,满心欢喜,于是丢弃了桃子,去摘取西瓜。” (以更加调侃的口吻读出猴子的荒谬,语气要更加强烈。) 哪位同学愿意一试,请点名朗读。
(4)他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了一只小兔子,它轻盈地跳跃着,活泼可爱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然而,他却义无反顾地丢弃了手中的西瓜,满腔热血地跑去追逐那只小兔子,这种举动真是匪夷所思。
(5)最后,小猴子只能黯然神伤地空手而归,他灰头土脸的样子充满了失落和无奈,仿佛整个世界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6)现在,请个别同学来朗读这段故事,之后全班一起齐声诵读,用合适的表情和语气演绎这段情节,感受其中的情感起伏。
四、激发想象,续编精彩故事
1.设想一下,小猴子欢蹦乱跳地回到家,与猴妈妈之间展开的一段妙趣横生的对话。
(1).温馨的母子对话在密林深处回荡。猴妈妈用温柔而充满关怀的口吻问道:“孩子,你今天又下山了,是否有什么令人心动的发现?”
(2).小猴子眨着灵动的大眼,满脸兴奋地回应道:“妈妈,我看到了世间最美的花朵,还有那些奇妙的昆虫,它们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3).猴妈妈耐心地听完孩子的分享,随后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给予指导:“孩子,这个世界如此辽阔,无数美好的事物等待你去探索。然而,你也必须铭记,不要仅仅为眼前的绚烂所迷惑,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潜在的危险。”
(4).小猴子听后,郑重地点了点头,回应道:“妈妈,您的教诲我铭记在心。我会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始终保持警惕。”
(5).随着故事的深入,小猴子再次踏上了探索之路。这次,他带着妈妈的教诲,吸取了过往的经验,更加谨慎而机智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
2.同桌之间,他们互相复述着这个温馨而富有深意的故事,用流畅的语言将情节巧妙串联。紧接着,全班同学齐聚一堂,展示各自的复述成果,共同分享这个既温暖又充满教育意义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广泛搜集含有“提手旁”的汉字,形象生动地演绎每一个动作细节,赋予文字以生命和动感。
2.紧密围绕故事的时间轴,巧妙串联各个情节,流畅自如地向亲爱的父母复述整个故事,让他们沉浸在你的叙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