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09:17: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第17课短文两篇——刘禹锡《陋室铭》
中国
01.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0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03.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04.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关于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刘禹锡
关于文体
课前探究
刘禹锡的《陋室铭》被称为“千古铭文”,是古代最杰出的铭文,说一说你理解的铭文是什么?
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有时也用来警诫自己,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一般形式短小、句式整齐。
Part 01
课文内容解析
《陋室铭》——刘禹锡
字词过关
重点生字读音


xīn




鸿





西

tái

hónɡ rú
shǔ
lòu
读音过关
朗读全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和断句,体会文章的立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音过关
朗读全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桌之间讨论,找到并圈出本文押韵的韵脚。
韵脚:
名、灵、青、丁、经、形、亭。
押 ing 韵
注意:韵脚是韵文中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翻译过关
朗读翻译全文
细读课文,逐字分析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捋顺全文,翻译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于
出名、有名
神异(形容词作动词)
斯 是陋室, 惟 吾 德馨。

简陋的屋子


品德高尚
翻译过关
朗读翻译全文
细读课文,逐字分析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捋顺全文,翻译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翻译过关
朗读翻译全文
细读课文,逐字分析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捋顺全文,翻译全文。
苔痕 上 阶绿,草色 入 帘青。
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
长到(名词作动词)
使……变绿
映入
使……染青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翻译过关
朗读翻译全文
细读课文,逐字分析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捋顺全文,翻译全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翻译过关
朗读翻译全文
细读课文,逐字分析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捋顺全文,翻译全文。
可以调 素琴, 阅 金经。
无 丝竹 之乱耳, 无 案牍之 劳 形。
调弄
不加修饰的琴
佛经
奏乐的声音
c
使……乱,扰乱
官府文书
体,躯体
使……劳累
翻译过关
朗读翻译全文
细读课文,逐字分析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捋顺全文,翻译全文。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打扰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翻译过关
朗读翻译全文
细读课文,逐字分析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捋顺全文,翻译全文。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什么
助词、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翻译过关
朗读翻译全文
细读课文,逐字分析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捋顺全文,翻译全文。
山不在于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打扰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Part 02
重点词语解释
《陋室铭》——刘禹锡
重点词语解析
古今词义大不同
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
今义:鸿雁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惟吾德馨
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1)细读课文,找出下面标注的字,结合当下语境,思考古今词义的不同。
重点词语解析
古今词义大不同
(2)阅读课文,找出“无丝竹之乱耳”和“何陋之有”,分析两个“之”在句子中的作用。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Part 03
重点内容研究探讨
《陋室铭》——刘禹锡
探究分析
重点内容分析
(1)阅读课本,思考分析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统”领全文,“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虚衬实,以山水作类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从而点明文章的主旨“德馨”。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比兴
山、水
仙、龙
陋室
德馨
品德高尚的“我”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4)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的,完成下列表格。
体现方面 语 句
陋 室 不 陋
环境清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写出了环境恬静、清幽的特点。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6)刘禹锡为什么说“可以调素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矛盾。“调素琴”应是指作者平日弹琴自娱,再加上阅读金经,过着恬静而高雅的生活,而“丝竹”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与下句“无案牍之劳形”二句相互对照配合,表现了主人不慕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情致。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7)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用意。
“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形成了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8)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做结,有什么作用?表明作者怎样的心迹?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文章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深刻的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心迹。
知识小结
课堂小结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n,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知识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陋室铭 座右铭 B.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C.无案牍之劳形 任劳任怨 D.何陋之有 井底之蛙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 B.谈笑/有鸿儒
C.无/丝竹之乱耳 D.南阳诸葛/庐
A
D
知识小结
课堂练习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第17课短文两篇——刘禹锡《陋室铭》
中国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