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回忆100以内数加、减的计算知识。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扫除计算上的障碍。 2. 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整理与复习,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关联,激发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学会分类归纳,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1. 分类归纳并整理出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名校金课,我是鲁迅小学人民路校区的谢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汇报时不会完整表述,比较零散。学过的知识有:是的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小括号,解决问题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将本单元的知识有序清晰地呈现出来,全面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在比较中理解加减法算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9“整理和复习”第1题。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79页第一题,你能快速算出下列算式的得数码?请同学们观察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1)指名学生快速算出得数。 (2)师:请同学们观察所给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有同学发现了第一行的第一个加数都是57;第二行的第一个加数都是75。 预设2:不错,还有吗?是的我们可以发现了每组中的第二个加数都一样。 预设3:还有的同学发现了第一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第二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三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反馈并注意给予恰当的评价。 师:请同学们观察题中6个算式,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请说明理由。 我们先看到第1组算式57+2这里的7和2都在个位上,所以57+2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75+2呢,这里的7在十位上,所以不能和2直接相加,两位数上的个位是几,二就和几相加,所以75加2中是5和2直接相加。 再看到第2组算式,57+20 ,7在个位上,2在10位上,所以不能直接相加,那么72都在十位上,所以75+20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 观察57+2和75+20我们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9和75+9的。计算57+90,我们把57分成50和7,先算个位上的7+9=16,再算50+16=66,所以57+9=66。计算75+90,我们把75分成70和5,先算5+9=14,再算70+14=84,所以75+9=84,在计算这样的进位加法时,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如果满10就要向十位进1。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结合题目中的第一、二组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对比57+2和75+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意思即可,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9和75+9的? 【学情预设】学生计算57+9时,可能会说先算7+9=16,再算50+16=66;计算75+9时,先算 5+9=14,再算70+14=84。 2.课件出示教科书P79第2题。 (1)开火车口算。接下来几道减法算式你会算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师: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说一说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呢? 我们先看到第1组算式57减2,这里的7和2都在个位上,所以57减2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75-2,这里的7在十位上,不能和2直接相减,75个位上是5,所以75-2中是5和2可以直接相减。 再看到第2组算式,57减20,7在个位上,2在十位上,所以不能直接相减,75-20,7和2都在十位上,所以75减20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观察57-2和75-20我们可以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减9和75减9的。57-9时个位上的7-9不够减,我们把57分成40和17,先算17-9=8,再算40+8=48,所以57-9=48。计算,75-9时,个位上的5-9不够减,我们把75分成60和15,15-9=6再算60+6=66,所以75-9=66,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退位减法时,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就要从十位退一再减。 【学情预设】学生会结合题目中的算式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对比57-2和75-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意思即可,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 (3)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9和75-9的? 【学情预设】学生计算57-9时,可能会说先算17-9=8,再算40+8=48;计算75-9时,先算15-9=6,再算60+6=66。 【设计意图】结合典型的口算题目,激活已有的经验;结合实例回答问题,回顾计算方法;在比较、说明理由的过程中,加深对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明确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4)对比观察题中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它们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等等。 3.课件出示教科书P79“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我们再来看第三题,观察这四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的观察角度不一样。 预设1:我们发现第一行的算式没有小括号,第二行的算式有小括号。 预设2:我们发现第一行是不含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算式,第二行是含有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算式。 师:那么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请在先算的算式下面画横线。 【学情预设】第一行是不含小括号的连加、连减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二行是有小括号的连加、连减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真不错,赶紧动笔算一算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 师小结:像这样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同学们你们算对了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比较不含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突出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同时对运算规律有所感悟。 三、结合实例,回顾整理 1.复习连加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79“整理和复习”第4题。 (1)认真读题,获取信息。复习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我们再来复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获取的信息有: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一共有4串香包,每串有3个,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个香包? 学生交流后让学生完整地说一次。 (2)尝试解答并交流。 师: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答,完成后交流。 【学情预设】相同加数个数增加到4个,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预设1:可以像这样通过数一数来解答,3个3个地数,3,6,9,12一共有12个香包。 预设2:列表解答。还可以列一下表格,1串有3个香包,那么2串就有3+3=6个香包,3串就是6+3=9个香包,4串就有9+3=12个。 预设3:列算式:也有同学选择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解答,每串有三个香包,有这样的4串,也就是把4个3加起来:3+3+3+3=12(个) (3)师:那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可以怎样检验呢?是的可以检查一下解答过程,看来大家都能顺利解决同数连加问题了。 【学情预设】检查一下解答过程。 【连加的问题,真不错。解决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