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夏日情怀
--《六月——船歌》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六月——船歌》选自钢琴组曲《四季》,组曲是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
教学目标
1.聆听《琴伤》,找出熟悉的旋律。
2.完整聆听《六月--船歌》,从音乐要素与情绪方面分析作品并划分曲式结构。
3.了解船歌的体裁,感受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与三拍子船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柴可夫斯基及其作品;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并能感受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聆听周杰伦流行歌曲《琴伤》。
《琴伤》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黄雨勋编曲。周杰伦表示《琴伤》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古典音乐家肖邦与柴可夫斯基。这首歌曲以柴可夫斯基的《船歌》贯穿全曲,周杰伦再重新编曲创作出了这首歌曲。
(二)聆听歌曲
1.介绍曲作者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llyich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鲜明特征:一个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个是强烈的戏剧性。
2.代表作品:管弦乐作品《第一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随想曲》,芭蕾舞曲《天鹅湖》、《胡桃夹子》,歌剧《黑桃皇后》等。
3.介绍《四季》
《四季》是柴可夫斯基创作成熟时期之作,他当时已经创作了3首交响曲、1部舞剧《天鹅湖》、1部《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毒曲》和其他不少作品,正在计划创作《F小调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根尼·奥泻金》。当时的柴科夫斯基年处于年富力强阶段(36岁,1876年),正是他创作欲望和热情很高的时期。在忙的创作期间,恰逢“小说家"杂志编辑德纳特先生邀请他写一组以12个月为题材的钢琴套曲,并提供了俄罗斯著名诗人的短诗作为题诗。柴科夫斯基很有兴致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为了能够按时交稿,他还请仆人每个月末提醒自己写一首钢琴曲,乐曲完成得较顺利,其中的《船歌》(六月)和《雪》(十-月)成为12首小品中最优秀的、最受欢迎的作品。
《四季》是作者根据12个月不同的生活情景,多方面地描绘俄罗斯大自然的景色,刻画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可以说是见景生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作品。在这些音乐画面中,包含着极其感人的意境,再配上诗人们优美的诗句,总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4.介绍组曲
组曲是一种器乐套曲体裁。指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作品。
5.关于“船歌”"barcarolle”
船歌在最初时是指威尼斯贡杜拉(一种黑色平底、首尾微翘的单桨狭长木船)船夫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称为“巴卡罗尔”,意译为“船歌”。船歌大都采用中等速度及6拍子均匀晃动的节毒,描写轻舟荡漾的意态。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绝大多数船歌都是6/8拍子的,但柴科夫斯基则是按照俄罗斯民族风格,对船歌这个体裁进行了重新处理,打破了6/8拍子的常规,采用4/4拍子的节奏代替了原来的6/8拍子来表现俄罗斯自己的平底船均匀划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其悠长的旋律如同一首俄罗斯民歌,充分刻划出了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俄罗斯人民宽厚而诚挚的性格。
分段欣赏
乐曲结构:引子、第一部分(单三),三声中部(单二),再现部,尾声。
第一部分ABA结构,A段织体部分展示微波荡漾的湖面、小船均匀划行的节奏,无比柔美中带有一丝忧郁。B段两个主题,悠长的旋律在发展正逐渐明朗起来,带有温柔的抒彩,好似薄雾散开,显出蔚蓝天空。
三声中部,第一主题音乐形象活泼,好似人们兴致勃勃、谈笑风生。第二主题音乐形象富有动感,与前主题形成对比,出现俄国民歌合唱音调,粗犷豪放。
再现第一部,悠长的船歌主题再现时,钢琴中音区增加了一个陪衬的复调声部,犹如隽永的二部合唱,使音乐具有流动性,也给人带来些许忧伤。
(四)完整欣赏
体会船歌摇曳动荡,优美荡漾,多声部线条优美而有表现力,富有俄罗斯风格。
教学小结
六月的船歌摇曳荡漾,六月和风温暖徜徉,在优美的船歌声中,去感悟,回想,希冀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