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繁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繁星》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2 13:29: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南沈灶中学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繁 星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集 体 备 课21世纪教育网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扫除字词障碍(见补充习题预习提示二),熟读课文 ??? 2、提供资料:①作者简介②写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二、学习研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师生互动)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3、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②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4、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三、训练巩固
见补充习题 随文练习一、五 问题探究一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