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积累与运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烦琐(suǒ) 震悚(shù) 猛然醒悟 深不可测
B.絮说(xù) 取缔(dì) 大庭广众 生死祸福
C.愧怍(zà) 孤孀(shuānɡ) 晴天霹雳 鸡灵狗碎
D.尴尬(gà) 门槛(jiàn) 言外之意 风尘苦旅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抵 郑重 竹竿 深不可测
B.和蔼 守寡 粗拙 切切察察
C.菩萨 渴慕 哀悼 毫不相干
D.烦锁 保姆 磨难 念念不忘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细细________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________, 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________, 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________。
A.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品赏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D.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B.《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老王》的作者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D.《台阶》以一个农民的儿子为叙述者,讲述了父亲为盖新房而拼命苦干的一生,作品交织着对农民贫困现状的怜悯和对其勤劳向上、坚韧不拔品质的崇。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环境中独立诞生,但传承3000年以上的,只有汉字。
②这种文字对3000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③后期的隶、楷、行、草,均发轫于斯。
④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
⑤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骨文。
⑥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造字法则。
①⑥⑤③④② B.④⑥②⑤③① C.①②⑤③④⑥ D.④⑤③⑥②①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桌上有几个还不甚熟的白梨,皮儿还发青。一把酒壶,三个白瓷酒盅。一个头号大盘子,摆着半只酱鸡,和些熏肝酱肚之类的吃食。
她指给他一个椅子,看他坐下了,才说:“你瞧,我今天吃犒劳,你也吃点!”说着,她给他斟上一杯酒;白干酒的辣味,混合上熏酱肉味,显着特别的浓厚沉重。“喝吧,吃了这个鸡;我已早吃过了,不必让!我刚才用骨牌打了一卦,准知道你回来,灵不灵?”
“我不喝酒!”祥子看着酒盅出神。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祥子一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遇到这种戏弄,真想和她瞪眼。可是他知道,她一向对他不错,而且她对谁都是那么直爽,他不应当得罪她。既然不肯得罪她,再一想,就爽性和她诉诉委屈吧。自己素来不大爱说话,可是今天似乎有千言万语在心中憋闷着,非说说不痛快。
(1)上文中提到的“她”是老舍笔下的哪位人物?她最终的命运如何?
请结合上面语段,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8.古诗文名句填空。
(1)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在《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成了离别的代言词。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即是此意。
9.综合性学习。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 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班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邀请你参加。
【活动一】仿照示例,设计活动方案。
示例:方案一:爱国诗词朗诵会。
方案二:
方案三:
【活动二】为下面的爱国故事拟写一个标题。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富强起来,就一一予以婉拒,毅然回国了。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活动三】同学们找到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概括出“家国情怀”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 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地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 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一个中国人!”随时随处佩戴。
材料二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材料三 19 世纪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果戈理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家国情怀”表现在: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注】①学讴:学唱歌。②弗:不。③郊衢:城外大道。④抚节:打着节拍。⑤遏:使……停止。⑥谢:道歉。
10、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①公亦以此自矜( )
②未穷青之技( )
11、下面选项断句正确的是( )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3、【甲】文中的陈康肃对待卖油翁态度前后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薛谭前后言行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你从【甲】【乙】两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二)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14、阿长买《山海经》顺利吗?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由。
15、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及别人不肯真实回答“我”的问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6、品味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17、“阿长”并非真名,而是继承了先前一位“身材生得很高大”女工的称呼。“阿长”的得名,让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社会底层的各色小人物,请再列举一个鲁迅作品中小人物,并简单说明其名字的由来。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车技
①记忆中,家里一共有过两辆自行车。第一辆是苏联式,大梁弯下去的那种,刹闸靠脚往回蹬,在我们老家叫倒蹬闸。那车子模样浑圆,结实,座子是皮的,很厚,也很硬。
②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在姥姥家长大。父亲出身农村,弟兄四个,做了母亲家的上门女婿。在我们老家,这被叫作倒插门儿。一个倒插门儿女婿,骑着那辆倒蹬闸自行车,一骑就是很多年。
③20世纪60年代末,家里添了辆新自行车,永久牌的,还是托北京的大姨找关系买的。车子从邮局寄过来,得专门请人来安装。那是一个夜晚,一个个纸箱子被拆开,来的人一件一件精心组装着它。全家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里看着它诞生。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到现在还记得它刚成型时的样子,黝黑锃亮,闪着不一般的光泽。
④父亲在县城一完小当老师,离家有一段距离。每到周末,父亲才骑车回家,住上一天,算是团聚。家里有什么事儿,父亲就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去办。
⑤父亲生在农村,上过私塾,后来考上大专,学了师范,踢足球进过市队,写诗登过报纸,还写了一手好毛笔字,也算得上多才多艺。可能是熟能生巧,也可能专门练过,反正印象里觉得父亲的车技很不错。
⑥奶奶的家在另一个县的乡下,离我们生活的县城有30多里。兄妹三人里,只有我随了父亲的姓,所以每到过年,大都是我跟父亲回老家。
⑦那时,自行车后座上就会装得满满的,大米、白面、菜籽油,还有猪头和猪下水。面袋子垂在两旁,其他的在座位上摞起来,用绳子来回捆好几道,结结实实的。
⑧一切准备停当,我就坐到大梁上,跟着父亲,骑行好几个小时,回到老家。现在想想,那么漫长的归程,对父亲的车技是很好的历练。
⑨平时出门,有哥哥在的时候,坐大梁就成了他的专利。因为两个人都小,上不了后座,哥哥就先在大梁坐好,接着,父亲手持双把,蹲下身子,让我从后面搂住他的脖子,再站起来,我就吊在他的身后。然后,他骗腿儿上车,我趁势站上后座,再顺着父亲的腰慢慢向下挪,出溜着坐好。下车的时候,完全是上车时的回放。有时候,我先不坐下,就那样站着,看看四周的光景。
⑩立在自行车上,自然就有了高度,风大的时候,难免有些紧张。有一次,我正站着,一阵风过来,将帽子吹落了。我下意识地伸出双手,捂向头顶。父亲感觉到了,惊诧地喊了一声。我赶紧收回手,重新搂紧他。那次历险,父亲后来提起过好多次,每次说完,都开心地轻笑几声。
如果出门时再加上母亲,我就只能一直站在自行车上,有了前次的经历,我的手再也没敢离开过父亲的脖子。
妹妹比我小5岁,有了她之后,一家人出行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母亲要抱着她坐在后座上。现在想起来,父亲就像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满载的自行车,行走在故乡的人流里。
那时候,父亲的确还很年轻,妹妹出生那年,他不过37岁,比我们现在还要小不少。等我们慢慢长大以后,全家人一辆车出行的情景,就再也没有了。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也渐渐散落了骨架。再后来,父亲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从那之后,就再也没骑过车子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个年轻的父亲,骑在自行车上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兴奋,骄傲,还是幸福?而现在,即使想问,也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我知道,我的父亲肯定不是天下最好的父亲,但他的车技,或许是全世界最少见的。每一次,当我随着他的身子腾空时,都会有一种飞的感觉。
18.文章通过叙述哪几件事表现父亲的车技?试简要概括。
19、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20.文章第 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说。
21.父亲的车技令作者称赞怀念,你的父亲也一定有令你称赞的地方,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耳
①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木耳一排排半透明地立在伏倒的树木上,它们是森林里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总会比你先听到什么,更多地知道些什么,却不为你所了解。
②那时候,知道这山里有木耳的,还只是很少的几个人,他们把木耳采回家也只是自己尝尝鲜而已。
③我妈却想靠它发财。我妈一心想找到野生的木耳。她爬山峰、下深谷,出去得一天比一天早,回来得一天比一天晚。每天回来,头发乱糟糟的,疲惫与失望折磨着她。终于有一天,她从森林里回来,拿着一根小树枝。树枝的梢头结着指头大的一小团褐色的、嫩嫩软软的小东西,像一个混混沌沌、灵智未开的小精灵。那就是木耳。
④从我妈找回第一朵木耳开始,生活中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也有了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
⑤当晾干的木耳攒够六公斤(平均九公斤湿木耳才能出一公斤干货)时,我们把它们仔细地包装好。我妈提着装有木耳的箱子,搭上一辆运木头的卡车去了山下。那天半夜时分我妈才回来,她兴奋地告诉我们,在山下小镇,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想买木耳作为礼品,他把六公斤木耳全买了,八十块钱一公斤!这远远比我们靠小店做生意赚得多,我妈高兴得直想飞回来。
⑥那个夏天真是漫长,我不知道究竟弄了多少木耳。每次我妈下山,想要木耳的人便闻讯而至,简直跟抢一样。我们就顺势把木耳价格涨到了一百块钱一公斤。
⑦渐渐地,另一些人也开始采木耳、卖木耳了。采木耳的队伍悄然扩大,采过木耳的痕迹满山遍野都是。木耳的生长速度极快,尤其在下过雨后,但采木耳的人一多,它的生长就赶不上采摘的速度了。木耳明显地少了,于是除了采木耳,人们又挖党参,挖虫草。只要是能卖钱的都挖,山脚下、森林边一片狼藉。秋天下山时,木耳已卖到一百八十块钱一公斤。刚入冬,又涨到两百块整。
⑧这时,木耳的用处已不是用来吃了,而是作为礼品和一种时髦的、用来消遣的东西,被用来进行秘密的交易,最终流传到一个本来与木耳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
⑨又一年春天来临,木耳的世界疯狂到了极限。远在宁夏、甘肃的人也涌来了,山下的人爆满,到处都是。他们带着破旧的行李,露宿在河边那片废墟里。还来了铁匠,专门给大家打制挖野货时用的工具,炉火熊熊,贪婪地吞噬着早春的空气。进山的那两天,所有人背着铺盖行李,提着面粉粮油,扛着铁锹木铲,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向北走,进山、进山,对木耳狂热的渴望照亮了他们暗黑而疲惫的脸……来订购木耳的人已把价格出到了五百块钱一公斤。
⑩我们真有点怕了,我对我妈说:“今年我们还去弄吗?”
她也怕了,但她想了又想说:“不弄的话怎么办呢,你看我一天天老了,我们怎么生活……”
那么我们过去又是怎么生活的呢?那些没有木耳的日子,没有希望又胜似有无穷希望的日子,那些简单的、平和喜悦的日子,难道不是生活吗?我们几乎要忘了,忘了森林里除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广阔、更令人惊喜的一切……
就在那一年,像几年前突然出现一样,木耳突然消失了,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样地没有了……森林里曾有过木耳的地方都似梦一样空着,真的什么也找不到了……大风吹过山谷,森林发出巨大的轰鸣。天空的蓝是空空的蓝,大地的绿是空空的绿。木耳没有了,森林里每一棵伏倒的树再也不必承受什么,它们倒在森林里,又像是漂浮在森林里。我觉得,那一年每一个人都在哭。
木耳再也没有了……其实,我们对木耳的了解是多么不够啊!
那一天我一个人进山,走了很远,看到前面有人。那是我妈,她还在找。远远的,我就看到她的附近有一朵木耳,整个世界最后的一朵,静静地生长着,但她没有发现。我站在那里,久久地看着她,直到看着她失望地离去。
22.赏析下面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①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
②大风吹过山谷,森林发出巨大的轰鸣。天空的蓝是空空的蓝,大地的绿是空空的绿。木耳没有了,森林里每一棵伏倒的树再也不必承受什么,它们倒在森林里,又像是漂浮在森林里。
23.“从我妈找回第一朵木耳开始,生活中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也有了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加下划线的部分具体指什么?
24.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5.本文最后一段揭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三.作文
26、请以“希望,就这样生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 不少于600字;
4) 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B 2.D 3.D 4.D 5.B 6.B
7、(1)虎妞;难产而死。
(2)泼辣霸道、豪爽和温柔,分别体现在她面对祥子不想喝酒,就举着盅儿要灌祥子,斥责祥子并端起酒盅灌酒,让祥子一起分享她的犒劳等情节上。
8.雌兔眼迷离 安能辨我是雄雌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9.【活动一】(示例)爱国名言展示会 爱国歌曲分享会 爱国书画欣赏会(写出两个即可)
【活动二】(示例)贫贱不移赤子心。
【活动三】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国家的利益。
10、①夸耀,②结构助词,的
11、D
12、①陈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了。
13、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熟能生巧)的道理 。秦青高超的演奏技巧让薛谭明白了学习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要精益求精。
启示: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要知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踏踏实实,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14、不会太顺利。
理由:①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从“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及正月“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可知。
②况且阿长不识字,要打听和亲自买都有困难。从“有画儿的‘三哼经’”可知她由于不识字,连书名也不明。
15、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阿长竟然买来“我”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16、“伟大的神力”指没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虽然夸张,确是作者以孩子口吻发出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17、示例:①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中取绰号嘲弄的孔乙己。
②先后嫁过两任丈夫却始终被人以前夫之名相称的祥林嫂。
③因丈夫出生时重九斤而得名的九斤老太。
18.①父亲带着“我”和米面等回老家;②父亲带着“我”和哥哥平时出门时的情景;③父亲带着“我”、哥哥和母亲一起平时出门时的情景;④有了妹妹之后,“我们”一家人出行的情景。
19.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诞生”一词赋予新自行车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人对新自行车的期待。
20.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父亲及其车技,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1.示例:爸爸的修理技术高超,家里许多东西坏了都是爸爸修的。有一段时间,外婆家的电视屏幕最上面总会出现一条白线,外婆找来了修理工,可还是修不好。爸爸拿着工具箱来到外婆家,他用螺丝刀拧下螺丝,把电视外壳拿下来,取出线路板,进行仔细检查,终于找出了问题的所在。修好后,爸爸把电视重新装好,打开电视,屏幕十分清晰。
22、这两段文字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采摘木耳前后,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的森林不同的环境特点。衬托出人们在森林破坏前的喜悦和森林破坏后的悲伤之情。
23、.“飞翔与畅游的内容”是指妈妈采摘木耳,让“我们”家赚了很多的钱,“我们”的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奔头。“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是指木耳的世界疯狂到了极限,过度的采摘,以至于最后木耳消失了。
24.画线句子是场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采摘木耳的人群的疯狂程度,表现出作者对过度采摘木耳、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痛心,对这些利欲熏心的人的丑态的批判。
25.①对过去那种没有希望胜似有无穷希望的、简单的、平和喜悦的生活的渴望,引发人们的深思。②呼吁人们回归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强烈愿望。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