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全国视野下的创新考法
24
材料分析题
飞檐,常被称为飞檐翘角,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形如飞鸟展翅,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图1为飞檐景观图,图2为普通屋顶光照原理图和飞檐屋顶光照原理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的主要设计目的是 (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C.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东北地区的飞檐长度都较短,能够更好地 ( )
A.排泄雨水 B.遮阳纳凉
C.美观协调 D.减少积雪
C
D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大暴雨说来就来了!随着狂风吹过,雨帘就从山后漫过来。顷刻就把天地间变成白茫茫一片。妖艳的闪电不时在空中曲折地划过;雷声和狂风暴雨搅在一起,震耳欲聋。”
——摘自《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
——摘自《平凡的世界》
材料三:“到处都在打坝,修梯田,垫河滩,甚至把整座山都炸掉,修建‘人造小平原’……当你看见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掉;或者像做花卷馍一样,把梯田从山脚一直盘到山顶……”
——摘自《平凡的世界》
材料四:图3为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图4为黄土高原景观图。
(1)“大暴雨说来就来了……雨帘就从山后漫过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季,反映了该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降水特点。(4分)
(2)材料二中作者在描写黄土高原时,体现其地表特征的词语是 、 。(4分)
夏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沟壑纵横
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3)文中提到在黄土高原上广泛打坝、修梯田、建“人造小平原”的做法,你是否赞成?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6分)
不赞成。理由: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透水性强,易崩塌,且土壤贫瘠,不适宜广泛打坝、修梯田;②建“人造小平原”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4)近几年,黄土高原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水土流失大大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现在的黄土高原与《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景象有哪些差异?(6分)
①山坡上种满了果树和护坡林;②地表沟壑减少;③黄河变清澈。(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地理实践题
在云南省蒙自市一处十多米高的烟囱里,某摄影师将镜头垂直向上对准烟囱口,成功拍摄到太阳经过的画面。读图5和图6,完成 4~5题。
4.蒙自市位于 ( )
A.兰州市的正北方向 B.中纬度地区
C.我国的西北地区 D.北回归线附近
D
5.该摄影师拍摄到太阳经过烟囱口画面的时间是 ( )
A.夏至日清晨 B.夏至日正午
C.冬至日清晨 D.冬至日正午
B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某校开设“制作等高线纸质立体模型”地理实践课。课堂上, 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了等高线立体模型(图7),并用它识别山体部位, 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1)请你按照制作模型的正确顺序对下列几幅照片进行排序:
。
②⑤③⑥①④
(2)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绘制等高线过程中需注意 。(多选)
A.圆锥体应水平放置在桌面上
B.每块橡皮擦高度相等
C.绕模型画出螺旋上升的线
D.铅笔水平放置于橡皮擦上
ABD
(3)俯视模型(图8),下列关于甲同学读出的山体部位及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
B.②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
C.③为缓坡——等高线比较稀疏
D.④为山峰——等高线数值四周大、中间小
D
主题探究题
7.青岛市某中学某班的同学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搜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的探究学习。全班同学分为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搜集我国典型地区的资料,以幻灯片(PPT)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服饰组的同学分别从原料、样式、穿法等方面介绍了藏袍(图9)。
(1)藏族人民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通过藏袍的原料可以看出当地农业以 为主。藏袍独特的穿法适应了当地 的气温特点。
畜牧业
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
材料二:饮食组的同学从饮食的材料、口味、做法、菜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图10)。
(2)四川盆地属于 (填气候类型),冬暖夏热,降水丰沛,光照不足,冬春多雾,这是由于该地的地势特征是 。
(3)南方地区 ,湿气易集中,难散发。为了驱寒祛湿,川菜以麻辣为主要特色。
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周高、中间低
湿热
材料三:民居组的同学分两小组,分别从民居的建筑材料、外形、结构等方面介绍了“干栏式”民居(图11)和家乡的“海草房”民居(图12)。
图11
图12
(4)据图11中的信息判断,“干栏式”民居大多分布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以适应当地 的气候特征。
南方
湿热
(5)山东胶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速较大。“海草房”屋脊高高隆起,左右倾斜约50°角,有利于夏季 。“海草房”就地取材,多用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墙壁厚,冬季可以 。为了抵御 ,“海草房”的屋顶上特地覆盖一层更厚的海草,一层压一层,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
排泄雨水
防寒保暖
大风
(6)探究结论:我国服饰、饮食和传统民居的地区差异都深受当地 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气候
非教材区域分析
(全国视野2023·湖南邵阳一模)位于南非南端的海滨城市开普敦曾多次被评为全球宜居城市,现在却面临严重的缺水危机,大旱肆虐,水库干涸,城市供水告急。图13为南非开普敦市地理位置图,图14为开普敦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8~9题。
8.开普敦严重缺水的原因可能有 ( )
①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②临近海洋 ③深居内陆 ④人口增长快,需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9.下列做法中,有助于缓解开普敦城市供水压力的有 ( )
①淡化海水 ②节约用水 ③浪费水源 ④大水漫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奥地利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森林王国”(森林覆盖率46%,位居欧洲第三)、“滑雪胜地”“音乐之邦”等诸多美称。
材料二:奥地利拥有 800 多个滑雪场、总长超过2万千米的雪道,是冰雪运动项目的世界强国和欧洲最受欢迎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之一。
材料三:奥地利哈尔施塔特小镇临湖而建的木屋错落有致,该镇因其湖光山色、特色建筑、古老的盐矿遗址等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四:奥地利地形图(图15)和哈尔施塔特小镇景观图(图16)。
(1)描述奥地利的地形地势特征。(6分)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南(西南)高北(东北)低。
(2)位于多瑙河河畔的维也纳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分析维也纳古城的形成及发展优势。(6分)
①地势相对低平开阔,方便耕作和古城建设;②河流汇集,为居民提供水源;③便于发展内河航运,交通便利。
(3)从地形角度分析奥地利成为“滑雪天堂”的原因。(4分)
①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海拔高,冬季气温低,积雪时间长;②地势起伏大,有天然坡面,适宜建造滑雪场。
(4)分析造成哈尔施塔特小镇木屋错落有致的原因。(4分)
①位于山脚,依山傍湖,面积狭小,建设用地有限;
②地势起伏大,沿山坡错落修建。
教材母题变式题
(教材母题·粤教人民版七下改编)2023年3月20日,日本某地(35°36' N,140°07' E)发生4.7级地震。图17为世界板块分布及日本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图17
11.此次地震发生地最接近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B
12.日本地震多发,是因其位于 ( )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太平洋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C.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处
C
13.开展预防地震灾害应急疏散演练时应 ( )
①争先恐后 ②有序疏散 ③听从指挥 ④严防踩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教材母题·人教版八上改编)中国高铁迅猛发展,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读中国高铁网中长期(2030年)规划示意图(图18),完成14~16题。
图18
14.与传统铁路相比,高铁的突出优点是 ( )
A.机动灵活 B.运量更大
C.运费更低 D.速度更快
15.影响我国高铁网络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经济 D.环境
D
C
16.我国高铁快速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
①促进人流、物流的快速运输 ②助力沿线经济发展
③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④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7.(教材母题·湘教版七下改编)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9)、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图20)和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图21),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简述悉尼的气候类型及珀斯的气候特点。(4分)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试分析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具有古老性的原因。(4分)
①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极其缓慢;②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天敌少。
(3)简述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条件。(6分)
自然条件:①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迎风坡降水多;②中部为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③西部为高原,地势宽广平坦;④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
社会经济条件:①澳大利亚港口运输发达;②羊毛及羊肉市场需求量大;③养羊技术发达。
(4)简述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①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②港口优良,交通便利;③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④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就业机会多。(任答三点即可)
全国真题改编广东模式
18.(全国视野2023·江西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类型多样。平原地区夏季温暖多雨,沃野千里,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高,大量粮食外运,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开展了林下种植、养殖等农业经营活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三江平原新建了许多国有农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材料二:图22为东北地区略图,图23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环境变迁调查报告。
(1)判断甲、乙两地中最适合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地区,并说明理由。(4分)
甲地。理由:甲地位于大兴安岭山区,森林面积广阔。
(2)从地形、气候等角度简述东北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原因。(4分)
地形:东北地区主要位于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辽阔。
气候:大部分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季风区,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
(3)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6分)
①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②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国家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
(4)分析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在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6分)
①涵养水源;②蓄洪防旱;③调节气候;④维护生物多样性。(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