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件:第12课《世上没有傻问题》(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件:第12课《世上没有傻问题》(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2 13:1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卡尔.萨根(美国)世上没有 问题傻肖练武执教走近作者卡尔·萨根
美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在科普方面的成就更为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写了数十部生产资料读物。1994年,他被授予第一届
阿西莫夫生产资料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之成为
“唯一能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
家。演讲中的卡尔?萨根卡尔?萨根与美国著名主持人在一起卡尔?萨根与火星探测器在一起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疏忽、深奥、滔滔不绝等词语。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结构层次。
3.通过讨论与小组合作探究 ,正确理解“傻问题”的内涵。
4.教育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对生活和学习的各种问题寻根究底。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永保好奇心。
重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四、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们从没有听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
2、他们记住了“事实”,但总的来说,发现的喜悦,
事实背后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们。
3、再有几次像这样的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
4、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1、阅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2.作者是针对哪些现象来谈论这一话题的?3.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呢?二、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一、扫除文字障碍。三、思考与讨论预习提示一、预习反馈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瞥( )见 疏( )忽 贬( )低 乏( )味
脆( )弱 倾( )向 呵( )护 幸( )运
愚( )蠢 领域( ) 疑虑( ) 渴( )望
2、听写词语
piē shū biǎn fá
cuì qīng hē xìng
yú yù lǜ kě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二、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a.提出问题:(1-3)摆出不恰当的现象:儿童爱问问题、高中生不爱问问题。儿童提出问题时,他们的世界没有“傻瓜式的问题”(正面论据)b.分析问题: (4-5)分析不恰当现象出现的原因: 高中生担心提出的是“傻瓜”问题(反面论据)
这是社会和教育造成的,成人摧残儿童的好奇心。深奥的问题人类尚未解决,不懂不要紧,关键在于态度 c.解决问题:(6-7)提出自己的看法,找出解决的办法:
①孩子方面: 学会思考,敢于提问
②成年人方面:鼓励孩子提问题,教给思考的方法
③教育方面:给予孩子怀疑精神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上没有傻问题三、达标检测(自主思考,独立完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疑虑(lǜ) 乏味(fá) 深奥(ào)
B.脆弱(cuì) 脚趾(zhǐ)尽管(jìn)
C.贬低(biǎn) 惹恼(rě) 几乎(jǐ)
D.猜测(cè) 即使(jí) 愚蠢(cǔn) A

“尽”读“jǐn”
“几”读“jī”
“蠢”读“chǔn”
2.填写恰当的词语。
(1)我们没有谁会( )很多时间去想:为什么自然是这个样子?宇宙是怎么来的,它是否一直那样存在?花费 (2)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做( )?……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 )吗?
(3)如果我们对答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 )。 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 )和鼓励的作用。
3.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他是_____著名的_________和科普作家。文章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论点的正面论据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反面论据是“孩子们怕提出所谓的‘傻问题’是我们大人所造成的”。 无所不能
脆弱 解释
疑虑美国天文学家世上没有傻问题4、填上适当的标点。
(1).他们担心提出 傻瓜 问题 他们愿意接受不充分的答案 他们不提连续的问题 在教室里他们不时斜着眼瞥一下 判断他们的同学是否赞同 他们上课时把带来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 他们偷偷地检查 等待着轮到他们 却疏忽了这时他的同学们正在集中讨论什么问题
(2).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作无所不知 我感到实在难以理解 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 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 ” ; ; ; , ;
, , ,
。 ? 。
? ? 作业布置1、积累词语。
2、熟读全文,整体把握课文。
3、思考课后问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与小组合作探究 ,正确理解“傻问题”的内涵。
2.教育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对生活和学习的各种问题寻根究底。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永保好奇心。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疑虑(lǜ) 乏味(fá) 深奥(ào)
B.脆弱(cuì) 脚趾(zhǐ)尽管(jìn)
C.贬低(biǎn) 惹恼(rě) 几乎(jǐ)
D.猜测(cè) 即使(jí) 愚蠢(cǔn) A

“尽”读“jǐn”
“几”读“jī”
“蠢”读“chǔn”
3.填写恰当的词语。
(1)我们没有谁会( )很多时间去想:为什么自然是这个样子?宇宙是怎么来的,它是否一直那样存在?花费 一、课前反馈
(自主思考,独立完成)1.给加点的字注音: 呵护(? )??? 瞥一眼(? )???hēpiē (1)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做( )?……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 )吗?
(2)如果我们对答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 )。 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 )和鼓励的作用。
3、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他是_____著名的_________和科普作家。文章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论点的正面论据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反面论据是“孩子们怕提出所谓的‘傻问题’是我们大人所造成的”。 无所不能
脆弱 解释
疑虑美国天文学家世上没有傻问题4、填上适当的标点。
(1).他们担心提出 傻瓜 问题 他们愿意接受不充分的答案 他们不提连续的问题 在教室里他们不时斜着眼瞥一下 判断他们的同学是否赞同 他们上课时把带来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 他们偷偷地检查 等待着轮到他们 却疏忽了这时他的同学们正在集中讨论什么问题
(2).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作无所不知 我感到实在难以理解 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 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 ” ; ; ; , ;
, , ,
。 ? 。
? ? 1、阅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3、作者是针对哪些现象来谈论这一话题的?4、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5、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呢?二、思考与讨论2、从课文中找出什么是作者所谓的“傻问题”?
(或者指出所谓的“傻问题”的特点是什么?)1、阅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三、讨论交流,合作提高。世上只要称得上是问题的,都表明对理解世界的
渴望,都有探索的价值,不管提问的是成年人
还是孩子。2、从课文中找出什么是作者所谓的“傻问题”?(或者指出所谓的“傻问题”的特点是什么。)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术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现象一、儿童爱问问题:幼儿园或一年级的孩子很好奇,爱动脑筋,有洞察力的问题滔滔不绝,经常问一些连续的问题,他们从没听说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
现象二、高中生不爱问问题:他们失去了大部分好奇心,担心提出“傻瓜式“问题;他们愿意接受不充分的答案;不提连续的问题;顾忌同学是否赞成;小心谨慎地提问题而疏忽了别的同学的意见。感情和态度:作者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它遏制了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作者是针对哪些现象来谈论这一话题的?作者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感情和态度?原因一、学生身上的原因:
(1)来自同学的不许杰出的压力
(2)学生从社会学来的短期满足
(3)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太低
(4)因为讨论科学和技术问题很少有回报。少数仍然保持兴趣的孩子被贬为“傻子”或“书呆子”。原因二、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并常以生气或嘲弄的态度对待。成年人在孩子面前不懂装懂。
4、作者认为造成高中生羞于提问的原因是什么? 5、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呢?①如果对答案有想法,可以试着解答
②不知道答案的,可以查百科全书
③没有百科全书的,可以上图书馆、上网查询。
④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6、让学生从文章最后一段找出:作者为什么鼓励孩子提出这些傻瓜式的问题?作者希望人们怎样对待儿童?为什么作者说仅仅鼓励是不够的?①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
②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呵护和鼓励;
③对一些问题不能引导他们找出答案就不能使他们得到发现的喜悦。7、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启发我们正确对待儿童提出的问题,指导他们思考和找到问题的答案 1.“他们”是指那些幼儿园或一年级比较小的孩子,他们
天真,毫无顾忌,他们不会揣摩成年人对他们发问的态度,
他们并不怕别人称他们的问题为“傻瓜式”的问题,他们没
有听说过也不理解什么是傻瓜式的问题,正是这一点使他
们毫无拘束地提一连串的问题。四、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们从没有听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
2、他们记住了“事实”,但总的来说,发现的喜悦,
事实背后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们。
3、再有几次像这样的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
4、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2.“他们”是指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渐渐失去了好奇心,失去了发问的兴趣,他们只会死记硬背最后的结果,把结果当成教条记诵,“事实背后的灵魂”指这个事实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如何去研究,如何得出结论的一系列过程。而这一系列过程是多么让人兴奋喜悦,但是他们与这发现的喜悦无缘,因为他们没有好奇心,不会发问。3.作者非常痛心,“这样的经历”是指:孩子的提问被大人嘲笑,经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他对科学再也不感兴趣了,再没有发问的兴致了,未来的科学将要断送在我们手中。4.作者这里说的“聪明的、好奇的孩子”应该是指所有的孩子,作者认为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认真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国家和人类的未来。孩子的好奇心要得到细心的照顾、呵护和鼓励,而仅是鼓励还不够,还要给他们关键的进行思考的工具,谁把握住孩子的现在,谁就把握住了国家和世界的未来。文章标题就提出中心论点五、总结归纳:
作者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提出了自己对儿童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傻问题”的看法,呼吁成年人应该鼓励孩子提问题并给以指导,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探求。 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 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请你记住带上这把钥匙: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吧!采用正反对比论证
正面:举出孩子渴望理解世界的种种现象
反面:成人讨厌提出问题的孩子
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鼓励孩子提问 教会孩子思考科学的精神:好奇 、怀疑 、 探究写作方法六、当堂练习
1.作者为什么说很多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2.为什么儿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虽然他们问的问题在成年人看来可能是比较幼稚的,但因为他们是儿童,问这些问题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为他们对世界很好奇,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值
得思考的有洞察力的问题。3.为什么儿童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想一些所谓的“傻
问题”? 。因为儿童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对任何事物都感
到好奇,也因为他们渴望了解这个世界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是( )
A.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 ( )
B.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 )
C.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了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 ( )
D.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
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 ( )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词语顺序颠倒。应把“完善”和“建立”两词颠倒位置。)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C
比喻
反问
排比B
作者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提出了自己对儿童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傻问题”的看法,呼吁成年人应该鼓励孩子提问题并给以指导,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探求。总结归纳: 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请你记住带上那把钥匙,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吧!师生共语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