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压,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3.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电压,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教学难点:电压的概念。
器材准备
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导线若干、示教板(插件)、演示电压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利用电路板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
问题1: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问题2: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电源与电压
1.演示:如图所示,用两个去掉底部的饮料瓶和导管连接一个“水路”。当两瓶中的水面相平时,水管中没有水流;抬高其中一个饮料瓶,当两瓶中的水面有高度差时,水管中形成水流。
2.思考:水管中形成水流的原因是什么?
水管两端存在压力差或压强差。
3.类比水流介绍电流的形成。
4.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源: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5.电压大小及单位:
(1)实验:利用不同节数的干电池串联给同一小灯泡供电,小灯泡的亮度不同。
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小灯泡发光越亮。
(2)电压单位:伏特,符号:V
(3)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电压: ;一节蓄电池电压: ;家庭生活用电的电压: ;对人体安全电压: 。
探究点二 怎样测量电压
活动1:教师拿出几节不同的干电池让学生观察,干电池上的电压值已被磨掉,看不清楚。设问:大家对电压和电池已有所了解,能否确定这几节干电池的电压?此时展示材料:出示几种电表,让学生分辨。
总结:表盘上标有“A”的是电流表,表盘上标有“V”的是电压表。
活动2: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电压表,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讨论从电压表能获取哪些信息?
总结: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0~3V和0~15V,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1V和0.5V。
活动3:出示课件,根据学生从电压表所获取的信息,分析出所展示的电压表的示数。
总结:读电压表的示数时,首先看接入的量程,然后再看指针所在的位置,根据分度值的大小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活动4: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出桌面上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小组之间先交流讨论如何连接电压表?选择哪一个量程?接线柱如何连接?
教师活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引导学生类比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说明书中的其他问题,教师注意参与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见解新颖的同学注意让他在全班同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用课件展示)①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并联;②红接线柱(“+”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线柱)接负极;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④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要选择大量程。
用口诀来帮助记忆:“二要、一不、二看清”。“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板书设计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电源与电压
探究电压产生的原因
2.单位
3.常见电压值
怎样测量电压
认识电压表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另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在复习电流表使用的过程中引进电压表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