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7 10: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堂小练.
课堂总结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地质构造与地貌.
课程目录
知识框架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褶皱的概念及形态
·褶皱的判断及应用
·断层的形成及概念
·断块山的应用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山地的特点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
·山地影响交通线路分布
·山地影响交通线路的延伸方向
第 二 节 构 造 地 貌 的 形 成
知识分享
请说一说你了解的名山。
问题探究
你了解的名山都是怎么样出现在地球表面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科学的解释又是什么?
(一)褶皱
1.褶皱的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探究一:探究褶皱及其形成过程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成因:内力挤压
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
辨别:
①从形态看: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②从新老关系看: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③从地貌看: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主题:构造地貌航拍之旅---构造地貌的形成
导入情境:暑假,新疆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几位老师和同学,开启筹备已久的构造地貌无人机航拍之旅。我们一起起程,去看看什么是构造地貌。
【第一站】:探究小队中的一名队员收到好友小丽发来的一幅图片,由图并不能看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甚至地形倒置了,同学们开始讨论起来:“为什么背斜成谷了呢?”
1. 想一想,为什么背斜成谷了呢?
2. 尝试阐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探究一:探究褶皱及其形成过程
【合作探究】
2、褶皱的基本形态
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
背斜( 拱起)
向斜( 弯曲)
一、地质构造和地貌(褶皱山)
向上
向下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___力作用

地形倒置(外力充分侵蚀后)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 ,岩石 ,易被侵蚀)
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受 ,岩石 ,接受堆积)
张力
破碎
挤压
坚硬
内力作用+外力侵蚀
探究二:探究断层及其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什么是断层?断层是如何形成?它的位移方向有哪几种?
【情景2华山站】第二小队用无人机先后拍摄华山及北侧的渭河平原,华山断块山林立,渭河平原地势低平,队员查询资料后发现,从地质构造上,两地属同一断层,但因为运动方向的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地貌景观。
断层概念:当岩层受到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1.概念: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断开,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破裂的原因? 判断断层的关键?)
节理(破裂)
断层
一、地质构造和地貌
(二)断层
岩层不连续
(二)断层
(1)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断层
(2)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的断层
两断层之间相对上升处为地垒,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两断层之间相对下降处为地堑,常形成构造盆地、谷地或低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地垒
地垒
地堑
2.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地貌景观(断块山)
水平位移的断层可能会切断原来的地形单元和改变河流流向
沉积了大量地质时期以来的海洋生物
正断层:断层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产状一般较陡,以60°左右者较为常见。
逆断层:逆断层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走滑断层: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位移的断层。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常称为走向滑动断层。
断层分类:而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以下几类。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密度
水 石油 气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水利专家
采石场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修建
水库、大坝
采石
修建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角色
任务
选择位置及原因
提示
安全性
岩石的坚硬程度
隧道结构和安全性
三者
密度
地质构造的实践运用
活动2
石油、天然气
背斜
向斜
地下水
岩层受张力,岩质疏松,易开采
背斜顶部
断层处
岩层破碎,易开采
岩层受挤压力,岩质坚硬,可承受静水压力
向斜
岩层呈天然拱形,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背斜
隧道工程宜选址于背斜,而不应选址于向斜,避免渗漏。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此处岩石易破碎,不宜在此处建水库大坝。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利用背斜可找油、找气
第 二 节 构 造 地 貌 的 形 成 地 质 构 造 与 地 貌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采石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汇集水流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隙易被蚀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道路、桥梁、水库等工程需回避的地方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
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回答3~4题。练习册p127
3.该地质剖面景观图的地质
构造类型是(  )A.背斜 B.向斜C.断层 D.褶皱4.下列地形与图中右侧乙岩层
所在岩块成因相同的是(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C.华山 D.富士山
解析:3.C 4.C 第3题,图中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说明其原为同一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岩层之间出现断裂并有错动,说明该地质构造为断层。第4题,图中右侧乙岩层所在岩块位置出现了上升现象,在断层构造中相对上升的岩体会发育成山岭或高地。选项中只有华山的形成与岩体相对上升有关。
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0~11题。
10.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
的是(  ) A.① B.②
C.③ D .④11.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
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
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解析:10.D 11.C 第10题,根据沉积岩的形成顺序可知,通常情况下下部的沉积岩先形成,上部的沉积岩后形成。图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积岩④,后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地应力足够大时发生断裂,形成断层①,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③。第11题,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先遭受侵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砂砾石层。
第 二 节 构 造 地 貌 的 形 成 板 块 运 动 与 地 貌
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组成:地球的_______圈划分为____大板块。板块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板块不同的运动方向会形成怎样的地貌形态?
岩石







【小组合作】
思考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褶皱山脉
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①碰撞
(消亡边界)
形成裂谷、海洋、海岭(海底山脉,如果在海洋中部也称为大洋中脊)、断层
②张裂
(生长边界)
2.板块运动与地貌
科迪勒拉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红海



海岸山脉
大洋中脊
褶皱山系
海沟
火山
海沟和海岭是板块的分界线
断层
判断以下红点所指处分别是什么地貌?
大洋中脊形成(离散型大陆边缘)
大陆裂谷
地幔柱
大洋盆地中呈狭长绵延的海底山脉为海岭,其由一系列呈串珠状或众多密集的海山、海丘组成,其延伸长度一般为数千公里,宽100~200km。海岭的形成由于海底板块的张裂,使得下方岩浆上升,形成海底系列火山,最终形成海岭。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板块运动
张裂
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图示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
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B.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在M半岛附近C.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之间的张裂地带D.M 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会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1.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A正确;M位于阿拉伯半岛,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不在阿拉伯半岛,它们位于印度半岛以北,B错误;东非大裂谷主要位于非洲板块内部,C错误;M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主要是红海和亚丁湾,没有形成山脉、岛弧、海沟,D错误。故选A。
2.观察图中所示的板块边界类型,判断下列哪个岛屿也位于这种边界类型的板块交界处 (  )A.太平洋西侧的日本本州岛 B.中国大陆东南部的台湾岛C.北大西洋中的冰岛 D.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
2.解析:从图中看两个板块相离运动,属于生长边界。太平洋西侧的日本本州岛和中国大陆东南部的台湾岛属于板块相向运动的消亡边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属于生长边界,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位于板块内部。故选C。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练习册p40
断层面(斜面)的上、下部岩块分别叫上盘、下盘,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为正断层。图1为台湾岛及周边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A、B沿线地形地质剖面简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1虚线处板块边界类型及海底地形分别是(  )①消亡边界  ②生长边界  ③海岭  ④海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图2中有可能属于正断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7.B 8.A 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靠近陆地的一侧形成岛弧,近海一侧,形成深邃的海沟,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第8题,根据材料,正断层为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由图2可知,丙、丁为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乙为下盘相对上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甲为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为正断层,A正确,B、C、D错误。
地质历史时期,巴塔哥尼亚地区火山活动频繁。下图左为巴塔哥尼亚位置图,下图右为该山区某堆积地貌中颗粒物分布示意围,该颗粒物大小不均,杂乱无章地堆积。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巴塔哥尼亚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火山活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7.由右图堆积物可推测该地貌类型是(?????)
A.冰川堆积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堆积地貌 D.海浪堆积地貌
C
A
第 二 节 构 造 地 貌 的 形 成
1.山区交通运输要考虑哪些因素?
交通运输
自然条件
(限制性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决定性性因素)
科学技术
(保障因素)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原则——低、高、大、小
成本低
山区线路地势起伏要小,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减少隧道修建量;平原道路要直,桥梁少
安全性高
山区线路避开陡坡、陡崖、地质条件不稳定地区;平原避开沼泽区
经济效益大
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与高速公路以直达为主
生态破坏小
平原少占好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保护;避开生态保护区与生态脆弱区
公路选线的过关技巧
第 二 节 构 造 地 貌 的 形 成
(2020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解题技巧:
①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
②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受到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