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课标要求 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物质的应用。 3.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作业用时 建议用时:15 min 实际用时: min
答错题题号
【基础作业】
1.有一种“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炭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上的炭粉直接转化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关于炭粉转化为碳蒸气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炭粉吸热蒸发
B.炭粉放热凝华
C.炭粉先熔化再汽化
D.炭粉吸热升华
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
A.铁水浇铸成铁锭
B.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C.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
D.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3.下列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深秋,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炎夏,冰糕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初春,冰雪消融是凝华现象
D.寒冬,飘落的雪花是凝华形成的
4.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丙为 态,由甲到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由乙到丙的过程可以解释生活中 的形成。
5.如图所示,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碘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若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碘锤内侧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碘锤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结果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颗粒比碘锤侧壁上的 (选填“多一些”、“一样多”或“少一些”)。
【素养作业】
6.诗词大会让我们领略了诗词的优美,下列哪句诗词的描述中包含凝华现象 ( )
A.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B.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牡丹花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7.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形成的
B.用筷子搅拌可以降低冰的温度
C.食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D.小明认为家用体温计可以代替温度计完成该实验
8.如图甲所示,在东北严寒的冬季将一杯热水高高抛起,便可形成一幅奇妙的泼水成“雪”景象,泼水成“雪”需要用热水的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据说每一个东北小孩从小都被父母谆谆告诫:冬天千万别用舌头舔铁门!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每年冬天都能在东北看见小孩舌头被黏在铁门上哇哇乱叫的奇景(如图乙所示),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舌头被粘住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9.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 ℃,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 ℃。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
(2)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液态水”或“二氧化碳气体”)。
参考答案
基础作业
1.D 2.C 3.D
4.固 汽化 霜或雪
5.升华 凝华 多一些
素养作业
6.A 7.C
8.凝华 放出 凝固 放热
9.(1)乙 熔化
(2)二氧化碳气体 液态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