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7 08: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盛世滋生图》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年份 清朝占比
1700年 22.3%
1820年 32.9%
清朝GDP占世界GDP的份额(局部)
(嘉庆帝)
和同时期的世界相比,清朝经济总量有什么特点?
清朝前期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满清入关之初,人口总数为6000万左右,到了康熙年间,中国人口首次突破1亿,乾隆年间又分别突破了2亿和3亿,清道光年间突破4亿。
——《东华续录》
为什么清朝前期出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人口大幅度增加的情况?
一、盛世基业——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山东)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
——《清实录·世祖实录》
(江南)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
(河南)满目榛芜,人丁稀少。
(四川)民无遗类,地尽抛荒。
——《明清史料》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朝入主中原后,面对的是怎样的现状?
为此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雍正
帝王之政,莫要于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乾隆帝
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二: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清代开荒执照
一、盛世基业——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数据来源: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661年-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影响?
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粮食产量增加
具体表现
一、盛世基业——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一: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中国古代经济》
材料二: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运河。 ——白寿彝《中国通史》
黄河筑堤图
黄河治水图
表现2: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具体表现
一、盛世基业——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双季稻只要不误农时,把握好“早晚节气”“自然两次成熟”。“苏民精于农事”因而,“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使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
材料四: 乾隆年间,各省政府纷纷劝种番薯、玉米……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甘薯、玉米已经成为中国贫苦农民的基本口粮。
表现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种植,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湖广熟,天下足”
具体表现
一、盛世基业——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五: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范金民 《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材料六:(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白寿彝《中国通史》
表现4: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具体表现
一、盛世基业——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表现4: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表现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 种植,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表现2: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 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粮食产量增加
综上所述,清初农业新发展有何历史意义?
具体表现
一、盛世基业——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丝织业
棉织业
印染业
矿冶业
制瓷业
制糖业
制茶业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集体劳作,分工合作。
生产目的:以售卖为主
手工业工场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生产目的:自用为主,
多余产品进行售卖。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规模大 人数多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布机五六百张;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业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工场主李扁担、李东阳和织工是什么关系?
机户和织工的关系: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万年桥后的地摊——市镇经济
①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天下财货在苏州,苏州财货在阊门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盛泽镇
汉口镇
舟辑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盛泽
盛泽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
河港交叉,水道纵横如网。
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故名汉口
汉口
汉口镇,武
汉三镇之一,
地处两江之
滨,居四大
名镇之首。
丝绸重镇
货物集散地
②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材料三: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苏州“洋货、皮货、绸缎、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 有“贸易之盛,甲于天下”的美名。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③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多兴起于沿江、运河或沿海之地,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农产品、手工产品运送到集市买卖后,转换成金银货币,如何解决随身携带不方便、不安全的问题?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④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经营汇兑、放贷、存款,开设“票号”
晋商之路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主要贩卖食盐、茶叶、木材、粮食、布绸、典当
徽商之路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
——徐扬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
人口快速增长一定是好现象吗?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顺治十八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 8.26亩
雍正十二年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 2.51亩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
材料二: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的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材料三: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不得不起来抗争……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②环境破坏,水土流失
③衍生社会问题与危机,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
1.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2.保护环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调整行业产业结构;
3.坚持教育强国,创造就业机会。
人口过快增长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给当今中国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
清朝前期经济总量领先,但人民生活水平有提高吗?
他们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千恩万谢。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争抢,然后煮水喝掉。”“不管是在舟山还是逆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村庄大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栋小楼,但也不是像英国绅士那样的别墅,或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事实上,触目所及都是贫困落后的现象。”——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所见所闻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
清朝前期经济总量领先,但国力增强了吗?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
清朝前期经济总量领先,但国力增强了吗?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
清朝前期经济总量领先,但国力增强了吗?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
清朝前期经济总量领先,但国力增强了吗?
英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
美国:共和制
三、盛世反思——饥饿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