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节选)》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节选)》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09:33:05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雷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明确《雷雨》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 2. 围绕表演任务,进一步深入研究剧本。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在单元比较中认识《雷雨》价值。
教学难点: 为舞台表演选择、修改剧本。
教学过程
现在学校举行艺术节,班级决定参演课本剧。如果你代表班级出演,本单元三篇作品,你会选择哪一篇作为表演底本? 任务一:比较单元篇目,明确单元定位 任务情境:班级决定参演课本剧。如果你来出演,你会选择本单元三篇剧本中的哪一篇?请结合台词特点和舞台说明陈述推荐理由。 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初步看出,《雷雨》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长处,也借鉴吸收了西方古典戏剧的表现技巧,在戏剧单元起到前后关联的枢纽作用,学习好这一篇,就打通了现代话剧与传统戏曲、外国话剧的屏障。 任务二:比较戏剧冲突,选定表演内容 任务情境:由于参演课本剧班级数量增多,学校限制表演时间为10分钟内。请合理选择内容,或在尊重原著前提下合理修改。 作为编剧,你如何处理? 明确:剧作家在处理任何一种戏剧冲突时,都不会忽视一个原则——戏在内心。比利时著名剧作家梅特林克和我国的戏剧评论家谭霈生都认为戏剧内部的、心理的冲突,比外部的、形体的冲突更重要。也就是说“内心戏更有戏”。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更集中,人数众多,群众参与面广。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中内心戏更多,更有表演的张力,参演人数少但难度大。 编剧要根据班级情况做出选择。 任务三:比较版本差异,体悟形象感情 对于经典话剧,修改是一件非常审慎的事。听一听2005年北京剧院明星版话剧《雷雨》片段,对应内容是书上27页内容,请同学们画出修改的台词,思考修改前后内心戏有何不同? 聚焦:1、增删大不同 删除的第一句话是“——老爷没有事了?”,05年剧院版和79年人艺版都删掉这一句,删掉对鲁侍萍人物形象有影响吗? 明确:(1)不删除,表明鲁侍萍期待发生点什么,有对周朴园没有认出她感到失望、不甘。也可能是出于下人的习惯,说明三十年前的生活对她影响极大。 删除,表现出鲁侍萍想要隐藏自己身份,急于离开,使感情表达更合理。 2、看明星版《雷雨》片段,探究鲁侍萍是否想与周朴园相认? 鲁侍萍真正见到周朴园,仍然会有一定的期待,毕竟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即使对周朴园一次次回避感到失望,仍不断试探,希望找到原谅周朴园的理由。 小结:从时间上看,鲁侍萍先是隐藏身份不愿相见,后又不断试探乃至承认,鲁侍萍的心理是矛盾的纠结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课下观看明星版《雷雨》与黄梅戏版《雷雨》,试着用本地方言表演,注意增加适当的动作,充分表达人物内心。期待同学们的精彩演出。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雷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人物关系,初步了解剧本内容。 2. 通过阅读品味,把握台词的动作性与个性化。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梳理人物关系图
教学难点: 戏剧台词的动作性与个性化。
教学过程
导入:巴金说:《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这说明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具备一般叙事作品独立的鉴赏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 如果要将《雷雨》搬到舞台上,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任务一:绘制人物关系,把握戏剧冲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作为读者,首先要弄清楚剧本的人物关系。 请同学们围绕节选主要人物,绘制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繁漪_________周朴园_________鲁侍萍__________鲁贵 周冲_________周 萍_________鲁大海__________四凤 明确:《雷雨》主要展现了两个家庭的人物冲突。周冲是周朴园与第二任妻子繁漪的儿子,周萍和鲁大海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儿子,四凤是鲁侍萍与鲁贵的女儿。这其中关系比较特殊的周朴园与鲁侍萍既是旧情人,也是主仆关系;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父子关系,也有劳工矛盾。节选部分主要围绕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这背后既有新旧不相容的思想冲突,也有无法阻遏的社会冲突,同时也有情理纠结的自我冲突。 任务二:揣摩人物心理,品味戏剧动作 除了戏剧冲突,我们还要把握舞台说明和台词,这三者被称为“戏剧三要素”。 在曹禺的话剧中,戏剧动作不只包含着外部的、形体的,也包含着内部的、心理的。而且,从“动作”的真正含义来说,后者比前者要更丰富、更重要。 ——于海腾《浅谈曹禺剧作中的语言动作性》 结合语境,概括周朴园“哦”字背后的情感变化。 鲁侍萍 我倒是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①。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 周朴园 (苦痛)哦②! 鲁侍萍 ……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③。 鲁侍萍 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就活了。 周朴园 哦④,救活了?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⑤。 一个“哦”表现了周朴园由好奇、漫不经心到愧疚自责再到惊恐不安最后如释重负的情绪变化过程。这就是话剧《雷雨》台词的动作性。动作性不仅要求我们在表演中需要补充上相应的动作,也需要通过声音语调体现人物心理的变化。 任务三:体会人称变化,把握台词个性 台词的个性化指人物语言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年龄,出身,经历,文化修养,身份地位以及气质等,让观众具体形象到底认出他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 鲁侍萍在相见前后对周朴园的称呼也不一样,同学们找出来品味不同称呼表现了鲁侍萍对自己身份认识有何不同。 明确:前面一直称老爷、您,有一种疏离感,意在拉远距离,符合自己下人的身份;后面称朴园、你,显得亲切,关系亲密,是作为曾经的恋人身份平等对话。品味“你”字背后的感情。 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显然并不只是周一个人。“你们”是周家的人。具体说是周家老太太。在鲁侍萍眼里,三十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当年将梅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么多个的“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 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梳理人物关系,初步了解《雷雨》的戏剧冲突,通过比较,把握剧本作为文学样式的动作性与个性化两个特征。表演必须建立在充分读懂剧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物感情,表现戏剧冲突。以上所举例子只是剧本中很少部分,请同学们全面阅读剧本,揣摩人物感情,试着以相应的声音、动作表现出来,为真正走向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