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 瞰大好河山,看雄兵崛起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瞰大好河山,看雄兵崛起
建立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生活方式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960年 汉族 农耕 生活 赵匡胤
东京
请自学教材第33-34页,了解其他两个民族政权的建立情况,把表格补充完整。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七下人文地理第6页)
北宋:大致包括现在的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东部、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贵州东部、海南
辽:大致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以及今河北北部、内蒙古的一部分,以及今天的蒙古和俄罗斯的一部分
西夏:大致包括宁夏、甘肃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
辽、北宋、西夏形势
(历史图册第26页)
2 阅人物诗词,看风云变幻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阅人物诗词,看风云变幻
王安石
范仲淹
译文:白沟河是宋辽交界的边塞之地,年年都有送迎辽国使臣的事情。
阅人物诗词,看风云变幻
白沟行(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使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阅风流人物,看风云变幻
宋辽和战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后冲突加剧
战
宋太祖晚期双方互通使节
和
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战争
战
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
战
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和
阅风流人物,看风云变幻
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苏辙评价澶渊之盟“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王安石也写诗描述了北方人民因盟约签订而带来的负担:“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于官家事夷狄。”
澶渊之盟:
在边界设立的与邻国贸易的场所
七下历史图册20页
阅风流人物,看风云变幻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塞的秋日风光和江南的不同,大雁毫无停留地飞回衡阳;黄昏时,边塞四周响起号角声、风声、马啸声;群山连绵,夕阳西下,青烟升腾,一座孤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思念万里外的亲人;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回家。远方传来悠悠的羌笛声,霜雪满地。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注: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阅风流人物,看风云变幻
庆历和议:夏、宋罢兵修好,夏向宋称臣,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西夏归还在战争中所占领的宋朝土地及其他边境民族杂居地给宋朝;宋每年赐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叶2万斤,另在节日如春节、中秋、端午等和元昊生日,合计赐赏物资达到:银2.2万两,丝绸布帛2.3万匹,茶叶1万斤;宋朝开放榷市,恢复贸易……
争取和平是民族发展的需要,
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
宋夏:战 和
3 品生活印记,看农牧交融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品生活印记,看农牧交融
材料二:契丹鸡冠壶
图片来自七下中国历史第34页
材料三: 契丹人吃肉除煮食大块鲜肉外,还发明了用火锅涮食肉片。今日南方人冬季所食之火锅涮羊肉源于此。契丹人还把乳酪传入中原,这皆是契丹人饮食文化对汉族影响的一个例证。
探究:你能从上述几组图片或文字材料中分别获取哪些信息?
品生活印记,看农牧交融
宋辽交融
政治
文化
经济
01
02
03
辽设置南、北面官;效仿中原政治制度、开设科举;制定成文法……
辽学习汉族农耕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双方边境贸易发展;辽学习中原减轻赋税,奖励垦荒……
创制契丹文字;广建佛塔;通婚……
社会生活
04
契丹的服饰、乳酪等饮食文化传入中原;生活方式的改变……
品生活印记,看农牧交融
宋夏交融
……
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课后拓展
1.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请为辽与北宋或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发展写一段介绍词,字数不超过200字。或通过小组研学的形式在本地区找一找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生产生活中交融的实例,并以多种形式开展组际交流。
2.推荐书目:《刀锋上的文明》(梅毅著);《宋辽战争论考》(王晓波著);《两宋风云》(袁腾飞著);《宋辽夏金元文化史》( 叶坦、蒋松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