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自相矛盾 2课时 分层作业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自相矛盾 2课时 分层作业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19: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辨字组词。 吾( ) 佛( )陷( )扶( )茅( )誊( ) 悟( ) 拂( )舀( )夫( )矛( )誉( )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其人/弗能应也。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______________ (2)誉之曰 誉:______________ (3)物莫能陷也 陷:______________ (4)或曰 或:______________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以:______________ (6)其人弗能应也 应:______________ 4.下面选项中的“之”与其他三项中的“之”意思不相同的是( ) A.誉之曰 B.以子之矛 C.不可陷之盾 D.无不陷之矛 5.下面对楚国商人“弗能应”的状态形容得最贴切的词语是( ) A.无言以对 B.不知所措 C.羞愧难当 D.惊诧不已 必做题 ★★★
提升类 6.《自相矛盾》一文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人夸耀他的矛是最锋利的,什么东西都刺得穿。 B.那个人夸耀他的盾是最坚固的,什么矛都刺不穿。 C.那个人答不上来是因为他太害羞,不敢反驳别人的话。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矛盾,互相抵触。 7.下列成语中,不是寓言故事的一组是( ) A.井底之蛙 B.女娲补天 C.画蛇添足 D.自相矛盾 8.翻译句子。 (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时期______家学派代表。讲的是一个卖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人,夸他的盾牌__________,又夸他的长矛___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会怎么样呢?”那个人答不上来了。 2.《自相矛盾》这则寓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我知道的寓言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做题 ★★★
拓展类 10.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几个第一呢?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1. 吾辈 佛像 陷阱 扶手 茅厕 誊写 领悟 拂意 舀酒 丈夫 矛盾 名誉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吾可以组词:吾爱、吾徒、吾人等。
佛可以组词:借花献佛、佛事、佛像、拜佛、佛学、佛典、佛经、佛门等。
陷可以组词: 陷入、冲锋陷阵、陷阱、凹陷、诬陷、沉陷、陷坑、攻陷、陷于等。
扶可以组词:扶手、搀扶、匡扶、扶正、扶鸾、扶贫、扶梯、扶摇、扶持、扶疏、扶植等。
茅可以组词:茅檐、茅草、茅茹、茅舍、茅土、茅茨、茅塞、茅庐、茅厕、茅屋、茅店等。
誊可以组词:誊清、誊写、誊拓、誊录、誊画、誊抄等。
悟可以组词:领悟、悔悟、醒悟、省悟、感悟、了悟、顿悟、体悟、彻悟、觉悟等。
拂可以组词:吹拂、拂过、拂尘、拂袖、照拂、拂逆、拂拭、拂晓等。
舀可以组词:舀酒,舀子,水舀等。
夫可以组词:丈夫、农夫、夫人、船夫、脚夫、病夫、火夫、武夫等。
矛可以组词:矛头、矛盾、矛弧、戈矛、矛戟、电矛等。
誉可以组词:荣誉、名誉、信誉、沽名钓誉等。
2.D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朗读时的节奏划分。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内文言语句谈谈朗读节奏的划分。
①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如“夫”、“盖”、“故”、“惟”、“自”、“至若”、 “若夫” 、“诚宜” 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②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 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③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④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⑤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⑥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⑦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总之,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
选项D正确划分: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 买 夸耀 穿透 有人 用 回答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鬻:卖。
誉之曰:夸耀说。誉:夸耀。
物莫能陷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刺穿。陷:穿透。
或曰:有人说。或:有人。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以:用。
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应:回答。
4.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A.“誉之曰”赞美他的矛说。“之”指代矛。
B.“以子之矛”用你的矛。“之”的。
C.“不可陷之盾”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之”的。
D.“无不陷之矛”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之”的。
5.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语句的体会。
楚国商人因为自己的话语前后矛盾而无法回答别人的提问,所以此时他的状态是无言以对。无言以对是指完全没有理由来用语言反驳。
6.C
【详解】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积累概括领悟能力。在学习重要注重课文内容的积累,能很好地领悟课文内容。
7.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识记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A 井底之蛙:出自于《庄子·秋水》中的寓意故事,主要讲述了很久以前,一只生活在废井里从没有跳出井来的青蛙,有吃有喝,觉得很满足。一天他好奇问路过的海龟天有多大。海龟告诉他天是如何如何广阔,青蛙不能理解海龟所描述的,总认为天只不过井口那么大。
B 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C 画蛇添足:出自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的《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人比赛画蛇,谁先完成谁就能饮酒。一人最先画完,沾沾自喜时见大家都没画完于是就给自己画的蛇填了四只脚,结果脚还没画完,别人就先完成了,他最后酒也没喝到。
D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的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楚国有个人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后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综上,不是寓言故事的一组是:B。
8.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那个人不能回答。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掌握重点字词。
(1)“誉”是“赞美”的意思;“坚”是“坚固”的意思;“陷”是刺破的意思。故句子的意思是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2)“其人”指那个人;“应”是回答的意思。故句子的意思是:那个人不能回答。
9. 韩非子·难一 战国 法 盾牌 长矛 坚固 锐利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 一个人的言行前后矛盾 说话,办事不要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详解】本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讲的是: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人,夸耀他的盾牌坚固,又夸耀他的长矛锋利,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那个人答不上来了。这个卖盾牌和长矛的人为了夸大自己的盾牌和长矛说了前后矛盾的话,令人发笑。因此要从中吸取教训:说话做事不要互相抵触、前后矛盾。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所以答案是:坚固 锋利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 说话做事不要互相抵触、前后矛盾,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如《伊索寓言》里就有很多故事,比如《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画龙点睛》《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10. 《诗经》 《孙子兵法》 《史记》 《西游记》 屈原
【详解】考查了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
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著。书中讲述了唐僧在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武艺的孙悟空以及好吃懒做但力气满身的猪八戒和诚厚老实、忠心耿耿的沙悟净的保护下,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第15课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②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鬻(yù):卖。②或:有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日(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这个楚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做题 ★★★
提升类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5.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先自度其足 ( ) ______________ 吾忘持度 ( ) ______________ 宁信度 ( ) 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_______同_______ (2)反归取之 _______同_______ 7.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1)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做题 ★★★
拓展类 10.展开想象,续写故事。(选做题) 楚人被那人一问,羞得脸都红了。回家后,他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改变了自己的营销模式。第二天,他会怎么做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1.C 2.因为楚人把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都夸大到绝对化的程度,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所以“其人弗能应也”。 3.卖矛的时候,可将自己的矛和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矛的锋利,也能证明自己的盾坚固。 4.我们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相互抵触。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A.正确。誉之曰:称赞他说。誉:称赞。
B.正确。于物无不陷也: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C.错误。吾矛之利:我的矛很锋利。利:锋利。
D.正确。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古文内容,其人吹嘘“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别人问他“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他无法回答,可知:这人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自然无法回答。
3.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找到文中楚国商人矛盾的地方,然后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注意避免说话矛盾。如:我会说:“我的矛和盾是世界上的绝配,我的矛除了我手里的这把盾,别的盾都可以刺穿,我的盾除了我手里的矛谁也刺不穿,所以两个一起买最好。”
4.本题考查寓言的启示。
本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世上不大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不要前后抵触,无法自圆其说。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5. duó 测量 dù 拿 dù 相信 6. 坐 座 反 返 7. 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8.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9.做人要学会变通,不能死守教条
【解析】5.本题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和多音字的掌握。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ù: 计量长短 ~量衡。[duó],推测;估计 揣~。测~。
①句意: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度:测量,读“duó”。
②句意: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持:拿。读“dù”。
③句意: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信:相信。读“dù”。
6.本题考查通假字的辨析。
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①句意: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坐通“座”,座位。
②句意: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何:为什么之:代词以:用句意: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②重点词有:及:等到市罢:集市散了遂:于是句意: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8.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积累。
解答这类题主要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做有心人,平时学习中多多积累。
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刻舟求剑、叶公好龙、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故事具体情节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抓住关键句子“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尺码,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0.第二天,楚人再次来到集市,举着矛和盾吆喝着:“大家快来瞧一瞧!我的矛可以刺破别人家的盾,我的盾可以抵御别人家的矛。你要是买了我的矛和盾,那就所向披靡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要注意消除矛与盾的对立关系,写的合乎情理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