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三 乡村振兴——2024届地理二轮复习热点资讯模块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浙江某中学社会实践成员开展有关小城市近郊河漫滩农业的田野调查,该河漫滩农业带约五千亩,由几十户农户种植。通过田间观察和走访农户,他们发现近四十年来该农业带稳定种植油菜和少量小麦,最近两年该农业带只种植小麦,不再种植油菜。完成下面小题。
1.农户在河漫滩种植油菜,目的是( )
①发展城郊旅游业
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③方便利用河水灌溉
④为后续小麦种植施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最近两年,该地全部改成种植小麦,原因最可能是( )
A.种植小麦成本远远低于油菜 B.郊区城市化导致当地粮食需求增加
C.国家种粮政策的引导和鼓励 D.河水水位低于常年,小麦耐旱性强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我国目前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种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且进口总量和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存在一些种业“卡脖子”现象。农作物种业容易形成“卡脖子”的领域主要存在于种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和育种两个环节,下图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不同类型作物种源“卡脖子”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玉米“卡脖子”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该种质资源
B.小麦和水稻种子我国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C.我国种源进口依赖是普遍存在的
D.蔬菜和花卉种子需要大量进口
4.下列有关应对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加大全球范围内种质资源的合作交流,拓宽种质资源
B.建立种质资源库,收集并贮藏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
C.加强育种技术研发投入
D.禁止进口国外种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酸汤是用红辣椒、西红柿等众多配料腌制发酵而成的,其色泽鲜红、味道鲜美,是酸汤鱼等菜肴的底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见下图),建立以酸汤产业为中心的全产业链,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目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酸汤加工及餐饮企业目前已超过400家,产品多销往贵州省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当地建立以酸汤产业为中心的全产业链主要有利于( )
①降低原料收购价格
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③带动上游产业发展
④促进乡村环境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发酵流程之前,配建酸汤原料储存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生产规模 B.保障原料供应 C.降低原料成本 D.提高原料品质
7.凯里酸汤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销往贵州省内,主要取决于( )
A.产品质量 B.交通条件 C.冷藏保鲜 D.饮食习惯
通过关系视角解析乡村空间能够厘清乡村空间的复杂内涵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寻求可持续的乡村空间转型路径。下图示意关系视角下乡村空间转型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乡村地区在实施空间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劳动力资源不足 B.高新技术产业少
C.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D.产业结构较单一
9.实施乡村空间转型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 B.增加工业用地占比
C.推动农业机械化 D.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10.深入推进乡村空间转型对乡村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实现行政等级提升
②农业所占比重增加
③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④突出地方特色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通过地理区位和主导因素分析,将我国乡村地域系统划分为12个一级区,其中东北地区包括两个一级区。下图示意乡村地域系统主导要素与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东北地区平原区域大部分乡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气候寒冷 B.人口流失 C.生态破坏 D.过度开垦
12.东北地区平原区域大部分乡村所属一级区的名称是( )
A.东北自然本底约束区 B.东北外援动力主导区
C.东北内外综合带动区 D.东北内生动力约束区
13.东北地区平原区域实现乡村振兴的举措主要包括( )
A.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升乡村的价值与形象
B.积极吸引城市投资,加快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C.科学实施退耕还林,着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D.优先发展节水农业,完善乡村交通物流设施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黄淮平原 B.闽浙丘陵
C.辽东丘陵 D.河套平原
15.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民居集中
②提供清洁能源
③加快城镇发展
④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流坑村历史悠久,在一片荒滩中建成。古代,村民借由地利经营竹木贸易,富甲一方。据考证,村落建设了多条东西向街巷直达河岸,同时配建码头;挖掘了高低串联的池塘(村民称之为“龙湖”,并在其中养鱼虾、种荷花,定期清淤泥)与乌江相连;街巷均留有明沟或暗渠与“龙湖”相通,实现雨水、污水分流,且规定生活垃圾不许排入沟渠。下图分别为流坑村地形图和村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1)简述古人选择此地建村的原因。
(2)说出古村竹木外运的方式及街巷多呈东西走向对竹木外运的好处。
(3)分析“龙湖”对于古村落的积极意义
(4)简述流坑古村营造的水系格局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4300米,地广人稀,长期以来农作物品种较单一,农户依靠采集虫草、畜养牦牛维持生计,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近年来,当地与东部发达地区合作,大力发展数字化果蔬种植,成立甘孜州首个现代数字农业园区一一理塘濯桑果蔬数字化农业园区。园区位于理塘县境内地势较缓的高原宽谷地区(海拔3600米),全程采用数字化跟踪,现已成功栽培小番茄、白萝卜、草莓、香菇等20余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港澳台中高端大型生鲜超市,走出了一条农业、农村振兴的新道路。下图示意理塘濯桑农业园数字化产业链。
(1)分别说明数字化技术对理塘县农业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的促进作用。
(2)分析理塘濯桑数字化农业园区果蔬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原因。
(3)简述理塘县数字化农业发展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杨店古镇位于大别山的南麓,距孝感市城区25千米,距武汉市黄陂区30千米。该镇自唐朝初年开始种植水蜜桃。现在桃农300余户,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收获鲜桃约3000万吨,卖桃是桃农收入的主要途径,水蜜桃销往全国。近年来随着乡村特色农业兴起,其品种虽不断改良、优化,水蜜桃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但知名度不高,产品销路竞争越来越大,桃农种植积极性降低。每年3月底的桃花文化艺术节吸引周边大量游客来此踏春赏花,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桃树是落叶小乔木,一般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PH值微酸性砂壤或砂砾壤土种植,在我国各省都有广泛种植。水蜜桃一般都可保存3-5天。
(1)试简述杨店镇发展种桃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杨店镇是沿S310省线公路发展起来的呈东西延展的街镇,过去过境公路带来人流车流,为其经济发展带来助力,如今随着居民生活改善,这条过境公路的街道在节假日却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堵点,当地政府已在镇北修了一条辅线干道,又计划在镇南修一条辅线构成绕镇环线公路,请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评价这条环线公路的利弊。
(3)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受益颇多,请结合图文资料和国家当前农村政策,推测当地政府为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哪些举措?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背景为浙江河漫滩的农业用地,为小尺度地理事物。河漫滩在洪水期淹没,枯水期出露,浙江油菜种植时间为秋冬季播种,3月开花,5月收获,油菜种植与河漫滩枯水期对应,可以有效利用空置的河漫滩土地,②正确;同时枯水期降水少,靠近河流,便于灌溉,③正确;该地在40年前就已大规模种植油菜,结合中国城镇化进展和城郊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故种植油菜不是为了城郊观光,而是为了销售或自用油菜籽,①错误;浙江的油菜与冬小麦是同期生长的,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变化。以前稳定种植油菜和小麦,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说明农民选择油菜收益更大(或更省事),而近两年来突然全部改成小麦,说明有强外部因素干预,国家种粮政策的引导是最可能的原因,C正确;小麦成本不会突然远远低于油菜,A错误;郊区城市化所增加的人口,其日常消费的粮食依然是来自超市的商品粮,而非当地农田种植的小麦,B错误;河水水位比常年低,依然可满足油菜和小麦的灌溉,不是油菜转小麦的原因,D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读图可见,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少,属于“弱卡脖子”作物,并非中国没有该种质资源,A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读材料信息“我国目前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种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且进口总量和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存在一些种业“卡脖子”现象”提示可知,我国种源进口依赖是普遍存在的;小麦和水稻属于无卡脖子,我国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蔬菜和花卉种质资源少,属于强卡脖子,需要依赖大量的外国进口;B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4.答案:D
解析:禁止进口国外种子太过片面,应该理性看待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D应对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措施错误,符合题意;加大全球范围内种质资源的合作交流,拓宽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收集并贮藏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加强育种技术研发投入;均为应对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措施的正确做法,AB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
5.答案:C
解析:建立以酸汤产业为中心的全产业链,有利于加强新品研发,强化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品牌营销,带动上游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当地更多群众就业,从而实现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②③正确;建立全产业链对降低原料收购价格和促进乡村环境保护的作用不大,①④错误。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作为酸汤原料的农作物有不同的上市时间,但酸汤一年四季都有需求,所以需要储存原料,保障原料供应,B项正确。生产规模不仅取决于原料供应,还取决于后续其他环节,A项错误。原料储存基地长期储存原料,仓储成本高,不利于降低原料成本,C项错误。储存原料无法直接提高原料品质,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以酸汤作底料的菜肴符合贵州省的饮食习惯,在省内需求量大,在省外需求有限,D项正确。龙头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加上产业链完善,产品质量较好,因此产品质量并不是限制其市场范围的因素,A项错误。我国跨省交通便利,B项错误。酸汤原料不是生鲜产品,对冷藏保鲜要求不高,C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提示:空间转型包括物质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的转型)一般来说,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区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这是乡村地区在实施空间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D正确;乡村地区劳动力流失较严重,其在空间转型的过程中会面临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原因还是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就业机会且收入水平较低,排除A;乡村地区实施空间转型并不一定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少并不是其实施空间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排除B;乡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相对较轻,且由图可知,在第一阶段,乡村环境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C错误。
9.答案:D
解析:乡村地区产业以农业为主,且环境相对较好,在实施乡村空间转型的过程中最适合依托自身的特色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乡村地区原本就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大力发展种植业并不能推动乡村空间转型,A错误;乡村地区缺乏工业发展基础,在乡村发展工业并不一定能推动乡村空间转型,且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污染,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B错误:推动乡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并不会影响乡村的产业构成,因此并不能使乡村地区实现空间转型,C错误。
10.答案:B
解析:图示乡村空间转型依次经历的三个阶段表明,随着乡村空间转型的深入推进,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趋于多样化,产业活动与当地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的联系加深,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突出自身的特色产业,③④正确;乡村空间转型并不能提升其行政等级,①错误;随着乡村空间转型的推进,农业规模与生产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农业所占比重有可能下降,排除②。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北平原地区乡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所以大量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迁移,导致乡村地区人口流失现象严重,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较好,过度开垦现象较少,CD错误。气候寒冷对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对于乡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约束,但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季风气候利于农业发展,总体来看,自然条件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所以这里不属于自然本底约束区;结合上题分析,东北平原乡村人口外流严重,老龄化水平较高,缺少劳动力,造成其土地资源禀赋难以高效发挥,所以这里属于内生动力约束区;东北平原不是人口迁入地,村镇化水平不高,难以从外部获得发展动力,进而难以被外界带动发展,所以这里既不是外援动力主导区,也不是内外综合带动区。故选D。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北平原地区整体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自然资源禀赋较好,所以应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提升乡村的价值与形象,A正确。由于东北地区平原区域要实现乡村振兴,所以对于吸引城市投资的需求相对较小,并且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不属于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B错误。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适合发展耕种业,不太适合发展特色林果业,C错误。优先完善乡村的交通物流设施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但我国东北平原地区水资源不算短缺,因此没有必要优先发展节水农业,D错误。故选A。
14.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农业模式有水稻和甘蔗种植,应分布在我国低纬度的水热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地区,而黄准平原、辽东丘陵、河套平原都属于温带地区,水热条件差,不适宜甘蔗种植,排除ACD;闽浙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适宜,B正确。故选B。
15.答案:D
解析:读图示可知,循环农业可以增加农产品种类,废弃物再资源化,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沼气,②④对。图示农业模式是建设美丽乡村,不一定要民居集中发展,①错。该农业模式是针对乡村的,不会加快城镇发展,③错。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6.答案:(1)位于河谷,利于冬季削弱冷空气,保持温暖;(三面)江水绕流,有利于调节夏季气温,保持凉爽;河漫滩淤积的肥沃土壤利于耕种;靠近乌江,利于生活取水、农业灌溉;利于航运。
(2)河运;方便货物(竹木)运输抵达码头,缩短运距,实现水陆高效转运。
(3)龙湖水体(因高低串联具有的)较强的流动性,及湖内人工种养的水生生物(人工营造的湿地环境),可以收集并净化古村生活废水;产出农副产品;可以调节当地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调蓄洪水、灌溉农田;增大水域面积,调节气候;便于取水,能迅速扑灭火灾,具有消防功能。
(4)建设完善的污水管网,并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保护植被,涵养水源;禁止垃圾直接排入沟渠,并定期清理河道、污染物。
解析:本大题以流坑村地形图和村功能区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村落形成的条件、竹木外运的方式、龙湖湿地的效益、美丽乡村建设的借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古人选择此地建村的原因从气候、地形、水源交通等角度分析。由流坑村地形图片可知,留坑村位于河谷盆地,冷空气难以进入,冬季气候温暖;(三面)江水绕流,水域面积大,水的比热容最大,有利于调节夏季气温,保持凉爽;流坑村建在河流凸岸的河漫滩上,流水堆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耕种;靠近河流,利于生活取水、农业灌溉和发展水运。
(2)古村竹木外运的方式以河运为主,依托乌江航运;村落建设了多条东西向街巷直达河岸,东西走向的街巷与村东的河流流向垂直,方便竹木运输抵达码头,缩短运输距离,实现水陆高效转运。
(3)“龙湖”湿地对于古村落的积极意义主要从湿地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角度考虑。龙湖南高北低,阶梯状串联的水体较强的流动性,及湖内人工种养的水生生物,增强了湖水的自净能力,可以收集并净化古村生活废水;水域面积较大,既能调节温度又能调节湿度,湿地的调节气候作用增强;图片显示村落北部有农田,龙湖可以调节当地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调蓄洪水灌溉农田,保证农业稳产;古村落建筑多是砖木结构,便于取水,能迅速扑灭火灾,具有消防功能。
(4)街巷均留有明沟或暗渠与“龙湖”相通,实现雨水、污水分流,可以借鉴建设完善的污水管网,并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古村落规定生活垃圾不许排入沟渠可以借鉴禁止垃圾直接排入沟渠,并定期清理河道、污染物,营造良好河流环境。
17.答案:(1)生产端:理塘县海拔高,气温低,数字化技术可以减少恶劣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理塘县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数字化技术可以及时反馈市场销售情况,便于调整生产计划,使产品生产更适应市场需求。
流通端: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失。
消费端:理塘县远离消费市场,数字化技术通过线上推广、销售,可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
(2)理塘县地广人稀,生态环境好,产品品质高,能够满足中高端消费市场对安全、绿色产品的需求;数字化技术条件下的反季节果蔬产品,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高,在中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强。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交通、物流的联系,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作用;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数字化生产在不同过程影响略微不同。在生产段:由于理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为4300米,海拔高,气温低,数字化技术可以减少恶劣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理塘县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数字化技术可以进行实时数据监测,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可以实时反映市场状况,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工模和类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流通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形成商品化处理中心和物流信息追踪平台,从而提高物流效率,有利于线上推广销售,从而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在消费端,由于理塘县位于西部地区,远离消费市场,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线上推广,供应销售,扩大销售范围,同时反馈消费市场信息,合理调整农业生产。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理塘数字化农业园果蔬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较好,因此产品质量较好,能够满足中高端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进行反季节种植果蔬产品,但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销售价格较高,在中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
(3)结合所学知识,该地区发展数字化农业是建立在本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基础之上。因此,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发展本地区的特色农业;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交通,物流的联系,从而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政府政策应对该农业发展提供优惠扶持以及资金支持;同时,欠发达地区应与发达地区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8.答案:(1)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专家指导,技术支持;交通便利,距离主要市场(武汉)近;劳动力丰富;气候、土壤适宜。
(2)有利:减少节假日交通拥堵;减少过境车流与镇内交通相互干扰;方便镇南和镇北居民出行。不利:新线路平时行车少,利用率低;增加道路养护成本,增加财政负担。
(3)延长种植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开展网络销售,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保鲜技术,生产水果罐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景观;培育旅游配套产业,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美感体验;挖掘古镇文化内涵,增加旅游项目;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形成集群优势,扩大知名度,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增加淡季游客数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材料中该镇自唐朝初年开始种植水蜜桃,故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近年来随着乡村特色农业兴起,其品种虽不断改良、优化,水蜜桃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说明有政策支持,有专家指导,技术支持;材料中距武汉市黄陂区30千米,说明距离主要市场(武汉)近;镇的劳动力廉价且丰富;桃树是落叶小乔木,一般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PH值微酸性砂壤或砂砾壤土种植,该地种植历史悠久,说明自然条件满足。
(2)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线路的评价。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有利方面:从题目中可知:“这条过境公路的街道在节假日却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堵点”故修建辅线干道,能减少节假日交通拥堵;减少过境车流与镇内交通相互干扰;同时能方便镇南和镇北居民出行。不利方面:除了节假日,平常新线路行车少,利用率低;同时增加道路养护成本,增加财政负担。
(3)本题主要考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①延长种植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②知名度不高,则开展网络销售,拓展销售渠道;③加强保鲜技术,生产水果罐头,减少腐烂带来的损失;④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景观;⑤培育旅游配套产业,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增加社会效益;同时从材料中发现当地旅游名片初步打出,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如: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美感体验;⑦挖掘古镇文化内涵,增加旅游项目;⑧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形成集群优势,扩大知名度,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增加淡季游客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