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自然地理概况
01
一、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
(1)读图,找出黄土高原范围线上的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区的范围。
1.范围与位置
(2)圈出黄土高原包括的省级行政区,说出这些省区的简称。
甘、宁、陕、晋
一、自然地理概况
(1)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地势特征?说出黄土高原位于哪一级阶梯?
2.地形与气候
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阶梯:位于第二级阶梯。
(2)说出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描述黄土高原的降水特点?
一、自然地理概况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一、自然地理概况
(1)描出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
3.河流与土壤
河流:黄河、渭河、汾河、泾河
(2)说出黄土高原的土壤类型及特点?
土壤: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裂隙多。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塬
4.黄土地貌:
一、自然地理概况
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从塬→墚→峁,水土流失程度逐渐加剧。
活动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强。
②黄土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③地面坡度大,易水土流失。
④植被稀少,保持水土的能力差。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砍伐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活动探究
活动探究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对当地:
对河流下游:
黄河下游“地上河”
带走地表水,加剧干旱。
带走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河流泥沙增多,在下游淤积形成“地上河”。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02
1.黄土高原的传统生活方式
1.黄土高原的传统生活方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士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剪纸
腰鼓
秦腔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主食
佐食
民居
交通工具
传统文化
1.结合课本P101-P102,完成下列表格。
窑洞
马车、驴车
小麦、杂粮等
咸菜、辣椒、醋等
陕西剪纸、安塞腰鼓、秦腔等
活动题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活动题
课本P102活动题
①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
②黄土高原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窑洞节省建材。
③窑洞冬暖夏凉,可节省能源。
传统窑洞
新式窑洞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有何关系?
活动题
课本P102活动题
①山西人喜食杂粮面食,难消化,而醋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②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而醋呈弱酸性,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③当地盛产酿醋的原料——优质高粱。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交通或通信方式 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2.黄土高原的现代生活方式
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或住进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03
②坡耕地改梯田。
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
打坝
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
淤地
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
种田
①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1、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③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2、能源基地建设:
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
课堂练习
1.位于改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
A.太原、西安 B.太原、石家庄
C.兰州、郑州 D.银川、西宁
2.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南高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3.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旱涝频繁 D.草地退化
4.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 B.蓄水拦沙 C.保持水土 D.绿化美化
下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某生态脆弱区,读图,完成1-3题。
A
D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