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5讲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聚焦概念 构建思维
●回归教材 知识梳理
●主题探究 学科思维
●典题训练 迎战中考
课标内容要求
概念4 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
4.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3.1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4.3.2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4.3.4植物可以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4.3.5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1.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2.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如观察、归纳、推理、分析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学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设计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升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发挥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知识点1:植物的光合作用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是进行 ;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________部分遇碘变蓝。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叶片内的有机物(淀粉)运走消耗干净
对照
叶绿素
见光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 原料:________________ ② 条件:________
③ 产物:_________________ ④ 场所: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水
光能
有机物、氧
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
表达式: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① 原料:_________________ ② 条件:_________________
③ 产物:__________________ ④ 场所:_________________
⑤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氧气
有光、无光均可
二氧化碳、水
线粒体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能量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转变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
光
有光无光均可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知识点3:碳氧平衡
什么是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
碳氧平衡
知识点4: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
通过__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___浓度、增加光照__________、延长光照_________。
2、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农田松土、涝害排水是为了补充氧气,增强根的____________;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是为了__________呼吸作用。
3、农作物增产的原理
农业提高产量关键就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__________呼吸作用,如增大昼夜温差
合理密植
二氧化碳
强度
时间
呼吸作用
减弱
增强
减弱
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整株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
第二步:如图1所示,用黑卡纸对叶片乙做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处理。
第三步:将图1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探究点1 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 _________(填“光合”或“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图2中步骤a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
呼吸
叶绿素
(3)实验结果:
由叶片______和叶片______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叶片乙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4)根据实验结果,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甲
丙
二氧化碳
光
合理密植
叶片 甲 乙 丙
实验结果 变蓝色 见光部分:_______ 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不变蓝色
变蓝
探究点2 植物的光合作用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图一所示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前应将玉米幼苗放置在 处一昼夜,以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黑暗 (或无光 )
(2)取图一各装置中的叶片放入图二所示装置中进行隔水加热, (填字母)烧杯中的液体会变绿,因为叶片中的 溶解在酒精里。
(3)脱色并清洗后,滴入 ,看到图一 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变蓝。制造淀粉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细胞。
(4)图一中这三个装置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 碳,应选择的两个装置是 。
B
叶绿素
碘液
2
1
叶肉
1、2
探究点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某校生物项目探究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图1两个实验装置并绘制了某种植物在夏天某一晴朗天气时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曲线图(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请判断图1装置 A 是用来验证植物 作用的装置。将气体通入 (液体a)中来验证,如果出现 现象则证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呼吸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2)为了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 设置对照组如图乙,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去掉图乙中的 。
(3)绘制的曲线图中(图2),哪条曲线代表光合作用 (填“曲线一”或“曲线 二”)。这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填字母)。曲线一中午12点左右出现波谷(点 Q) 现象的原因是
导致二氧化碳摄入不足。
金鱼藻
N
曲线一
温度过高,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部分
气孔关闭
1. (2023·鄂州) 将一株质量为20克的番茄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0克。其增加的质量不可能来自于( )
A. 土壤中的有机物 B. 水 C. 土壤中的无机盐 D. 二氧化碳
【解析】解:番茄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番茄幼苗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还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但植物不能利用土壤中的有机物,A符合题意。
植物不能利用土壤中的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A
2.(2023·荆州)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0 60
20 25
30 10
40 5
A. 实验中的气泡最有可能是氧气
B. 如果不提供光照,预测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
C. 实验中接受光照的金鱼藻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 根据本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观察此表可知,与灯的距离越近,光照越强,产生的气泡越多
√
√
×
√
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
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解析】A.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因此实验中的气泡最有可能是氧气,A正确。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不提供光照,预测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B正确。
C.实验中接受光照的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题表中,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近,光照强度大,氧气产生的多,故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D正确。
故选C。
3. (2023·苏州) 《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即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注意行距,以利于空气流通)。该做法的目的是( )
A.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 合理灌溉
C.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D. 合理施肥
【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种植作物时,行正则空气流通,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正其行,通其风
行正则空气流通,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A
√
4. (2023·安徽)呼吸作用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其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 )
A. 有机物分解,储存能量
B. 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C. 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D. 有机物合成,释放能量
【解析】解: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正确。 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
5. ( 2023·荆州)小爱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素
B.乙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金
C.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将丁装置中萌发的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燃烧的蜡烛也会立刻熄灭
×
C
叶片部分遮光,部分见光。探究淀粉是否为光合作用产物。故A错误
鱼藻在光照产生氧气,具有助燃性,故B错误
二氧化碳可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特征,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会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错误
【详解】A.图甲中,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停留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甲装置没有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素”,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所以,乙装置收集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错误。
C.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C正确。
D.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图丁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该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不会消耗氧气,因此蜡烛会照常燃烧,D错误。
6.(2023·襄阳)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如新疆),粮食籽粒饱满,瓜果甜,原因主要是( )
A.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间呼吸作用较弱,有机物积累多
B.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间呼吸作用较强,有机物积累多
C. 白天光合作用较弱,夜间呼吸作用停止,有机物消耗多
D. 白天光合作用较弱,夜间呼吸作用较强,有机物消耗多
【解析】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粮食作物的子粒越饱满,瓜果越甜。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故温度大瓜果甜
A
7. (2023·眉山) 某大棚种植基地栽培西瓜,为提高西瓜产量及甜度,在种植期间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其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无关的是( )
A. 合理密植,使西瓜植株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 白天在棚内放置适量干冰,以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C. 阴雨连绵天气情况下,棚内采取一定的人工照明
D. 夜间适当降低棚内温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由分析可知:为了提高光合作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夜间降温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ABC的做法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有关,D符合题意。
D
增强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降低呼吸作用,符合题意。正确
增强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增强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8. (2023·天门)如图为探究植物生活的装置,塑料袋内叶片大小相同,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观察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Ⅰ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B. Ⅱ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C. 甲、乙试管中均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
D. Ⅰ、Ⅱ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
【解析】A、Ⅰ袋内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A错误; B、Ⅱ袋内叶片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Ⅱ袋内叶片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Ⅰ袋内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C错误; D、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D正确。
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不可进行光合作用
×
√
D
还能蒸腾作用
还能进行呼吸、蒸腾作用
9. (2023·荆州)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我们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与和谐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B. 倡导绿色出行
C. 垃圾分类处理 D. 退耕还林还湖
【解析】解:A、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增加树木的砍伐,不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B、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C、垃圾分类处理,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D、退耕还林还湖,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故选:A。
A
10.(2023·宜昌)宜昌“口袋公园”的打造让居民在家门口也有了“诗和远方”。小莉一家到小区的口袋公园游玩,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
(1)图1是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该图所示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之一是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 __________;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细菌、真菌分解,之后被植物吸收利用,说明分解者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
太阳能
物质循环
【小问1详解】太阳能是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本生态系统中,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细菌、真菌分解,之后被植物吸收利用,说明分解者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园内有很多种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种植单一植物相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 能力增强。
(3)绿化区有很多植物是移栽的,移栽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________ (多选)。
A.去掉植物部分枝叶
B.傍晚阳光弱时移栽
C.需带土移栽
D.移栽后大量施肥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_______ 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
植物→昆虫→小型鸟类
自动调节
ABC
光合
【小问2详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根据它们可能存在的捕食关系,可写出食物链:植物→昆虫→小型鸟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
【小问3详解】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带土移栽;去掉植物的部分枝条和叶片;在傍晚或阴天阳光弱时移栽。而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
(4)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该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CO2),她查询了相关资料,知道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图2),该图 ______(填序号)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
(5)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这样做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之一作答);口袋公园的打造,是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有力举措,作为个人,你有哪些“低碳”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
②
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绿化区的植物争夺阳光、空气、水分、无机盐等(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
绿色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出行;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纸张等
【小问4详解】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可见,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线粒体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无光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见,题图②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
【小问5详解】除草是为了减少杂草与刚移栽的树木的竞争,同时促进农作物根部的呼吸作用。给移栽的植物打“吊瓶”,输入的液体中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作为个人,出门乘公交,不开私家车,节约用水、用电都属于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合理即可)
11.(2023·南充)南充作为“丝绸之都”,已有数千年的桑树种植历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南充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桑葚生产基地,带动了新型农业的发展。现欲利用桑树苗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提高桑葚果实的产量。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据图回答:
(1)实验步骤:
①先将两盆长势相似的桑树苗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通过 __________ 作用,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②在图1的两套装置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设置__________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呼吸
对照
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①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先将两盆长势相似的桑树苗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②在图1的实验装置中,叶片A的装置内是清水,叶片B的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清水不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两装置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其中A叶片的属于对照组。
③图2中步骤中丙滴加碘液后,不能变成蓝色的叶片是_______ (填字母)。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生物社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合理密植增加桑葚产量。请你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再提出一条能够增加桑葚产量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适当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地提高光照强度)
③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而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装有清水的玻璃瓶中有二氧化碳,该装置里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能变蓝色。所以,图2中步骤丙滴加碘液后,不能变成蓝色的叶片是B。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小问2详解】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时间)、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此,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写一条,合理即可)。
12.( 2023·天门)“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鲜脆多汁,甜而不酸,且有玫瑰香味,市场前景好,被某葡萄园引进种植。
(1)“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_________中含有大量叶绿素。
(2)该葡萄园采用塑料大棚来种植,而大棚内蜜蜂等昆虫较少,坐果率不高。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葡萄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叶绿体
【解析】(1)“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大量叶绿素。
人工辅助授粉
水分和无机盐
(2)该葡萄园采用塑料大棚来种植,而大棚内蜜蜂等昆虫较少,传粉受到影响,导致坐果率不高。为提高坐果率,常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如果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
(3)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故葡萄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经研究发现不同枝形会影响“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为此,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选择长势相近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在主蔓上对枝条进行4种拉枝处理,每种处理选择30根枝条,然后测定四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的枝条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拉枝处理方式
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
(4)该实验中,选择长势相近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在主蔓上对枝条进行4种拉枝处理,故实验变量拉枝处理方式。由图中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折线图可知,经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处理的枝条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呼吸
彻底清洗
(5)“阳光玫瑰”葡萄通过保鲜剂处理能延长其供应时间,实现四季销售,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保鲜的原理除了与冷藏保鲜一样,能减弱水果细胞的 ________作用,还能起到杀菌和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但保鲜剂毕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我们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_____________ 。
(5)冷藏保鲜的目的是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目从而减弱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由于保鲜剂毕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我们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彻底清洗。
13.(2023·云南)云南省元谋县是全国规模化栽培番茄的主产区之一,元谋番茄已成为知名区域品牌。图中序号①~③表示发生在番茄植株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番茄时需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 __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③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促进)生物圈的_____ 循环。
(2)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图中的 _________(填序号)制造的。
导管
水
【小问1详解】
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③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这样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①
【小问2详解】
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过来进行储存的。图中①表示叶片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
(3)番茄收获后,低温储藏可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4)番茄种植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请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写出一条提高番茄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弱
【小问3详解】
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低温储藏通过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者合理密植)
【小问4详解】
提高番茄产量即增加番茄有机物的储存量,故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都可以实现。合理密植为高效合理利用光能,从而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即增加光合作用原料,从而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其它符合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方法措施,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