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6 16:24:55

文档简介

1.2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活动的规模。
②自然自然的质量:影响人类 以及生产生活的 和 。
③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 、 和 。
④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 和 ,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2)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农业社会时期: 、 、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 ,是农业社会的
自然基础。
②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 和 有着决定性影响。
③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 , 、 和
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2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1)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种类 ,范围 。
(2)人们对自然资源利用 不断增加, 越来越高。
(3)人类通过改善 条件、实施 工程等方式,解决自然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4)人类节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 ;盲目、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 ,导
致 和 等问题。
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虚拟水贸易节点强度(该
区域与其他区域虚拟水贸易总量)。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其他区域相比,青藏高原地区虚拟水贸易节点强度最低,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人口数量②交通便捷程度③水资源丰富度④水资源利用率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 .为促进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 .限制居民用水量,减少水污染 B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C .改革农业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D .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如图示意亚欧大陆沿 30°N 地形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图显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是( )
A .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地
B .西部是高原,中部是盆地,东部是山地
C .地势起伏大,由西向东呈“低——高——低”变化
D .以高原为主,由西向东呈“高——低——高”变化
4 .图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
A .土地资源 B .铁矿资源 C .水能资源 D .石油资源
5 .图中的苏伊士运河( )
A .分开了南美洲与北美洲 B .成为欧洲与非洲分界
C .连接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D .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 气化长江”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将原来以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的长江内河船舶,改造为 LNG(液化 天然气) 和柴油双燃料船舶, 并逐步改造为纯 LNG 动力燃料船舶。LNG 水上加注站建设是实现“ 气化长江”
的重要保障。下图示意 2021 年底建成的 LNG 加注码头主体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6 .与管道天然气相比, LNG 最显著的优点是( )
A .安全可靠 B .污染更小 C .来源广泛 D .运输灵活
7 .内河 LNG 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流的( )
①凸岸或凹岸②水流平稳的河岸③河道宽阔的河岸④水深的河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8 .实现“气化长江” 的主要目的是( )
A .节能减排,构建绿色航运 B .利用新能源,节约运输成本
C .提高运量,增强竞争实力 D .推广新技术,降低管理费用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电能无法被大量储存起来。电能使用的高峰期在白天,夜晚使用量较白天少, 但若关闭电站会影响少数电力用户。浙江天目山崇山峻岭中建有一座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的水库分为上 库(蓄能水库)和下库,电站用夜间过剩的电能把下库的水抽到上库储存,该电站用抽上来的水所发的电
在世界同类电站中最高。完成下面小题。
9 .天目山抽水蓄能电站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消费市场 B .水能资源 C .人口数量 D .工业分布
10 .我国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每天抽水蓄能的时长小于西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夜间用电时间较长 B .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水力发电量大
C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发电量严重不足 D .西部地区降水少,水库蓄水量不足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燃气发电厂为了满足高峰时间段用电需求,会有计划地集中 并网发电。图示意加利福尼亚州 2012—2020 年当地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 社会用电缺口量-光伏发电量)。2012 年当地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呈“驼峰”(有两个高峰) 形。随着当地太阳能发电量的变化,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从过去的“驼峰曲线” 变为了“鸭子
曲线” 。完成下面小题。
11 .2012—2020 年,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总体变化特点是( )
A .先增加,后减少 B .呈阶段性下降
C .先减少,后增加 D .维持同一水平
12 .加利福尼亚州每日夜晚社会用电缺口量最少的时间大约是( )
A .3 时 B .1 时 C .21 时 D .23 时
13 .导致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第一个峰值连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兴起 B .居民用电量逐年减少
C .经济下行,生产用电量减少 D .光伏发电量逐年增长
风电、光电等绿电具有波动性强、不确定性大等特点。 2022 年 9 月,澳大利亚的绿电比例达到了 70%
的历史新高。下图为澳大利亚绿电构成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国绿电比例高得益于( )
A .气候资源丰富 B .矿产类型多样 C .国内市场广阔 D .交通运输发达
15 .根据该国绿电特点,今后应重点( )
A .减少矿产资源出口 B .开发风能水能资源
C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建设新型储能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所有惠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时需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供 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受自然条件、人口、经济和土地开发利用状况的综合影响。图 1 、2 分别示意粤港澳大
湾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情况(以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和空间格局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重点考虑( )
①涵养水源服务 ②防风固沙服务 ③生物固碳服务 ④食物供给服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7 .粤港澳大湾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需求较为集中 ②供给较为集中 ③空间匹配良好 ④空间错位明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在我国某地形区, 当地农民有“宁种一亩沟, 不种十亩坡” 的说法。近年来, 该地形区各区县开展了沟道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 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
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地形区最可能为( )
A .东北平原 B .横断山区 C .四川盆地 D .黄土高原
19 .与坡面相比,沟谷内( )
A .抗旱涝能力强 B .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C .光热充足 D .耕地连片,地价低
20 .下列关于“ 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对当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复垦空废宅基地,提升供给服务功能
B .防洪坝系建设,提升支撑服务功能
C .健全公共服务,提升调节服务功能
D .调整农业结构,提升文化服务功能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江汉平原的某中等城市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建筑行业对河砂的需求量剧增。该市 一中学地理小组对该市的主要河流澴河及其支流进行了实地考察。小组同学在考察中发现,河砂开采利润 高、门槛低, 管理方面存在较大漏洞, 漯河及支流饱受非法滥采的危害, 出现诸多问题。(如图) 目前该市
河砂资源日益匮乏,部分河段河砂已近枯竭。
目睹这些现状,该地理小组决定尽快写出考察报告,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1)考察报告中需说明非法采砂对河道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假若由你执笔,请逐一予以说
明。
(2)目前该市城市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河砂供给缺口较大。如果你是地理小组成员,请从可持续发
展的角度,提出整治河道采砂的可行性措施。
(3)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有小组成员提出用海砂代替河砂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否可行?请你进行评价。1.2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活动的规模。
②自然自然的质量:影响人类开放利用程度以及生产生活的规模和经济效益。
③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开发利用和利用效率。
④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2)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农业社会时期: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
自然基础。
②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③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人才、市场和交通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2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1)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种类不断增多,范围 不断扩大。
(2)人们对自然资源利用能力不断增加, 利用率越来越高。
(3)人类通过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等方式,解决自然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4)人类节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盲目、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 自然资源
破坏和短缺,导致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虚拟水贸易节点强度(该
区域与其他区域虚拟水贸易总量)。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其他区域相比,青藏高原地区虚拟水贸易节点强度最低,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人口数量②交通便捷程度③水资源丰富度④水资源利用率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 .为促进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 .限制居民用水量,减少水污染 B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C .改革农业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D .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
【答案】
1

A 2

C
【解析】
1
.青藏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海拔较高、
交通不便,
与其他区域的贸易交流少,
导致虚拟水贸易节
点强度最低,
①②
正确。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贸易节点强度最低,
跟水资源丰富度和水资源利用率无关,
③④
错误。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2
.促进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可以通过提高居民节水意识,
改革农业灌溉方式,
节约用水,

少水污染;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
的时间分布不均等,
C
正确。限制居民用水量,
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A
错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限制第
二产业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
错误。修建水库,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D
错误。故选
C

)
如图示意亚欧大陆沿 30°N 地形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图显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是( )
A .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地
B .西部是高原,中部是盆地,东部是山地
C .地势起伏大,由西向东呈“低——高——低”变化
D .以高原为主,由西向东呈“高——低——高”变化
4 .图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
A .土地资源 B .铁矿资源 C .水能资源 D .石油资源
5 .图中的苏伊士运河( )
A .分开了南美洲与北美洲 B .成为欧洲与非洲分界
C .连接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D .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
【答案】
3

C 4

D
5

D
【解析】
3
.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高
。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

3/4
。二是地面起伏大,
高低悬殊。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
是世界最高的山峰,
号称

地球之巅
”;
死海的湖面,
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三是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雄踞
亚洲中部,
喜马
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该图显示亚洲地形
地势特点是:以高原为
主,东部主要是平原,沿线地势起伏大,由西向东呈







变化。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4
.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有

世界石油
宝库

的称号。这里的
波斯湾及其沿岸是著名的石油产区,西亚也是局
势最动荡的地区之一。西亚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资
源是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D
正确,
ABC
错误,故选
D

5
.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AB
错;沟通红海
与地中海,
D
正确;连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没有连接太平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
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C
错误,故选
D

)
“ 气化长江”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将原来以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的长江内河船舶,改造为 LNG(液化 天然气) 和柴油双燃料船舶, 并逐步改造为纯 LNG 动力燃料船舶。LNG 水上加注站建设是实现“ 气化长江”
的重要保障。下图示意 2021 年底建成的 LNG 加注码头主体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6 .与管道天然气相比, LNG 最显著的优点是( )
A .安全可靠 B .污染更小 C .来源广泛 D .运输灵活
7 .内河 LNG 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流的( )
①凸岸或凹岸②水流平稳的河岸③河道宽阔的河岸④水深的河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8 .实现“气化长江” 的主要目的是( )
A .节能减排,构建绿色航运 B .利用新能源,节约运输成本
C .提高运量,增强竞争实力 D .推广新技术,降低管理费用
(
【答案】
6

D
7

D
8

A
【解析】
6

LNG
(液化天然气)可以利用水
运和公路运输,运输的灵活性较管道天然气强,
D
正确;
LNG
来源、安全性和对环境的污染大小与管道天
然气基本一致,
ABC
错误。故选
D

7
.内河
LNG
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稳、水深的河岸,利于加注码头设施的建设和船
舶停靠,同时不影响其他船舶的航行,为船舶提
供稳定的加注环境,
②③④
正确;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
主,水深较浅,不适合修建码头,

错误。综上可知,
D
正确,
A
BC
错误。故选
D

8


气化长江

可减少柴油、重油的使用量,可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构建绿色航运,实现人
地协调,
A
正确;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且

气化长江

需建设
LNG
加注码头等,会增加管理成本,
BD

误;船舶运量与船舶的制造工艺有关,

气化长江

对提高船舶运量的作用不大

C
错误。故选
A

)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电能无法被大量储存起来。电能使用的高峰期在白天,夜晚使用量较白天少, 但若关闭电站会影响少数电力用户。浙江天目山崇山峻岭中建有一座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的水库分为上 库(蓄能水库)和下库,电站用夜间过剩的电能把下库的水抽到上库储存,该电站用抽上来的水所发的电
在世界同类电站中最高。完成下面小题。
9 .天目山抽水蓄能电站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消费市场 B .水能资源 C .人口数量 D .工业分布
10 .我国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每天抽水蓄能的时长小于西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夜间用电时间较长 B .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水力发电量大
C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发电量严重不足 D .西部地区降水少,水库蓄水量不足
(
【答案】
9

B
10

A
【解析】
9
.读图可知,
天目山抽水蓄能电站的蓄能水库布局在图示区域高地之上的洼地中,
该地海拔相对
较高,两水库之间的等高线密集,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所以影响天目山抽水
蓄能电站布局的主要因
素是水能资源,
B
正确;天目山崇山峻岭之间人口数量少、工业分布少、消费市场少,不是抽水蓄能电站布
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ACD
错误。故选
B

10
.根据材料可知,抽水蓄能电站每天抽水蓄能的时间在用电量相对较小的夜间,我国东
部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较西部高,
夜间用电时间较长,
因此我国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每天抽水蓄能的时
长小于西部地区,
A
正确;抽水蓄能重在调节电能消费的昼夜不均问题,抽水蓄能时长差异与发电量的大小关系
不大,
BC
错误;
西部地区降水少,水库蓄水量可能不足,但由材料可知,抽水蓄能主要是在电
力过剩的夜间,不会为了保
证水库蓄水而延长抽水蓄能时间,
D
错误。故选
A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燃气发电厂为了满足高峰时间段用电需求,会有计划地集中 并网发电。图示意加利福尼亚州 2012—2020 年当地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 社会用电缺口量-光伏发电量)。2012 年当地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呈“驼峰”(有两个高峰) 形。随着当地太阳能发电量的变化,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从过去的“驼峰曲线” 变为了“鸭子
曲线” 。完成下面小题。
11 .2012—2020 年,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总体变化特点是( )
A .先增加,后减少 B .呈阶段性下降
C .先减少,后增加 D .维持同一水平
12 .加利福尼亚州每日夜晚社会用电缺口量最少的时间大约是( )
A .3 时 B .1 时 C .21 时 D .23 时
13 .导致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第一个峰值连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兴起 B .居民用电量逐年减少
C .经济下行,生产用电量减少 D .光伏发电量逐年增长
(
【答案】
11

B 12

A
13

D
【解析】
11
.读图可知,
2012—2020
年,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总体变化特点是呈阶段性下降,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12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社会用电缺口量=燃
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光伏发电量,夜晚光伏发电量为
0

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最小时就应当是社会用电
缺口量最少的时候,
3
时处于深夜,
大多数人群和生产经
济活动都在休息,符合题意,
A
正确;其余时段仍有较多人群和社会经济活动,
BCD
错误。故选
A

13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第一个峰值处是
10—11
时,
处于白天,
该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较多,
社会用
电需求量大,但该时段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连年下降,说明光
伏发电量连年上升,
D
正确;燃气发电厂
电网净负荷与社会用电缺口量和光伏发电量有关,与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无关,
A
错误;经济发展水平
逐步提高,居民用电量逐年增加,
BC
错误。故选
D

)
风电、光电等绿电具有波动性强、不确定性大等特点。 2022 年 9 月,澳大利亚的绿电比例达到了 70%
的历史新高。下图为澳大利亚绿电构成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国绿电比例高得益于( )
A .气候资源丰富 B .矿产类型多样 C .国内市场广阔 D .交通运输发达
15 .根据该国绿电特点,今后应重点( )
A .减少矿产资源出口 B .开发风能水能资源
C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建设新型储能设施
(
【答案】
14

A 15

D
【解析】
14
.由图文信息可知,风电、光电、水电等属于绿电。
澳大利亚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泛,风力、太阳能丰富,大分水岭东侧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多,都与丰富的气候资源有关,
A

确;
BCD
错误。故选
A

15
.由材料可知,风电、光电等绿电具有波动性强、不确定性大
等特点,说明绿电生产不稳定;
2022

9
月澳大利亚绿电的比例达到
70%
,说明绿电生产量大。为了保证绿电的稳定供应,今后应重点建设新型储
能设施,
D
正确;减少矿产资源出口和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与题意无关,
AC
错误;绿电的比例已经很高,开
发不是重点,
B
错误。故选
D

)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所有惠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时需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供 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受自然条件、人口、经济和土地开发利用状况的综合影响。图 1 、2 分别示意粤港澳大
湾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情况(以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和空间格局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重点考虑( )
①涵养水源服务 ②防风固沙服务 ③生物固碳服务 ④食物供给服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7 .粤港澳大湾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需求较为集中 ②供给较为集中 ③空间匹配良好 ④空间错位明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答案】
16

A 17

B
【解析】
16
.读图
1
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以低供给高需求为主。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城镇
面积快速增长,
导致森林、农田、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需要重点考
虑涵养水源服务,

)
(
正确;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环境污染严重,需要重点考虑
生物固碳服务,

正确;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风沙灾害影响较小,

错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食物供给比较充足,

错误,

A
正确,
BCD
错误。故

A

17
.读图
2
可知,粤港澳大湾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情况空间分布不均,需求区集中在中南部地区,供给
区分散在四周,

正确,

错误;大部分地区属于高需求低供给区,空间错位明显,匹配不好,

错误,

正确,故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
在我国某地形区, 当地农民有“宁种一亩沟, 不种十亩坡” 的说法。近年来, 该地形区各区县开展了沟道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 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
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地形区最可能为( )
A .东北平原 B .横断山区 C .四川盆地 D .黄土高原
19 .与坡面相比,沟谷内( )
A .抗旱涝能力强 B .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C .光热充足 D .耕地连片,地价低
20 .下列关于“ 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对当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复垦空废宅基地,提升供给服务功能
B .防洪坝系建设,提升支撑服务功能
C .健全公共服务,提升调节服务功能
D .调整农业结构,提升文化服务功能
(
【答案】
18

D 19

B
20

A
【解析】
18
.结合该地区的整治措施有支渠排水灌溉、沟道覆土
造地、坡面退耕还林等,可以判断该地形
)
(
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最有可能是黄土高原,
D
正确;东北平原、横断山区、四
川盆地水土流失较
弱,
ABC
错误。所以选
D

19
.坡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浅薄,涵养水源能力差;沟谷内水分条件较好,土壤较肥沃,
B
正确;沟谷抗
涝灾能力较差,
A
错误;坡面光热条件更好,
C
错误;沟谷中
土壤肥沃,耕地连片,地价更高,
D
错误。所
以选
B

20
.复垦空废宅基地,提高种植面积,可以提升供给服务功能,
A
正确;防洪坝系建设提升的是调解服务
功能,
B
错误;健全公共服务,可以提升文化服务功能,
C
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可以改善供给服务功能,
D
错误。所以选
A

)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江汉平原的某中等城市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建筑行业对河砂的需求量剧增。该市 一中学地理小组对该市的主要河流澴河及其支流进行了实地考察。小组同学在考察中发现,河砂开采利润 高、门槛低, 管理方面存在较大漏洞, 漯河及支流饱受非法滥采的危害, 出现诸多问题。(如图) 目前该市
河砂资源日益匮乏,部分河段河砂已近枯竭。
目睹这些现状,该地理小组决定尽快写出考察报告,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1)考察报告中需说明非法采砂对河道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假若由你执笔,请逐一予以说
明。
(2)目前该市城市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河砂供给缺口较大。如果你是地理小组成员,请从可持续发
展的角度,提出整治河道采砂的可行性措施。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有小组成员提出用海砂代替河砂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否可行?请你进行评价。
答案;(1)非法采砂对河道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法采砂会破坏河床,导致河道变宽、河水变浅,影响河道通航和蓄洪能力;其次,河床下切可能导致河岸崩塌,进而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此外,非法采砂还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最后,非法采砂还可能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破坏水资源利用和调配的设施。
(2)为了整治河道采砂,我们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可行性措施: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确保河道采砂活动在合法、规范的框架内进行。其次,完善河道采砂管理政策,明确采砂的地点、时间、方式和数量等,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河道生态环境。同时,推广使用环保型采砂技术和设备,减少对河道的破坏和污染。此外,我们还应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河道保护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河道采砂的危害,自觉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最后,建立合理的河砂价格机制,鼓励企业使用替代品或循环利用河砂,减少对河砂的依赖。
(3)用海砂代替河砂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海砂资源丰富,可以弥补河砂资源的不足,满足市场需求。然而,海砂中含有氯离子等有害成分,对混凝土等建材的耐久性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经过淡化处理才能使用。此外,海砂的开采和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对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推广使用海砂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并进行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海砂的质量和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