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18: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一篇融记叙、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的经典文言散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邓老师的设计以读为线,设置“初读”“寻读”“品读”“研读”四个活动,逐层深入,旨在让学生从叙述中感悟情感,在景语中感知情感,在抒情议论中与文共鸣,最后又以知人论世解读文章的言外之志,从而完成了散文鉴赏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目标。尤为巧妙的是,邓老师以意率文,用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文言词句的理解,很好地处理了文言和文章层面的学习。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到岳阳楼,我想到了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三大名楼,除了自身的地理位置重要、景观独特之外,古代文人骚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让这三大名楼名声远扬。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景色令人神往;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这美名已经传达了咱们延安。宝塔山下的摩崖石刻不知大家见过没?
一、初读课文,明确位置(1.2段)
今天我们学习的对象是岳阳楼,请大家读课文,根据文章线索,探究岳阳楼的位置。
1.教师范读。
2.师生共读,学生练读。
3.抽查读1.2段。
明确:
线索一:“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巴陵郡,古郡名,今湖南省岳阳市。
线索二:“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临洞庭湖。
线索三:“衔远山,吞长江”,扼长江。
线索四:“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洞庭湖向北连通长江,向南连通湘水。
总结: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依山傍水,横贯东西,连通南北,交通便利。所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二、温故知新,明确文体
1.联系学过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探究文体“记”。(内容?表达方式?)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也就是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进而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
2.寻读课文,归纳内容
(1)自读课文,文章写了岳阳楼的哪些方面?
(2)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写了什么?为什么?
写了登楼所见的洞庭湖景色。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哪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样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用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的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三、品读课文,领略美景(3.4段)
1.自由朗读3.4段,小组合作讨论。结合课后第一题,探究语言美的表现?
明确:第一,大量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第二,骈散结合,骈句的节奏感、散句的错落有致。整齐灵活,简洁流畅,文质兼美;第三,大量双声叠韵词语,声音波澜起伏,富有音乐美。双声词语:潇湘、淫雨、隐曜、满目、游泳。叠韵:远山、长江、万千、静影、锦鳞。
2.男生、女生分别读三四段,写了洞庭湖什么天气的景色?观景者的感情如何?
明确: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洞庭风雨图,洞庭春晴图。
3.我来写美景,我来画美景
根据文本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或者用现代汉语书写洞庭湖的美景,或者用图画再现洞庭湖的美景。
四、研读课文,理解情怀(5段)
1.齐读第5段,寻找有几种类型的人?
①古仁人,②二者(迁客骚人)
2.这两类人的览物之情有何不一样?
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大我”的情怀。
②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是“小我”的抒情。
总结:“小我”的抒情重在关注自我感受、自我喜乐。“大我”的情怀就是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
3.作者的言外之意?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我的情怀与“古仁人”一致。
资料拓展一:范仲淹,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和母亲四处迁徙,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屡遭贬谪,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从未改变。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资料拓展二:《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