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2课时《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教学分析
豫剧《花木兰》是豫剧著名代表作之一,唱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简朴,易学易记,很容易上口,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一直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中间唱段用了二八连板,字字句句紧紧相联,节奏短促,铿锵有力。最后一句中“不如儿男”四个字用了切分节奏和甩腔,加之旋律音程的跳进及重音演唱的衬字“咳咳”,使得唱腔更加雄壮有气魄,突出了花木兰的豪迈奔放之情,和她端庄持重、温存贤淑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通过对视频的欣赏,以及对教师演唱的模仿,加深了同学们对豫剧的印象,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地方戏剧喜爱。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视频中豫剧的动作,以及对戏曲的学习,感受豫剧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课堂中学习与自主性表演,深刻的理解了剧情的内容,培养了舞台表演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豫剧的演唱风格和剧情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本唱段的演唱,并体会音乐中的滑音和甩腔,感受“花木兰”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共同朗诵《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师总结:同学们对花木兰非常了解,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赞颂花木兰,今天我们来欣赏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 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世界。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而塑造花木兰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就是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
(二)初听豫剧
1.什么是豫剧
豫剧发源于河南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言、甩腔、重音、下滑音”等让豫剧声腔铿锵大气、经久不衰!
创作背景
《花木兰》是一部由剧作家陈宪章和王景中从《木兰从军》改编的豫剧,主唱为豫剧大师常香玉,是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
《谁说女子不如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段唱词有着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男女平等的性别政策下,唱出了许多受压迫女性们的心声,慷慨的女性表述激荡着众多共鸣,至今仍然被人传唱。
、复听并分析
1.再次聆听,着重听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字,有什么发现 (尾音重,方言)
师总结:浓重的方言、独特的唱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豫剧唱腔最明显的特点。
2.你们能听出有哪几种伴奏乐器吗 (板胡为主,辅以小三弦、二胡、笛子,以硬木梆子击节)
3.分析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在奔赴战场途中所唱的一段唱腔。同行中有一位不愿打仗的壮士说:“这天下苦事都让我们男子做了,这女子家成天在家享清闲。”为了开导说服他,花木兰列举事实说明女子们的功绩,得出“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的结论,唱得壮士哑口无言。
这段唱腔全段为单板式【二八板】结构。自“白天去种地”起,由于词格的变化,多处用了口语化的五字相连的“五音连弹”唱法,自然亲和,和正格的【二八板】唱法交织在一起,既有节奏对比变化,又融合统一 ,使整个唱腔顿挫有序、自然流畅。巧妙而准确地抒发了花木兰为国从军,勇于担当,爱家爱国的巾帼情怀。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剧中塑造的花木兰形象,除了在唱腔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而且在表演上也有许多突破,其中运用了大量武生及武小生的表演技巧,以突出花木兰女扮男装后的阳刚之气。如:在征途一场,常香玉将程式化的趟马表演与唱腔进行融合,既突出了戏曲程式化表演的魅力,又很好地与花木兰内心活动进行高度融合,达到了艺术的高度统一。
知识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艺界提出了 “三改”既“改戏、改人、改制”。从艺术上、政治上、思想上进行全面改革。1950年冬,由著名剧作家陈宪章、王景中在西安根据马少波京剧本《木兰从军》改编为豫剧《花木兰》。1956年3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为舞台艺术影片。其中《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唱腔流传于全国,唱响中华大地。
教学小结
中国戏曲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其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区地方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