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四课时 探究:蚯蚓是怎样生活的
大家知道蚯蚓有什么益处吗?
蚯蚓属于动物界中的哪一个门?
环节动物门
1、疏松土壤,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提高土壤的肥力。
3、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
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4、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
物的效率很高
5、药用(中药称地龙)
蚯蚓是怎样生活的
在课外,班级中3~5 名同学组织成1个研究小组,先讨论想要观察和研究的问题:
序号 问 题
1
2
3
4
5
6
蚯蚓吃什么?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蚯蚓体表为什么是湿润的?
蚯蚓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蚯蚓的外部形态是什么样的?
-------------------?
设计方案、制定计划
如何进行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在小组里交流和讨论每个人探究问题的方案,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和改善。
收集证据,记录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按所制定的观察和实验计划,到户外或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并记录观察和实验的内容和结果。
问题序号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要准备的器材 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例:
问题1
小锄头
到野外实地查看
见下页
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可以找到蚯蚓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一、蚯蚓的生存环境
整理记录,小组讨论并准备汇报材料,在班级中汇报。
你能描述蚯蚓的形态吗
二、蚯蚓的外部形态
体色:
与土壤相似,是保护色。
体形:
长圆柱形。
分许多体节。
体表:
有黏液,具有辅助呼吸
及润滑、减小钻土时阻
力的作用。
触摸腹面有粗糙不平的
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
刚毛,它的作用是协助
运动 。
环带:
靠近身体的前端有一环带;性发育未成熟的小蚯蚓是没有环带的。
蚯蚓体表为什么总是湿润的
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体表湿湿的,可以使土壤空隙中的氧气溶解到体表液体中,再通过血液循环运遍全身。
蚯蚓喜欢干燥的还是湿润的环境呢?
1.在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
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十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过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重复做几次。
实验
次数 盒子中间
的蚯蚓数 干燥土壤
的蚯蚓数 湿润土壤
的蚯蚓数 实验结论
本小组 1
2
3
其他组
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一)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把长方形盒子表面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
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十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
4.过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重复做几次。
实验
次数 盒子中间
的蚯蚓数 明亮一端
的蚯蚓数 黑暗一端
的蚯蚓数 实验结论
本小组 1
2
3
其他组
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二)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蚯蚓为什么会在大雨过后爬到地面上来?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由于蚯蚓品种较多,生活环境和喜食饲料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生活习性也略有差别,但是喜温、喜湿、喜暗、喜透气、怕光、怕盐、怕震、怕辣食却是共同的。
观察蚯蚓的运动
1.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运动方式,看哪
端先运动,听有无声响。
2.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比较蚯蚓在纸上与玻璃
板上运动速度。
运动情况
粗糙纸上
玻璃板上
观察记录表
运动快,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
运动慢,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方式(如出行方式、
何种食物为食等),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饲养箱饲
养蚯蚓,做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实验进行探究。
蚯蚓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蚯蚓昼伏夜出。
你能归纳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吗?
①身体长圆柱型,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适于在土壤
中钻行;
②体色与土壤颜色相似,为褐色,具有保护色;
③体表有黏液,可减少土壤对体壁的摩擦;
④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3、饲养一种小动物,对其形态和生活习性等进行
观察和记录,撰写观察报告。
2.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实验中,作出的假设
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的速度更快。
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B
1.蚯蚓的身体柔软分节,所以它属于---( )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C(共26张PPT)
第三课时 检索表、无脊椎动物
鱼类
(鲫鱼) 两栖类
(青蛙) 爬行类
(蛇) 鸟类
(鸽子) 哺乳类
(兔子)
生活
环境
体表
呼吸
器官
体温
生殖
水中
幼体:水中
成体:陆上
或水中
陆上
陆上
陆上
皮肤湿润
有鳞片
皮肤湿润
表皮干燥有
角质鳞片或甲
有羽毛
有毛皮
幼体:鳃
成体:主要用
肺兼用皮肤
鳃
肺
肺
肺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胎生
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见到不认识的生物,很想知道它属于哪一类生物,叫什么名称。你用什么方法?
四、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
“非此既彼,两相比较”原则编制。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以此类推,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动物
根据:有无脊椎骨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
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根据:有无毛皮、卵生或胎生
检索框架图与检索表是二种不同的呈现方式,都可以进行检索。
利用二歧分类方法,脊椎动物五大类的检索框架图
动 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
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哺乳类
体外长有光泽的羽毛,体温恒定
鸟 类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表皮干燥,呈鳞片状,在陆地上产卵
爬行类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或水中,用肺呼吸,有四肢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有鳞片
两栖类
鱼 类
利用图2-42,确定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
动 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
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哺乳类
体外长有光泽的羽毛,体温恒定
鸟 类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表皮干燥,呈鳞片状,在陆地上产卵
爬行类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或水中,用肺呼吸,有四肢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有鳞片
两栖类
鱼 类
检索框架图与检索表是二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互相转换。
1a
1b
2
请你说说“检索框架图”与“检
索表”二种方式有何优缺点?
检索框架图形象直观。但占篇幅较大。
检索表叙述详细。查找一一对应。
地球上大约有4.7 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约有
120 万种,因此大自然中的动物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五、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一)原生动物:
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是单细胞动物
特点:
草履虫、变形虫等
代表动物:
变形虫
草履虫
(二)腔肠动物:
有口无肛门,身体辐射对称。
特点:
代表动物:
海蜇、水螅、海葵、水母、珊瑚虫
海蜇
海葵
水母
水螅
(三)扁形动物:
特点:
代表动物:
涡虫、血吸虫
有口,无肛门,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涡虫
(四)线形动物:
特点:
代表动物:
身体线形,有口有肛门,
蛔虫、蛲虫等
蛲虫
(五)环节动物:
特点:
代表动物:
蚯蚓、水蛭
有口和肛门,身体分节。
蚯蚓
水蛭
(六)软体动物:
特点:
代表动物:
身体柔软,不分节,有贝壳。
蜗牛、田螺、河蚌、鲍鱼、乌贼等
(七)节肢动物:
特点:
代表动物: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
蚱蜢、蟹、虾、蜘蛛、蜈蚣等
(八)棘皮动物:
特点:
代表动物:
体表具有棘皮
海星、海胆、海参
海星
海胆
海参
海胆
无脊椎动物
身体多细胞
身体单细胞
摄食与排泄
同一个开口
摄食与排泄
分两个开口
原生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
身体辐射对称
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长而薄的体型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
身体软,有贝壳
无贝壳
体具棘皮
身体、足分节
有外骨骼
棘皮动物
节肢动物
身体有体节
身体线性不分节
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
(九)检索图及检索表
根据图2-44,参照脊椎动物检索表的转换方式,补充完成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身体多细胞
身体单细胞
摄食与排泄
同一个开口
摄食与排泄
分两个开口
原生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
身体辐射对称
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长而薄的体型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
身体软,有贝壳
无贝壳
体具棘皮
身体、足分节
有外骨骼
棘皮动物
节肢动物
身体有体节
身体线性不分节
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
无脊椎动物
1a
1b
2a
2b
3a
3b
4a
4b
5a
5b
6a
6b
7a
7b
1a身体单细胞 ---------------------------------原生动物
1b身体多细胞 -------------------------------------------2
2a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3
2b摄食和排泄分两个开口-----------------------------4
4a 长或薄的体型---------------------------------------- 5
4b非长或非薄的体型 ---------------------------------- 6
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身体辐射对称
身体背腹扁平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3a -------------------------
3b -------------------------
5a ---------------------
5b -----------------------
身体有许多体节
线形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
环节动物
6a 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软体动物
6b 无贝壳--------------------------------------------------7
7a -------------
7b -----------------------------
节肢动物
身体具棘皮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棘皮动物
(十)节肢动物的分类
1.
节
肢
动
物
昆虫纲
甲壳纲
蝗 虫
蛛形纲:
多足纲:
蜈 蚣
蜘 蛛
蜜 蜂
沼 虾
河 蟹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
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种类大约有100 万种。
2、昆虫纲
① 种类
② 形态
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外骨骼。
昆虫身体分节。
头部:
胸部
腹部
三对足
两对翅
触角
足
口器
(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如:金蝉脱壳)
③ 发育类型
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
如各种甲虫、蝶、蛾、蜂类
受精卵、幼虫(若虫)和成虫。
如蝗虫、蜻蜓、蟋蟀
④ 与人类关系
益虫:
害虫:
螳螂
蜻蜓
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
蟑螂
苍蝇
蝗虫
蚕蛾
1.你还知道哪些益虫和害虫?人们是如何利用它们或对它们进行防治的?
益虫
传播花粉(蜜蜂)
捕食害虫(螳螂捕蝉、蜻蜓吃蚊的幼虫等)
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原料(蚕)
害虫
农业害虫:危害动植物的生长(天牛、蚜虫)
医学害虫:危害人类的健康(苍蝇、蚊子)
2.将一只蝗虫的头浸没在水中,将另一只蝗虫腹部浸没在水中,哪只蝗虫会先死亡?
甲
乙
乙先死亡
无脊椎动物
类 别 代表动物 形态特点
原生动物:
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
水母、海蜇
涡虫、血吸虫
蛔虫、蛲虫
蚯蚓、水蛭
蜗牛、乌贼
海星、海参
蝗虫、虾、蜘蛛
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是单细胞动物
有口无肛门,身体辐射对称。
有口无肛门,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身体线形,有口有肛门。
有口和肛门,身体分节。
身体柔软,不分节,有贝壳。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足和触角分节
体表具有棘皮。
1.自然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
A.哺乳类 B.昆虫类 C.鱼类 D.爬行类
B
2.蚯蚓的身体柔软分节,它属于-----------( )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C
3.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动物是指--------------( )
A、扁形动物 B.腔肠动物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B
4.下列动物中,生长过程中会发生“蜕皮”现象的
是------------------------------------------------( )
A.河蟹 B.蜗牛 C.河蚌 D.蚯蚓
A
5.现有7 种动物:鲸、蟹、蝴蝶、麻雀、乌贼、袋鼠、蚱蜢,你能根据哪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动 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鲸、麻雀、袋鼠)
(蟹、蝴蝶、乌贼、蚱蜢)
是否有脊椎骨
卵生还是胎生
哺乳类
鸟 类
(鲸、袋鼠)
(麻雀)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蟹、蝴蝶、蚱蜢)
(乌贼)
身体是否分节,
是否有外骨骼
(鲸、蟹、蝴蝶、麻雀、乌贼、袋鼠、蚱蜢)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姓名 学号 21教育网
一、我学会了
1、动物的分类:对动物进行分类时,也要先进行仔细的 和 ,了解各种动
物具有什么 ,再根据这些 进行分类。
2、动物的分类标准很多:可以根据它的生活环境分为 和 。可以根据它的外
部特征分为 和 、 和 、 和 、 和 、
和 、 和 等。可以根据它的内部结构分为 和 。
可以根据它的繁殖方式分为 和 。 可以根据它的体温分为 和
。
3、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 、 以及生物之间的 关系等为
依据进行分类的。由大到小依次以 、 、 、 、 、 、 构成
分类的七个等级。
4、目前,常用的是 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
对 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
5、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 动物和 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分成 类、
类、 类、 类、 类等几大类。
6、①鱼类它们都生活在 中,用 呼吸,靠 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 。
②两栖类幼体生活在 中,有 无四肢,用 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 上或
中, 尾有四肢,主要用 呼吸。③。爬行动物一般贴地 ,身体内
有 ,体表覆盖着 或 。④鸟类它们的身体呈 ,前肢特化为 ,
体表有 ,体温 , 发达,骨骼 、薄、中空,脑比较 。⑤哺
乳动物全身被 ,体温 , 生,哺乳。是动物界中分布最 、功能
最 的动物。
7、根据各种无脊椎动物不同的形态特征,科学家将无脊椎动物分成了许多类。例如,海
蜇、水螅属于 动物;涡虫、血吸虫等属于 动物;蛔虫、蛲虫等属于 动
物;蚯蚓等属于 动物;蜗牛、螺、蚌、乌贼等属于 动物;蚱蜢、虾、蜘
蛛、蜈蚣等属于 动物。
二、我理解了
8、在对麻雀、蚯蚓、鲫鱼、蝙蝠进行分类时,有位同学将麻雀和蝙蝠归为一类,鲫鱼和
蚯蚓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卵生或胎生 B.会飞或不会飞 C.陆生或水生 D.有羽毛或没有羽毛
9、舟山是美丽的海岛城市,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鲍鱼、海蜇、对虾、
鲳鱼等,它们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10、某同学把七种动物分成鲸、麻雀、袋鼠和蟹、蝴蝶、乌贼、蚱蜢两类。他可能是根
据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
①体温是否恒定 ②是否有脊椎骨 ③卵生还是胎生 ④水生还是陆生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③或④ D.①或④
11、鱼类大多生活在水中,具有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下列不是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
态结构特征是-----------------------------------------------------( )
A.用鳍游泳 B.身体呈流线型 C.用鳃呼吸 D.身体背部有脊柱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 B.人和猫的共同特征比猫和蝗虫的多
C.林耐的分类方法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D.黄鱼、带鱼、鳄鱼都属于鱼类
13、蝗虫和人同属动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猩猩和人同属哺乳纲灵长目,
两者差别较小,共同点较多。这一事实说明-----------------------------( )
A.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B.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少
C.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D.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多
14、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栖类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C.鳖经常生活在水中,有时也爬到岸上晒太阳,所以是两栖动物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一定生活在陆地上
15、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其主要理由是---------( )
A. 蝙蝠能用超声波定位 B.蝙蝠能滑翔
C.蝙蝠四肢有爪 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16、下列有关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椎动物大约有4.7万种 B.大自然中的动物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C.脊椎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D.无脊椎动物都没有脊椎骨
17、“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对鲨鱼“鱼翅”的大量食用,目前全球有八
种鲨鱼濒临灭绝。其实“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更会危及健康。
(1)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 ____。鲨鱼依靠它在水中灵活、迅捷地游泳。
(2)鲨鱼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____。
A.海马 B.海豚 C.海龟 D.海葵
(3)鲨鱼是包括鲸鲨、双髻鲨和白鳍鲨等多种鲨的总称。每年有超过七千万头鲨鱼被捕
杀,这是对生物的_______多样性的破坏,对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
(4)为了保护鲨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
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
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
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
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
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
论? 。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
实验结论是 。
(5)表达和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
第二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生物分类的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 ,我们可以将所有
的动物分为 和 两大类。
脊椎骨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约有4.7万种。
三、常见的脊椎动物
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分成 类、
类、 类、 类、 类等
五大类。
鱼
两栖
爬行
鸟
哺乳
(一)、鱼 类
观察图2-34,并结合已有知识,说说各种鱼有哪些共同特征。
图2-34 各种各样的鱼
1、存在及种类
鱼类大约出现在4.5 亿年前,
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3.2万种。
2、特征
①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② 靠鳍运动,体表常覆鳞片。
③ 变温动物,卵生,体外受精。
3、常见鱼类
淡水中生活的鲢鱼、鳙鱼、青鱼、草鱼
(四大家鱼)
海水中生活的黄鱼、带鱼、鲨鱼等
你还知道哪些鱼?
1、存在及种类
(二)、两栖类
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现存的种类比较少。
你认识它们吗?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娃娃鱼)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分别生活在哪里?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上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图2-35青蛙的一生
幼体生活在水中。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
幼体有尾无四肢。
成体无尾有四肢。
2、特征
①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水陆两栖,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
② 体表裸露,冬眠。
③ 变温动物,卵生,体外受精。
像青蛙这样两栖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变温动物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动物就会被冻死,为了生存,像青蛙这类的变温动物就钻进泥土里,处于假死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
人们常用哪种动物比喻长寿?属于哪类动物?
龟
属于哪类动物?你知道同类的还有哪些?
(三)、爬行类
1、存在及种类
地球上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 亿年前。
眼镜蛇
鳄鱼
蜥蜴
2、特征
① 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
② 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③ 变温动物,冬眠,体内受精,卵生。
为什么爬行动物被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进行体内受精,摆脱了水的限制。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
爬行动物为什么多贴地爬行,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因为爬行动物的四肢短小或没有,所以贴地爬行。因为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再皮肤辅助,所以用鳞片或甲进行皮肤的保护。
人们害怕最多的是哪种爬行动物?
蛇
尖吻蝮(五步蛇)
眼镜蛇
竹叶青
毒蛇及被毒蛇咬伤后的应急处理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外
形上虽然两者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头部呈三
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毒蛇。
毒蛇:
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尖吻蝮(五步蛇),福建竹叶青……
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当它们感觉到“威
胁”时,才会咬人。因此,不要随意去捉弄它们。
在野外行走时,可用“打草惊蛇”的办法赶走毒蛇。
人一旦被蛇咬伤,要立即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如果被毒蛇咬伤,要立刻进行应急处理,先在靠近心脏一端(如下肢的上方),离伤口2~10 厘米处用布条等扎紧,然后割开伤处皮肤放血排毒,再用清水、盐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清洗伤口。应急处理完毕后,尽快到医院求医。在送医院的途中,每隔20分钟左右要放松一下布条,以免受伤肢体因血液循环受阻而坏死。
如果蛇已经被打死,死蛇也要带到医院,以便医生诊治,对症下药。
无毒蛇:
嘶声沙蛇 ,美洲黑蛇,蟒蛇……
(四)、鸟 类
1、存在及种类
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现存8500种左右,比较常见的有家鸽、鸡、鸭、鹅、麻雀等。
白鹤
猫头鹰
鸵鸟
鹦鹉
2、特征
① 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
② 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
③ 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鸟类身体上有哪些特点利于它们的飞翔生活?
3、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① 身体呈纺锤形
② 骨骼愈合、薄、中空
(减少阻力)
④ 前肢特化为翼 ,体表有羽毛
③ 消化道短、无膀胱,不储藏粪便
(减轻体重)
⑤ 胸肌发达
(提供强大动力)
⑥ 有气囊,能双重呼吸
⑦ 脑较发达
(反应灵敏)
(可以飞翔)
(氧气足)
动物界中功能最完善、最高等的动物是哪类?
(五)、哺乳类
1、存在及种类
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现存4400种
左右,比较常见的有猪、狗、牛、羊、马、兔、老虎、狮子等
哺乳动物是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分布最广(陆地上、空中、水中、树上和地洞里)。
2、特征
① 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② 体温恒定,全身被毛
为什么哺乳类动物是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最高等的动物?
③ 用肺呼吸。
主要是因为哺乳类动物的结构特征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体的成活率。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你能例举出在陆地上、空中、水中、树上和地洞里的哺乳动物各一例吗?
下列动物都归为哺乳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蝙 蝠
斑 马
白鳍豚
鲸
大熊猫
金丝猴
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是什么?让大家来猜一猜。
找出1 种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先归纳这种动物的特征,然后请5 位同学向你提10个问题,你只回答“是”或“不是”。如果提问的同学猜出了你最喜爱的动物的大致种类,则判提问的同学获胜。
判断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表 2-5 动物分类
类 别 动物名称 归类理由
哺乳类
鸟 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 类
青蛙
猫
鸡
蛇
草鱼
胎生,哺乳
体表有羽毛,卵生
贴地爬行,体表覆盖着鳞片
幼体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脊椎动物
体温不恒定
体温恒定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卵 生
胎 生
低等
高等
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鱼类
(鲫鱼) 两栖类
(青蛙) 爬行类
(蛇) 鸟类
(鸽子) 哺乳类
(兔子)
生活
环境
体表
呼吸
器官
体温
生殖
水中
幼体:水中
成体:陆上
或水中
陆上
陆上
陆上
皮肤湿润
有鳞片
皮肤湿润
表皮干燥有
角质鳞片或甲
有羽毛
有毛皮
幼体:鳃
成体:主要用
肺兼用皮肤
鳃
肺
肺
肺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胎生
1.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陆生脊
椎动物的是---------------------------------( )
A.鸟类 B.爬行类 C. 两栖类 D.哺乳类
B
2.下列各组动物中,全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
A、带鱼、比目鱼、青鱼
B、娃娃鱼、鲢鱼、中华鳖
C、大黄鱼、鲸、甲鱼
D、鳄鱼、鳙鱼、章鱼
A
3.下列不属于家鸽适应飞翔的特点的是----( )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直肠很短,不存粪便
C.无膀胱,不存尿液
D.体温恒定,适应能力强
D
4、将下列左、右两项与中间相应的动物连线:
类 别 动 物 呼吸
鱼类 鲸
两栖类 娃娃鱼 鳃
爬行类 扬子鳄 肺
鸟类 丹顶鹤 肺、皮肤
哺乳类 金鱼
5、脊椎动物可分为五大类:
(1)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是:______。
(2)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的是:______。
(3)体表有角质鳞片,适应陆地生活,卵生:______。
(4)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用肺
呼吸的是:______。
(5)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的是:____。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共23张PPT)
第一课时 动物的分类
你能列举出一些常见的动物吗?比一比谁多!
你知道地球上现存的动物有多少种类吗?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 种。
125万
这么多的种类,我们如何研究与识别它们?
一、分类方法
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常用分类的方法将信息或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对事物进行分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下列这些图形可分为几类?
6
5
1
4
3
7
2
根据 相同归为一类分为:
颜色
蓝色:
绿色:
红色:
你还有根据什么特征来分?
6
5
1
4
3
7
2
根据形状不同可分为:
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圆 形
用不同的依据来分类,结果也就完全不同。
二、动物的分类
根据下面两个特征,我们可以对鸡、蚕、鲤鱼、蝙蝠进行分类:
水生动物
陆生动物
有羽毛动物
没有羽毛动物
我们也可以根据其他特征进行分类。请再举三种可以用作分类依据的特征。尝试用这些特征,对鸡、蚕、鲤鱼、蝙蝠进行新的分类。
无翅膀动物
有翅膀动物
不会飞动物
会飞动物
无鳞片动物
有鳞片动物
无足动物
有足动物
动物的分类标准很多:
可以根据它的生活环境分为 和 。
水生
陆生
可以根据它的外部特征分为 和 、
和 、 和 、 和
、 和 、 和 等
有羽毛
无羽毛
有翅
无翅
有鳞
无鳞
有尾
无尾
有壳
无壳
有毛
无毛
可以根据它的内部结构分为 和 。
有颈椎
无颈椎
可以根据它的繁殖方式分为 和 。
卵生
胎生
可以根据它的体温分为 和 。
恒温
变温
----------------------------------。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
谁对生物分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
林耐(1707~1778)是瑞典的分类学家、博物学家。对生物分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生物的科学分类是怎么分的?
他坚持使用和推广了“双名制”,即对一物种的命名都包括该物种的属名和种名。
林耐的生物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奠定了科学生物分类学的基础。
林耐与生物分类
林耐(Carl von Linné,1707~1778)
是瑞典的分类学家、博物学家。他主要
从事动、植物的分类工作。他在研究了
大量动、植物的基础上, 根据生物的
特征, 于1735 年在《自然系统》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分类系统,并将当时所知的所有动植物几乎都安排在这个系统中。林耐的另一项重要贡献就是他坚持使用和推广了“双名制”,即对一物种的命名都包括该物种的属名和种名。这种双名制使得过去混乱的动、植物名称归于统一。
林耐的生物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对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现在对生物分类有了统一的规定,即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
1、生物分类的依据
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的等级
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一个“界”含有若干个“门”,一个“门”含有若干个“纲”……
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物种)。
分类等级
动物分类举例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人
猫
蝗虫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哺乳纲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灵长目
食肉目
直翅目
人科
猫科
蝗科
人属
猫属
飞蝗属
智人
猫
东亚飞蝗
分类等级 人 猫 蝗虫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们 节肢动物们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昆虫纲
目 灵长目 食肉目 直翅目
科 人科 猫科 蝗科
属 人属 猫属 飞蝗属
种 智人 猫 东亚飞蝗
1.人和蝗虫,以及人和猫是从哪个等级开始分开的?
2.人和猫的共同特征多还是人和蝗虫的共同特征多?
人和蝗虫从门等级开始分的。
人和猫从目等级开始分。
人和猫共同特征多。
3.分类的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 ,但是种类
却越 ;分类的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 ,
但种类却越 。
多
少
少
多
对鲫鱼、蜗牛、羊、桃树、蚯蚓、白菜6种生物按上述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生物
根据:能否光合作用
动物
植物
(桃树、白菜)
根据:有无脊椎骨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鲫鱼、羊)
(蜗牛、蚯蚓)
4、动物的分类
你吃鱼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鱼的骨骼?
请你仔细观察图2-33 中四类动物的骨骼,它们有什么明显的相同之处?
有一条脊柱
(1)脊椎动物:
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
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动物。
(2)无脊椎动物: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约有4.7万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
尽可能多地说出你所知道的脊椎动物和无脊
椎动物的名称。
脊椎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脊椎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120万种。
一、分类方法
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用不同的依据来分类,结果也就完全不同。
二、动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的依据
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的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3.分类的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 ,但是种类
却越 ;分类的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 ,
但种类却越 。
多
少
少
多
4.动物的分类
(1)脊椎动物:
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动物。
(2)无脊椎动物: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水生还是陆生 B、有无脊椎骨
C、有无翅膀 D、体型大小
B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
A.界 B.门 C.种 D.纲
C
3. 分类单位的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
和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是--------------------( )
A.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多
B.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少
C.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少
D.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多
A
4、有①山羊、②河蚌、③麻雀、④青鱼四种生物,
请你写出三种可以作为四种生物分类的特征。
(1) 。
(2) 。
(3) 。
。
生活在陆地上还是水里
体外是否有羽毛
体外有无鳞片
体温是否恒定
是否胎生、哺乳…....
从以上这题中,可发现动物有多种的分类方法,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类标准不同,其分类结果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