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下(五四制)《三峡》教学课件(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七年级下(五四制)《三峡》教学课件(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2 13: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 峡 郦道元 李白 唐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
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彩云间请同学想想,还有哪些诗句
是和长江三峡有关的呢?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古代描写壮丽三峡的诗句: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
-------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苏辙《巫山赋》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
-----苏轼《新滩》 悠悠三峡,绵延至今,这里就是它的母亲——格拉丹东大雪山它横亘中华神州大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作者简介:
郦道元
字善长,范阳涿(zhuō)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本文选自《水经注疏》。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 《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和《水经》是一本书?掌握加点字词读音
阙( ) 叠嶂( ) 曦 ( )月

襄 ( ) 陵 沿溯( ) 素湍( )
绝 山献( )长啸( ) 属( ) 引 quēzhàngxīxiāngsùtuānyǎnxiàozhǔ按课文自由朗读,分清句间停顿。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烟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全文在断缺quēzhànɡ象屏障一样的山峰日月要不是正午或半夜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三峡(方圆)七百里,两岸山连山,几乎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见不到阳光月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涨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如有君主的命令急于传达即白帝城地名,在今湖北荆州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如此,这么。快xiānɡsù
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影子。极高的山峰。从山崖流下的像是悬挂着的泉水。冲荡这里指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确实,实在。tuānyǎnshù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春冬时节,则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峻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形状怪异的古柏,悬流瀑布,飞泻其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甚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山涧显得寂静。高处的猿猴。连续不断。空旷的山谷传来回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zhǔ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每到初晴或霜降的早晨,林间寒气未消,山涧清幽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当地的渔民唱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泪水就要沾湿衣裳!”
重点字词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3。沿溯阻绝
4。哀转久绝
5。 绝(山献)多生怪柏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或王命急宣
8。飞漱其间
9。至于夏水襄陵
10。属引凄异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在——————如果——————断——————停止————极(高)————即使;奔驰的马;快—————(如)有—————冲荡—————到了—————连续不断————的确,实在《三峡》层次结构 第一段:写三峡山势的一面:山高而连绵不断。
第二段:写三峡山势的另一面:水急而航行艰险。
第三段:写春冬之时景色的优美。
第四段:写雨后霜晨景色的凄清。思考讨论: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写水又分别写了夏、春冬、秋天的景象。郦道元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山:两岸连山
群峰对峙高
连奇特险峻地貌特征四季景致夏:水大流急春冬: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长)(连绵(高峻)(高峻、狭窄)铺垫 →夏水的迅猛1、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动、静相互衬托;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可调动视、听、嗅、味、触多种感观多角度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还可以仰视、俯视、平视不同的视角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4.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晴初霜旦林、涧、猿啸、回声悲寂、凄凉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一、文章的思路
先写七百里山势—(山高江窄)——接着写夏水迅猛(江水暴涨)——继写春冬美景(风平浪静)——末写寒秋肃杀(水枯谷空)。
总结:文章的思路二、写作特点
描写动静结合
全文:山———静,文气平静舒缓
夏水——动,文气激烈紧张
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
萧瑟之秋——文工团气沉重、弛缓、凄
清、悲凉
总结:写作特点(一)动静从部分看:第三层
——素湍、回清
——绿潭、倒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动静静动总结:写作特点(二)动静小结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按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河山的深厚感情。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他是我国___杰出的___家、___家,他所著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___、____、____。
水经注疏郦道元北魏地理学散文学水经注瞿塘峡  巫 峡 西陵峡郦道元??? 阙处?????????? 重峦叠嶂 
曦月????????? 襄陵???????? 沿溯
乘奔御风???绝 巘??? 素湍绿潭
飞漱??? ???????属引??????? 清荣峻茂掌握下列字音二、重点字词解释:到在,从一、解释下面加点字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通假字略无阙处“阙” 同”缺”,意思是”缺口、中断”断消失极从、在如果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依据《三峡》文中内容,填写下面照应各项。 段落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文章内容理解: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 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仰 视白浪、绿潭、青山、花草色彩艳丽“清” “荣” “峻” “茂”一字一景5.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之景,用__________ 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6.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清荣峻茂寒、肃、凄、哀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8、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9、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1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____的特点。唐代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春、夏、秋、冬四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湍急朝发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把自然景观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使画面活起来1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12.为什么后写秋天? 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渲染了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是对上文写景的补充,突出“猿鸣”、“声哀”,也表现了作者对三峡沿岸人民生活的同情。14.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三峡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1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2)写山高峻的句子: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3)写夏水的句子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7)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开放性试题;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稳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流急(或水流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阳城淀(河水)   博水又东南经谷梁亭南,又东经阳城县,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娈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采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绿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望矣!世谓之为阳城淀也。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
④折芰jì :采菱。5丱guàn 年幼。 译文
博水又向东流,经过谷梁亭的南面,再向东流经过阳城县后,就散作一片湖泊。方圆有数里之大,不止生长芦苇,更盛产菱藕。等到成熟,不论妇女、老年人还是儿童,都架着小舟到湖中去采菱。这时有人大声唱阳春之曲,湖水碧绿为人喜爱。采菱的人都不知道疲倦,歌谣在水上飘荡。作者在路过时曾见到这个景象。这就是阳城淀呀。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