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非洲灵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中非民间歌谣,带有领唱的无伴奏合唱,领唱部分复杂多变,伴唱音域较窄。《非洲的节日》马林巴、打击乐器演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歌曲,对三声部演唱方式有所了解,学习体验一领众和,并掌握非洲音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基本掌握各个音阶之间的关系,体验非洲歌曲的风格特点。通过欣赏歌曲,了解非洲主要乐器。通过聆听《非洲的节日》,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特点,知道马林巴、非洲鼓等乐器的形状和音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学唱的过程中,掌握好歌曲的音阶和音层的关系,以及非洲音乐的节奏、旋律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今天非常期待能跟同学们一起,走进非洲。说起非洲,彷佛充满着一股神秘感。 2、你印象中的非洲是什么样的?对非洲音乐了解有多少? 3、那上新课前我们进行一组节奏练习,请跟随老师一起来。(随着音乐教师打节奏,学生一起模仿) 在这片充满原始野性的大陆,诞生了火焰般跳跃的节奏,于是,这种节奏成了非洲音乐的中心。 【体验学习】 4、那同学对非洲有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来说一说。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组非洲图片,这是不是你印象中的非洲呢。(非洲的风景、非洲是黑人的故乡、动物的王国,丰富的非洲美食) 5、师出示图片解说,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这里有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这里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这里有储量惊人的矿藏;这又是一个贫困的大洲,长期的殖民统治、政局动荡不安、过重的人口、蔓延的疾病 ,使它成为经济水平最落后的大洲。但是,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歌唱、鼓乐、舞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透过镜头你看不到他们的悲观,却能切身感受到他们与自己命运抗争的积极人生态度,用音乐诠释着他们的快乐,微笑着迎接现实和未来。 7、什么是非洲音乐呢?通常指的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传统音乐,也叫“黑人音乐”。 【歌曲教学】 8、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非洲歌曲,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老师有个要求,请带着这几个问题,初听歌曲。 问题设计(1)、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旋律起伏很小、不断重复 (2)、这首歌曲有没有伴奏? 没有 (3)、这首歌曲共有几个声部? 3个 9、阿伊亚这首歌曲,属于无伴奏三重唱,没演唱形式为无伴奏女声三重唱。全曲没有语义性的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和思念的情感。 10、同学们对哪一句印象比较深?可以模仿出来吗?哼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 【深度实践】 11、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回答以下问题。整首歌曲采用了怎么样的演唱方式?(有领唱 重唱 伴唱) 12、我们将这种演唱形式称为“一领众和”,带有领唱,伴唱部分又不断重复的演唱形式,是非洲民间歌谣中的一种独特演唱形式。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一领众和音乐) 13、我们一起体验下非洲的斯瓦希里语呼号,这种一领众合的欢迎仪式。老师说啊酷盼达,几啦哇。同学们回到,啊酷盼达……我们试试看…… 14、同学们掌握地非常快,这首歌曲旋律也是朗朗上口,一起跟着音乐演唱吧。老师给你们伴唱。 【欣赏体验】 15、同学们,非洲节日到来又是什么样的呢?聆听音乐《非洲的节日》并观看视频。(短句重复) 第一段:马林巴与打击乐器合奏,奏出热烈、欢快的音乐; 第二段:以第一段马林巴演奏作为背景,女声演唱流畅、质朴的旋律; 第三段:马林巴和打击乐器合奏。 16、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情的非洲,带大家一起认识下,非洲乐器马林巴,马林巴,为打击乐器的一种。是木琴的一种,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产生旋律,但琴键较木琴阔,音域较广,音色冰凉,也有较多特殊打法。 17、欣赏马林巴和鼓乐表演。 【总结深化】 18、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欣赏了三声部无伴奏合唱,还认识了非洲乐器马林巴。音乐源自生活,非洲音乐以其特有的风格影响着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