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笔下的小人物——让我如何不想她《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 夯实文学常识,了解鲁迅其人其事。
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文章围绕阿长分别写了几件事情。
3.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4.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以及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1.全面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3.对阿长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解: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
2.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自主预习导学内容】
1.注音写字
掳去( ) 震悚(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 惧惮( ) 粗拙( ) 疏懒( ) 惊骇( )憎恶( )
惧惮( ) 孤shuāng( ) pī( ) 雳
2.文学常识填空。课文选自 集《 》,作者鲁迅,原名 。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
3.整体感知
⑴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 哪些略写?哪些详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
详写:
原因:
⑵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⑶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3.当“我”听到阿长买来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自主导学阅读答案
【整体感知】
⑴ 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谋死“隐鼠”、说话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懂许多规矩(如道恭喜、吃福橘等)、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后三件事详写;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⑵ 淳朴、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⑶ 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
【合作探究】
1.①文中抑笔较多,既然又“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当然不能用“妈妈”称呼
②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这样写显得亲切些。
2.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了更好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表达主题(对阿长的敬意和怀念)。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
4.因为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对阿长的崇敬和怀念;作用是点明中心。
【教学过程】
一、大人物导入
1.引出大人物
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这么一个人,他以笔为枪,只为了救助国人的精神。有这么一个人,他也温情脉脉,思念着儿时的人,事,物,让思绪流淌于笔端……他是谁呢?
明确——大人物是鲁迅。
2.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别名:周樟寿。1881年9月25日生人,卒于1936年10月19日,享年55周岁。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作者生平
鲁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周福清是进士,在北京任官员。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鲁迅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老二周作人,老三周建人。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私塾三味书屋。
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祖父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使他得以活命,于是家道开始衰落。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都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对于鲁迅的一生,有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去日本留学。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他热爱学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渴求通过学习获得改变旧中国现状的能力。但是,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
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1909年鲁迅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留日生涯,回到故乡。
1912年5月,鲁迅北上,开始了北京长达十四个春秋的生活。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
1912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故事新编》等。
1927年10月8日,鲁迅在广州与许广平结婚。1929年,儿子周海婴在上海出世。
1935年,鲁迅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加上国内斗争日趋紧张。苏联作家几次邀请鲁迅去黑海养病,鲁迅都拒绝了:“我并不怕敌人,敌人怕我。我离开上海到莫斯科,只会使敌人高兴。我知道苏联同志爱惜我,但我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就这样鲁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4.作者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另外还有十多部杂文集。
二、回顾所学——《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一共10篇,1926年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他在《朝花夕拾 小引》中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作者所经历过的旧事,像花瓣一样散落在土壤上,现在把这些“花瓣”拾起来。这不就是像早晨的落花,到了傍晚才去把它拾取起来吗?故名为《朝花夕拾》。
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 一八惨案,鲁迅愤怒写下《纪念刘和珍君》,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于是便想起了往事,写下了《朝花夕拾》。
三、走近长妈妈
1.回忆引入长妈妈。
让我如何不想她?鲁迅,后来时时怀念的她,是谁呢?
其实,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时时思念之人——
现在想起来是谁了吗?——长妈妈。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走进鲁迅眼中的阿长,去看看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2.了解长妈妈其人
阿长,出生年月不详,卒于1899年。鲁迅称她为长妈妈,她也是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3.明确长妈妈其事
提问:在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都写了哪些关于长妈妈的事情?
明确:本文一共写了关于长妈妈的七件事情。
他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以及她的外形,第二,他写了长妈妈的说话切切察察,喜欢限制“我”的行动,还喜欢“告状”。第三,他写了长妈妈謀死“我”的隐鼠。第四件事,写了她的睡相不好,睡觉喜欢摆成一个大字,第五件,她懂得许多的规矩,比如过新年的礼节,像道恭喜,吃福橘等。第六件,讲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第七件事是为鲁迅买《山海经》。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最重点详写的是买山海经。而相对而言,后三件事是详写。这三件事最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鲁迅的心,导致鲁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4.明确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明确:能够突出中心的内容详写,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情不写。
5.知其事明其性格特点。
提问:通过阿长的这些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明确:1)从她切切察察的毛病,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她“饶舌多事”,也就是讲八卦的;2)从她不怎么好看的睡相,可以看出她“粗俗,不拘小节”的性格;这两件事,都令我不大佩服她。3)从她令人厌烦的规矩,其实,可以看出她本性善良、真诚;但是,我却是不耐烦,不喜欢的。4)从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则体现了她的无知、淳朴;让我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5)她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体现了她对我的关心和疼爱。这也使得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
6.明确作者情感变化:鲁迅对阿长的感情是由从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
7.明确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插入小视频解释先抑后扬的写法)。
四、明确细节描写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第19--29自然段。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同学们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鲁迅描写阿长运用了外貌描写,比如: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
动作描写,比如: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
语言描写,比如: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通过这些描写来展示阿长对一个孩子的事情很上心,她热情地帮助我完成了别人不愿意做也不可能做的事情。所以对于阿长,鲁迅是很感激的。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眼中的阿长——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的形象,从阿长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比如她的她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她也是淳朴、宽厚、热情的,比如她给我买山海经。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阿长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
五、课堂小结
通观这篇文章,鲁迅写阿长用到了三种写作手法:1.欲扬先抑的手法。2.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写作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阅读文章吗,理解文章,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我们在写作方面应该学习的地方。
六、阅读延伸
1.当“我”听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名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明确: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震惊之情比作遇到了一个霹雳。
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结尾一句是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怀念之情。
七、布置作业:请你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写一两件事,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哦,字数就在300字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