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21:08:11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统编版·浙江专用)
B卷·能力提升练
(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著阅读(10分)
(22-23八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班级开展《经典常谈》专题阅读研讨会,请你参与讨论并发表看法。
○专题一“选择性阅读”活运用
1.(3分)同学们想通过名著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请你从下列《经典常谈》篇目中,推荐最适合的一章( )
A.《辞赋第十一》 B.《诗第十二》 C.《诗经第四》 D.《文第十三》
○专题二 “经典文化理解”我评析
2.(7分)读书交流会上,小嘉提出了对“礼”的理解困惑,请你结合名著阅读和《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相关内容,简要阐述对儒家经典作品中“礼”的认识。
孔子在《论语》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鲁迅先生却说:“礼教是吃人的”,对儒家经典中的“礼”,我们该如何认识?
【答案】
1.B 2.示例: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这种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如《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如《虽有嘉肴》一文就有关于应该如何学习的观点。但儒家所说的“礼”很多并不都是实际实行的,而是他们追求的理想,是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世界里才能够适用的行为准则(《大道之行也》),与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相同。鲁迅说“礼就是吃人的”,是指封建礼教泯灭人性、违背人性(《朝花夕拾》)。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根据“同学们想通过名著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请你从下列《经典常谈》篇目中,推荐最适合的一章”可知,推荐的文章,应该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相关。
A.《辞赋第十一》主要介绍屈原作《离骚》的过程,这一部分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这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不相关,故不适合推荐;
B.《诗第十二》主要介绍了诗的来源、发展、变化、派别和成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故适合推荐;
C.《诗经第四》主要介绍《诗经》的手法,这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不相关,故不适合推荐;
D.《文第十三》主要介绍了文的起源、界定、发展、演变,这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不相关,故不适合推荐;
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拓展延伸。
孔子在《论语》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这指出了“礼”的重要性。“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往应当遵循的一种规范和准则。这种“礼”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儒家思想体系,包括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方面。 儒家思想认为,人们的行为应该符合礼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同时,礼也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一种手段,它能够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守其责。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虽有嘉肴》一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引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大道之行也》一文先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进行了纲领性说明,然后阐明了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没有阶级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儒家所说的“礼”很多并不都是实际实行的,而是他们追求的理想,是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世界里才能够适用的行为准则。
鲁迅先生说:“礼教是吃人的”是指封建礼教泯灭人性、违背人性,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一文,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和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名句名篇默写(5分)
3.(22-23八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补全并整理八下课本中与飞鸟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1) ,在河之洲。(《关雎》) (2)怒而飞, 。(《北冥有鱼》) (3)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4)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关关雎鸠 其翼若垂天之云 缥缈孤鸿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
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雎鸠、翼、缥缈、鸿、悦、潭。
三、现代文阅读(48分)
班级开展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24分)
洗澡
李娟①
①我们放弃了漠北荒野中缺水的土地,把蒙古包换到水电站旁边这块地了。大约水电站偏远寂寞,电站工作又清闲,电站职工偶尔会过来串个门子。其中一个年轻的女人尤其热切,隔几天就来看我一次。每次告别时,她总会盛情邀请我去她宿舍玩。还总会提到,她们那里有沐浴设备,可以洗澡。我不知她为什么这么热情,洗澡的事都提过好几次了。
②直到有一天我照了一下镜子,才明白……
③我已经一个多月没好好洗澡了。只在天气热的时候,关上门,拧块毛巾擦擦。反正种地的人嘛,都不太讲究。反正生活在此处,一天到晚也见不着几个外人……
④有一次我去地里找我妈,无意中发现了河的一条支流。水流又清又缓,流得平平展展。水底是洁白的沙滩,两岸是芦苇丛和低矮的灌木。我思量着悄悄过去洗个澡,谁知试了一下水温,没想到明晃晃的大太阳下,水却依旧冰冷刺骨。冻得坚持不住了……只好原样抱着衣服回去。
⑤于是,当电站的那个姑娘再次邀请我去洗澡的时候,我立马同意了。我跟她走去,却发现目的地不是宿舍,而是他们值班的机房里公用的小沐浴间。
⑥水电站的机房里有许多巨型仪表设备,还有好多机械装置。在角落里,有一个地道入口。她领着我一同向着黑暗的下方走去。梯道又暗又窄又长。下面有一道防盗门。还没走到近前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一打开门,声音猛地膨胀。我仿佛被卷入了巨型机械的运转之中。下面的空间很大,却非常黑暗。虽然也悬挂着大瓦数的电灯泡,但那光芒被浓重的黑暗所稀释。我能看到一切,却看不清一切。
⑦巨大的轰鸣声伴以空气的颤抖及无数细小气流的穿梭游走,令我站在最后一级台阶上,迟迟不敢踏出最后一步。轰鸣声来自于我的右侧。那是大坝阀门的方向。
⑧我知道那里有巨大的水流正强有力地冲击在黑暗中的机器转轮之上。飞速运转的轴承在复杂过程中将水的势能转换为电能。电是狂暴不羁的,却在此处被缚。它顺着密密麻麻的管线高速奔逃,四处碰壁。我知道电就在四周,一部分在四面八方迷路,一部分在黑暗中潜伏。更多的电,被禁闭在头顶那些巨大的仪器之中,被强行摁捺着,丝丝缕缕沿上空数条细细的管线,去往广阔人间的干家万户。
⑨我为人的力量而惊惧,又隐隐感到人的疯狂。
⑩这地底黑暗而沉闷,地板微颤,空气中充斥浓重的机油味。我微微有晕车的感觉。那姑娘把角落里
一个小门打开,又摸索着开灯。走近一看,里面是一个昏暗狭小的空间,顶多一个多平方大小。——感觉非常不真实。像是回到了三四十年代,一抬头,看到台热水器。
虽然很想慢慢地好好地洗个澡,但直觉此处不可久留……
这个澡洗得紧张又焦灼。
在地底深处洗澡,恍惚间像是在星球大战时双方暂停交火的空隙间洗澡。洗着洗着,战事又起,外面天崩地裂,火光连天。而此处昏暗封闭,空气在轰鸣声中高频震荡,水柱仍均匀地喷洒。
我一边揉脑袋上的泡沫一边竖起耳朵。警惕着地震、战争、大坝爆炸、电压泄露……一切灾难。从来没洗过这么没安全感的澡,好像在核反应堆旁边洗澡……
又想到这水的温度源于附近刚刚生成的电能。“新鲜的电”——这个想法让我突然想尝尝这洗澡水是什么滋味。巨量的河水被截流,上下游生态生生断裂,亿万鱼类的道路被封堵。鱼群想要回溯,想要产卵,却只能在春天里,在大坝的瀑布下,无望地徘徊……所有这一切,只不过为了“新鲜的电”,为了令眼下的水温更暖和一些,为了让人类干干净净地活着。
于是,又觉得此刻像是在朽坏的末世洗澡像在一个冲着无底深渊无尽堕落的洗澡间中洗澡。洗啊洗啊,好像不只为了洗净尘垢,还想要洗去一身的罪过。……
不过,等洗完澡,重返光明寂静的地面,所有胡思乱想戛然而止。
头发轻飘飘地披散在阳光中,浑身轻盈。忍不住打心眼里感慨,还是洗了澡舒服啊。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4.(6分)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5.(6分)文中划横线句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按要求赏析
(1)反正种地的人嘛,都不太讲究。反正生活在此处,一天到晚也见不着几个外人……(赏析加点字词)
(2)在地底深处洗澡,恍惚间像是在星球大战时双方暂停交火的空隙间洗澡。洗着洗着,战事又起,外面天崩地裂,火光连天。(从句式或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6.(6分)参考“知识链接”,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画波浪线语句中的省略号有何丰富意蕴。
巨量的水被截流,上下游生态生生断裂,亿万鱼类的道路被封堵。鱼群想要回溯,想要产卵,却只能在春天里,在大坝的瀑布下,无望地徘徊……
知识链接:省略号的基本用法 a.标示引文的省略 b.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c.标示语意未尽
7.(6分)本文选自李娟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该作品集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请你结合本文与链接材料,分析《洗澡》这篇散文的独特魅力。
链接材料: 非虚构文学写作往往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采用文学写作的手法,利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将事件重新结构化。具体来讲,首先,“非虚构”要求写作者能够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直面社会、民生等诸多问题。其次,“非虚构文学”并不抛弃作品的文学性,注重人物的语言、心理以及行为等细节描写,鼓励作者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李娟的散文呈现出非虚构写作的独特魅力。
【答案】
4.(1)多次受邀去洗澡 (2)在水电站下洗澡 5.(1)作者反复使用“反正”一词,说明在生活中因为诸多原因并不重视“洗澡”一事,体现出对此不以为意的态度。
(2)示例一:长短句错落的句式,加强了文字的节奏感,音韵铿锵,突出了“我”脑海中想象画面的激烈,反映了“我”此刻紧张的心情。
示例二: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昏暗狭小的环境和机械巨大的轰鸣声引发了“我”对星球大战的想象,生动体现出特殊环境中“我”紧张焦灼的心情。 6.此处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作者在洗澡时由水的温度想到它来源于“新鲜的电”,而这种水电的产生需要人类截断河水,破坏上下游的生态,摧毁鱼类洄游的路线,突出了作者对人类行为的愧疚和反思。 7.作者直面社会民生话题,记叙了自己在水电站下洗澡的经历,思考电的由来,并由此反思人类为了自身利益,破坏自然,改变生态的行为;其次作者注重细节描写,比如在刻画洗澡紧张焦灼的心理时,详细描摹了大量想象的内容;此外作者细腻平实的语言风格也极具个人特色,将洗澡这一寻常事用生动的、生活化的语言写作。
【解析】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①段中“我们放弃了漠北荒野中缺水的土地,把蒙古包换到水电站旁边这块地了。大约水电站偏远寂寞,电站工作又清闲,电站职工偶尔会过来串个门子。其中一个年轻的女人尤其热切,隔几天就来看我一次。每次告别时,她总会盛情邀请我去她宿舍玩。还总会提到,她们那里有沐浴设备,可以洗澡。我不知她为什么这么热情,洗澡的事都提过好几次了”可概括为:多次受邀去洗澡;
第二空,⑤段中“于是,当电站的那个姑娘再次邀请我去洗澡的时候,我立马同意了。我跟她走去,却发现目的地不是宿舍,而是他们值班的机房里公用的小沐浴间”, 段中“这个澡洗得紧张又焦灼”可概括为:在水电站下洗澡。
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作者反复使用“反正”一词,结合“我已经一个多月没好好洗澡了。只在天气热的时候,关上门,拧块毛巾擦擦”分析,强调种地的人不太讲究。生活在此处,一天到晚也见不着几个外人,所以不重视“洗澡”,体现出对此不以为意的态度。
②从句式或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即可。
结合“在地底深处洗澡,恍惚间像是在星球大战时双方暂停交火的空隙间洗澡。洗着洗着,战事又起,外面天崩地裂,火光连天”可知,句式上长短句错落,增强了文字的节奏感,音韵铿锵,突出了“我”脑海中想象画面的激烈,生动地反映了“我”此刻内心的紧张。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本句是作者的想象的,昏暗狭小的环境和机械巨大的轰鸣声引发了“我”对星球大战的想象,生动体现出特殊环境中“我”心中的紧张焦灼情绪。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分析。此处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结合 段中“又想到这水的温度源于附近刚刚生成的电能。‘新鲜的电’——这个想法让我突然想尝尝这洗澡水是什么滋味”分析,作者在洗澡时由水的温度想到它来源于“新鲜的电”,而这种水电的产生需要巨量的河水被截流,上下游生态生生断裂,亿万鱼类的道路被封堵。所有这一切,只不过为了“新鲜的电”,为了令眼下的水温更暖和一些,为了让人类干干净净地活着。破坏上下游的生态,摧毁鱼类洄游的路线,突出了作者对人类行为的愧疚和反思。
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
结合 段中“在地底深处洗澡,恍惚间像是在星球大战时双方暂停交火的空隙间洗澡。洗着洗着,战事又起,外面天崩地裂,火光连天”分析,作者直面社会民生话题,记叙了自己在水电站下洗澡的经历,结合 段中“又想到这水的温度源于附近刚刚生成的电能。‘新鲜的电’——这个想法让我突然想尝尝这洗澡水是什么滋味”分析,思考电的由来,并由此反思人类为了自身利益,破坏自然,改变生态的行为;
结合 段中“巨量的河水被截流,上下游生态生生断裂,亿万鱼类的道路被封堵。鱼群想要回溯,想要产卵,却只能在春天里,在大坝的瀑布下,无望地徘徊……”分析,作者注重细节描写,比如在刻画洗澡紧张焦灼的心理时,详细描摹了大量想象的内容;
结合 段中“我一边揉脑袋上的泡沫一边竖起耳朵……一切灾难。从来没洗过这么没安全感的澡,好像在核反应堆旁边洗澡……”分析,作者细腻平实的语言风格也极具个人特色,将洗澡这一寻常事用生动的、生活化的语言写作。
校文学社开展“读传记·识风骨”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24分)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纪念木心
路明
①木心,本名孙璞,号牧心,出生于乌镇东栅财神湾。1937年年末,乌镇沦陷。当时木心10岁,“小孩子们唯一能做出的抵抗行动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家里聘了两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学龄子弟都来上课”。
②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少年木心口出狂言,【甲】“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惹得长辈们哄堂大笑。有的只当是童言无忌,有的说他是“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③木心和茅盾是远亲,孙家花园和茅盾故居在一条街道的两端。茅盾到上海做事,在乌镇留下一屋子欧美文学经典。年少的木心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得了‘文学胃炎症’”。
④书读多了,他便尝试着创作。起初是模仿古人的风格,家人看了他的诗,商讨:“弟弟年纪这样轻,写得这样素净,不知好不好?”木心写道:“我知道他们的忧虑。大抵富家子弟行文素净是不祥之兆,会出家做和尚的。”
⑤19岁时,他借口养病,独自上莫干山,雇人挑了两大箱书,其中有他钟爱的福楼拜和尼采。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专心读书、写文章。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矿烛一支。从夏初一直写到第二年的雪化时,交出三大篇论文——《哈姆莱特泛论》等,不为发表,不求成名。
⑥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能让这个少年满足,尤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安逸仿佛是原罪。“人家出洋留学,我只见过平静的湖。人家打过仗,我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
⑦1947年,一腔热血的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乙】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
⑧1948年,木心短暂投奔新四军,绘制马恩列毛的巨幅画像。后因此事被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木心避走台湾,直到1949年才返回大陆。不久他在解放军部队中做宣传工作,因自小患肺结核,一边咯血,一边扭秧歌、打腰鼓。
⑨“文革”时,他先是在本单位监督劳动,扫地、扫厕所。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藏书、20集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18个月,折断三根手指。某夜他乘看守不备,从木栅栏里钻出,逃出后茫然自顾,发现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只得又从刚钻出的木栅栏里钻回。
⑩他在烟纸背后写,在写交待材料的纸上写,夜里没有灯,就盲写。他前后写下65万字,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辨认,他藏在破棉絮里带出来。这65万字里,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有的只是他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以及断续写下的诗。是艺术让他熬过最艰难的岁月。木心说,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如水;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
1982年,木心旅居美国。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以绝笔的心情日日写作,写出了大量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
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为一群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从而开始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后来,陈丹青整理了那五年的五册听课笔记,共85讲,逾40万字。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文学史,而是木心的个人文学记忆,是木心之所以为木心的渊源。这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也是文学的福音书。
2006年,在孙家花园的废墟上新建起一座二层小楼,周围香樟、榆树丛生,名曰“晚晴小筑”,那是
木心晚年隐居之所。此时他在乌镇已无一个亲人,他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
2011年12月21日3时,乌镇。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归去了。
用木心自己的话来总结他的一生,是合适的: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
(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有删改)
屈原列传(节选)
【西汉】司马迁
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②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④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⑤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⑥。”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⑦?何故怀瑾握瑜⑧,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⑨,受物之汶汶⑩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 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注】①楚之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王族的后代。②左徒:楚国官名。③志:记,这里是指记忆力。④伐:夸。⑤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⑥见放:被放逐。⑦哺其糟、啜其醨:吃酒渣,喝薄酒,只徒一醉。⑧瑾、瑜:都是美玉。⑨察察:洁白的样子。⑩汶汶(wèn):浑浊的样子。 温蠖(huò):灰尘重积的样子。
8.(6分)【读传记·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能流露出他的性格特征,请根据提示,梳理木心的生平与性格。
9.(6分)【读传记·释义】读文言传记需要先释义,请根据方法提示,疏通文义。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屈平属草稿未定 查字典法:①连接;连续。②缀辑;撰写。③专注。 (1)填序号:
被发行吟泽畔 课内迁移法:军士吏被甲 (2)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语境推测法 (3)
10.(6分)【读传记·品析】传记在记叙事件时会通过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思想情感、性格特点等。请分别结合文章品析。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 《屈原列传》
(1)请在【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品析。 (2)品析: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1.(6分)【读传记·感悟】阅读传记,要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态度,请分析作者在写作时对传主的情感。
(1)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藏书、20集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18个月,折断三根手指。(从传记文体特点角度)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从词性角度)
【答案】8.(1)参加运动,积极反抗;(2)坚毅刚强;(3)无私奉献 9. ② 同“披”,穿 全,都 10.(1)甲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少年木心自比杜甫,通过“至少”“才”等字表现了他的雄心壮志、狂傲不驯。乙本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描绘木心即使患病也积极投入宣传工作,展现了他拳拳爱国之心,拥有满腔的热情。
(2)屈原怀抱着石头,最终愤而投江。细节刻画屈原投江时的动作,展现他以死明志的决心,如此壮烈的人生结局凸显了他的高洁。 11.(1)连用了多个准确具体的数字,表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也写出了木心所受苦难的深重,蕴含着作者对木心同情与敬佩。
(2)连用多个带有褒义情感的形容词,塑造了屈原学识广博、能谋善文的形象,也蕴含了作者对屈原的赞美之情。
【解析】
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第一空:结合第⑦段“1947年,一腔热血的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可知,内战时,木心满腔热血参与学生运动,故可概括经历为:参与运动,积极反抗;
第二空:结合第⑨段“‘文革’时,他先是在本单位监督劳动,扫地、扫厕所。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藏书、20集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18个月,折断三根手指”,第⑩段“他在烟纸背后写,在写交待材料的纸上写,夜里没有灯,就盲写。他前后写下65万字,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
辨认,他藏在破棉絮里带出来。这65万字里,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有的只是他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以及断续写下的诗。是艺术让他熬过最艰难的岁月”可知,“文革”时,木心不顾浩劫,潜心于艺术创作,可见其坚毅刚强的性格品质;故可概括为“坚毅刚强”;
第三空:结合第 段“1982年,木心旅居美国。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以绝笔的心情日日写作,写出了大量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第 段“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为一群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从而开始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这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也是文学的福音书”可知,旅居美国时,木心写了大量的作品,成果丰硕,并为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据此可见其无私奉献的性格品质,故可概括为“无私奉献”。
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屈平属草稿未定”句意:屈原拟写的草稿尚未定稿。结合查字典法可知,“属”的释义有“①连接;连续。②缀辑;撰写。③专注”,“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为拟写,撰写,故选②;
“被发行吟泽畔”句意:披头散发沿着河边边走边吟唱。被:同“披”,披散。结合课内迁移法可知,这与“军士吏被甲”的“被”意思一样,都是通假字,同“披”;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句意:整个世界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一个人清白。结合语境推测法可知,句中的“举”意思是全,都。
10.本题考查赏析语句与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甲】句“‘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分析,这是木心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结合第②段“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少年木心口出狂言”可知,少年木心把自己比作杜甫,“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写出了他的年少轻狂,也写出了他的雄心壮志、桀骜不驯;
结合【乙】句“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分析,句中运用了“走”“演讲”“发”“跳”等一系列动词,这是木心的动作描写,第⑦段“1947年,一腔热血的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第⑧段“因自小患肺结核,一边咯血,一边扭秧歌、打腰鼓”可知,木心即使患病也积极投入宣传工作,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拥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结合“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分析,屈原在写下《怀沙》赋后,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怀石”的动作细节,表现了屈原以死明志的决心,而如此壮烈的人生结局凸显了他的高洁品质。
11.本题考查赏析语句与理解作者情感主旨。
结合(1)句“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藏书、20集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18个月,折断三根手指”分析,传记文体特点是真实,句中“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20集手抄精装本”“18个月”“三根手指”这些准确具体的数字,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写出了木心遭受了深重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木心同情与敬佩之情;
结合(2)句“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分析,句子的意思是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句中的加点词语“博”是渊博的意思,“强”是强大,都是形容词,“明”是明了,明白之意,“娴”是擅长的意思,是形容词作动词;这些词语都是褒义词,写出了屈原学识广博、能谋善文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赞美与钦佩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使者,回应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拟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诋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走到江边,披头散发沿着河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体貌枯瘦。一个渔翁看见他后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世界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一个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流放。”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会受事物的拘束,而是能顺应世俗的变化。整个世界的人都污浊,为什么不顺应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致使自己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让清净洁白的身体,去蒙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让高尚纯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怀沙》赋后,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四、语言表达(6分)
12.同学们准备邀请市山水文化馆王老师开设主题讲座。请你结合海报信息,拟写一封邀请函。
“山水梦寻”主题讲座 时间:2024年1月10日下午3点 地点:学校报告厅
要求:说明活动的背景、意义等相关信息;语言表达要得体;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进一步理解和传承山水文化,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山水梦寻”主题研学活动。诚邀您于1月10号下午3点在我校报告厅为同学们作主题为山水文化的主题讲座。
期待您的指导!
“山水梦寻”研学组
2024年12月31日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
邀请函的格式和内容如下:第一行正中写“邀请函”三个字,然后下一行顶格写被邀请人(尊敬的王老师),再一行空两格写上问候语(您好),再写正文内容,正文包括活动举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活动的缘由、目的((为进一步理解和传承山水文化,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山水梦寻”主题研学活动)),活动事项(诚邀您为同学们作主题为山水文化的主题讲座),时间(2024年1月10日下午3点),地点(学校报告厅),最后表示诚挚的感谢与期待(期待您的指导),最后署名(“山水梦寻”研学组)和日期(2024年12月31日)。
五、作文(40分)
14.(40分)【表达 交流】请你为苏轼写一篇“人物小传”,可以是“他传”形式,叙述苏轼生平事迹等:你也可以化身为苏轼,以“自传”形式自述生平,吐露心迹:你也可以写一篇“访谈记录”,写下你的思考感悟。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小贴士]以下材料可为你的写作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
【答案】例文:
东坡小传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题记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江州司马曾经这样评价刘梦得,但他却不知,200多年后,文豪的命运降临到了一位老翁身上。没错,就是东坡先生——苏轼。
上书直谏王安石用人不当,标志着他贬谪生涯的开始。纵观苏轼的一生,不难发现,他在北宋中期多年的政治和权利斗争中,始终扮演着一种奇怪的角色。新党执政,被贬;元祐更化,旧党上台,赦免回京。他的一生极坎坷,爱情受挫,仕途受阻,政治上受拖累,无尽的冤屈无处伸。
林语堂先生曾赞赏道: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他曾自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心如风,神如风,自然如风般生活。乘风而来,又乘风而去,留下不朽的文采,在历史舞台上闪闪发光。
驾着一叶扁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的白发渔翁是苏轼的自喻。面对政治上的风波,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浩然的刚直正气,就可以享受无穷无尽的千里雄风。豪气冲天,胸怀坦荡,曲解庄子原意迎合皇上的宋玉之流,只充笑耳!
“人世纷扰,任繁华凄苦,只是一场春梦。”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世间有几人能像苏轼这样参悟佛陀的偈语。面对家庭与政治的变动,苏轼只是轻轻转过身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苏轼再次轻轻地转过身,他已经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他的骨子里始终有一份骄傲与执着,他挺立着,如树一般。任时光斗转星移地更迭,任岁月沧海桑田地变迁,他都不动不摇,经风沐雨,披霜挂雪。朔风阵阵,刮不倒他的满腔豪放,迷云片片,遮不住他的达观旷达。
酾洒临月,步履铿锵,拂袖一笑,风清云淡,苏轼用他一生的苦旅,铸就了一首最华丽的篇章。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要求结合三幅图片素材,为苏轼写一篇人物小传。题目提供了三种写作形式,包括“他传”“自
传”和“访谈记录”。其中,“他传”是以第三人称叙述苏轼生平事迹;“自传”是以苏轼的第一人称自述生平;“访谈记录”则是以对话形式展现对苏轼的思考感悟。
第二,立意。可以选择以苏轼的美食之旅为线索,贯穿其一生的重要经历,展现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或者从苏轼的文学作品入手,探讨他的文学成就和人生感悟。不论以什么形式来写作,都要表达自己对苏轼的理解与思考,可以表达自己对他赞美与钦佩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他的同情,还可以表达自己的对他的不同看法与感悟。
第三,选材。①选取苏轼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和节点:可以选取他在黄州、惠州和海南岛等地的贬谪经历,以及在这些地方的美食探索。这些经历代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②结合图片中的文字文本和人物信息:可以引用东坡肉、东坡豆腐等菜肴的由来和制作方法,展现苏轼的烹饪技艺和美食心得。同时,也可以结合苏轼的文学作品,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探讨他的文学成就和人生感悟。③设计“他传”“自传”或“访谈记录”的写作形式:如果选择“他传”形式,可以从苏轼的重要人生节点入手,叙述他的生平事迹;如果选择“自传”形式,可以模拟苏轼的自述,展现他的心路历程;如果选择“访谈记录”形式,可以设计一段苏轼与后人的对话,探讨他的生活哲学和文学理念。④注意字数要求:题目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因此在写作时需要注意控制篇幅,力求精练而全面地展现苏轼的一生。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统编版·浙江专用)
B卷·能力提升练
(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著阅读(10分)
(22-23八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班级开展《经典常谈》专题阅读研讨会,请你参与讨论并发表看法。
○专题一“选择性阅读”活运用
1.(3分)同学们想通过名著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请你从下列《经典常谈》篇目中,推荐最适合的一章( )
A.《辞赋第十一》 B.《诗第十二》 C.《诗经第四》 D.《文第十三》
○专题二 “经典文化理解”我评析
2.(7分)读书交流会上,小嘉提出了对“礼”的理解困惑,请你结合名著阅读和《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相关内容,简要阐述对儒家经典作品中“礼”的认识。
孔子在《论语》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鲁迅先生却说:“礼教是吃人的”,对儒家经典中的“礼”,我们该如何认识?
二、名句名篇默写(5分)
3.(22-23八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补全并整理八下课本中与飞鸟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1) ,在河之洲。(《关雎》) (2)怒而飞, 。(《北冥有鱼》) (3)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4)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现代文阅读(48分)
班级开展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24分)
洗澡
李娟①
①我们放弃了漠北荒野中缺水的土地,把蒙古包换到水电站旁边这块地了。大约水电站偏远寂寞,电站工作又清闲,电站职工偶尔会过来串个门子。其中一个年轻的女人尤其热切,隔几天就来看我一次。每次告别时,她总会盛情邀请我去她宿舍玩。还总会提到,她们那里有沐浴设备,可以洗澡。我不知她为什
么这么热情,洗澡的事都提过好几次了。
②直到有一天我照了一下镜子,才明白……
③我已经一个多月没好好洗澡了。只在天气热的时候,关上门,拧块毛巾擦擦。反正种地的人嘛,都不太讲究。反正生活在此处,一天到晚也见不着几个外人……
④有一次我去地里找我妈,无意中发现了河的一条支流。水流又清又缓,流得平平展展。水底是洁白的沙滩,两岸是芦苇丛和低矮的灌木。我思量着悄悄过去洗个澡,谁知试了一下水温,没想到明晃晃的大太阳下,水却依旧冰冷刺骨。冻得坚持不住了……只好原样抱着衣服回去。
⑤于是,当电站的那个姑娘再次邀请我去洗澡的时候,我立马同意了。我跟她走去,却发现目的地不是宿舍,而是他们值班的机房里公用的小沐浴间。
⑥水电站的机房里有许多巨型仪表设备,还有好多机械装置。在角落里,有一个地道入口。她领着我一同向着黑暗的下方走去。梯道又暗又窄又长。下面有一道防盗门。还没走到近前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一打开门,声音猛地膨胀。我仿佛被卷入了巨型机械的运转之中。下面的空间很大,却非常黑暗。虽然也悬挂着大瓦数的电灯泡,但那光芒被浓重的黑暗所稀释。我能看到一切,却看不清一切。
⑦巨大的轰鸣声伴以空气的颤抖及无数细小气流的穿梭游走,令我站在最后一级台阶上,迟迟不敢踏出最后一步。轰鸣声来自于我的右侧。那是大坝阀门的方向。
⑧我知道那里有巨大的水流正强有力地冲击在黑暗中的机器转轮之上。飞速运转的轴承在复杂过程中将水的势能转换为电能。电是狂暴不羁的,却在此处被缚。它顺着密密麻麻的管线高速奔逃,四处碰壁。我知道电就在四周,一部分在四面八方迷路,一部分在黑暗中潜伏。更多的电,被禁闭在头顶那些巨大的仪器之中,被强行摁捺着,丝丝缕缕沿上空数条细细的管线,去往广阔人间的干家万户。
⑨我为人的力量而惊惧,又隐隐感到人的疯狂。
⑩这地底黑暗而沉闷,地板微颤,空气中充斥浓重的机油味。我微微有晕车的感觉。那姑娘把角落里一个小门打开,又摸索着开灯。走近一看,里面是一个昏暗狭小的空间,顶多一个多平方大小。——感觉非常不真实。像是回到了三四十年代,一抬头,看到台热水器。
虽然很想慢慢地好好地洗个澡,但直觉此处不可久留……
这个澡洗得紧张又焦灼。
在地底深处洗澡,恍惚间像是在星球大战时双方暂停交火的空隙间洗澡。洗着洗着,战事又起,外面天崩地裂,火光连天。而此处昏暗封闭,空气在轰鸣声中高频震荡,水柱仍均匀地喷洒。
我一边揉脑袋上的泡沫一边竖起耳朵。警惕着地震、战争、大坝爆炸、电压泄露……一切灾难。从来没洗过这么没安全感的澡,好像在核反应堆旁边洗澡……
又想到这水的温度源于附近刚刚生成的电能。“新鲜的电”——这个想法让我突然想尝尝这洗澡水是
什么滋味。巨量的河水被截流,上下游生态生生断裂,亿万鱼类的道路被封堵。鱼群想要回溯,想要产卵,却只能在春天里,在大坝的瀑布下,无望地徘徊……所有这一切,只不过为了“新鲜的电”,为了令眼下的水温更暖和一些,为了让人类干干净净地活着。
于是,又觉得此刻像是在朽坏的末世洗澡像在一个冲着无底深渊无尽堕落的洗澡间中洗澡。洗啊洗啊,好像不只为了洗净尘垢,还想要洗去一身的罪过。……
不过,等洗完澡,重返光明寂静的地面,所有胡思乱想戛然而止。
头发轻飘飘地披散在阳光中,浑身轻盈。忍不住打心眼里感慨,还是洗了澡舒服啊。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4.(6分)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5.(6分)文中划横线句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按要求赏析
(1)反正种地的人嘛,都不太讲究。反正生活在此处,一天到晚也见不着几个外人……(赏析加点字词)
(2)在地底深处洗澡,恍惚间像是在星球大战时双方暂停交火的空隙间洗澡。洗着洗着,战事又起,外面天崩地裂,火光连天。(从句式或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6.(6分)参考“知识链接”,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画波浪线语句中的省略号有何丰富意蕴。
巨量的水被截流,上下游生态生生断裂,亿万鱼类的道路被封堵。鱼群想要回溯,想要产卵,却只能在春天里,在大坝的瀑布下,无望地徘徊……
知识链接:省略号的基本用法 a.标示引文的省略 b.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c.标示语意未尽
7.(6分)本文选自李娟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该作品集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请你结合本文与链接材料,分析《洗澡》这篇散文的独特魅力。
链接材料: 非虚构文学写作往往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采用文学写作的手法,利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将事件重新结构化。具体来讲,首先,“非虚构”要求写作者能够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直面社会、民生等诸多问题。其次,“非虚构文学”并不抛弃作品的文学性,注重人物的语言、心理以及行为等细节描写,鼓励作者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李娟的散文呈现出非虚构写作的独特魅力。
校文学社开展“读传记·识风骨”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24分)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纪念木心
路明
①木心,本名孙璞,号牧心,出生于乌镇东栅财神湾。1937年年末,乌镇沦陷。当时木心10岁,“小孩子们唯一能做出的抵抗行动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家里聘了两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学龄子弟都来上课”。
②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少年木心口出狂言,【甲】“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惹得长辈们哄堂大笑。有的只当是童言无忌,有的说他是“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③木心和茅盾是远亲,孙家花园和茅盾故居在一条街道的两端。茅盾到上海做事,在乌镇留下一屋子欧美文学经典。年少的木心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得了‘文学胃炎症’”。
④书读多了,他便尝试着创作。起初是模仿古人的风格,家人看了他的诗,商讨:“弟弟年纪这样轻,写得这样素净,不知好不好?”木心写道:“我知道他们的忧虑。大抵富家子弟行文素净是不祥之兆,会出家做和尚的。”
⑤19岁时,他借口养病,独自上莫干山,雇人挑了两大箱书,其中有他钟爱的福楼拜和尼采。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专心读书、写文章。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矿烛一支。从夏初一直写到第二年的雪化时,交出三大篇论文——《哈姆莱特泛论》等,不为发表,不求成名。
⑥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能让这个少年满足,尤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安逸仿佛是原罪。“人家出洋留学,我只见过平静的湖。人家打过仗,我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
⑦1947年,一腔热血的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乙】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
⑧1948年,木心短暂投奔新四军,绘制马恩列毛的巨幅画像。后因此事被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木心避走台湾,直到1949年才返回大陆。不久他在解放军部队中做宣传工作,因自小患肺结核,一边咯血,一边扭秧歌、打腰鼓。
⑨“文革”时,他先是在本单位监督劳动,扫地、扫厕所。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藏书、20集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18个月,折断三根手指。某夜他乘看守不备,从木栅栏里钻出,逃出后茫然自顾,发现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只得又从刚钻出的木栅栏里钻回。
⑩他在烟纸背后写,在写交待材料的纸上写,夜里没有灯,就盲写。他前后写下65万字,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辨认,他藏在破棉絮里带出来。这65万字里,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有的只是他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以及断续写下的诗。是艺术让他熬过最艰难的岁月。木心说,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如水;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
1982年,木心旅居美国。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以绝笔的心情日日写作,写出了大量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
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为一群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从而开始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后来,陈丹青整理了那五年的五册听课笔记,共85讲,逾40万字。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文学史,而是木心的个人文学记忆,是木心之所以为木心的渊源。这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也是文学的福音书。
2006年,在孙家花园的废墟上新建起一座二层小楼,周围香樟、榆树丛生,名曰“晚晴小筑”,那是木心晚年隐居之所。此时他在乌镇已无一个亲人,他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
2011年12月21日3时,乌镇。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归去了。
用木心自己的话来总结他的一生,是合适的: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
(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有删改)
屈原列传(节选)
【西汉】司马迁
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②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④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⑤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⑥。”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⑦?何故怀瑾握瑜⑧,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⑨,受物之汶汶⑩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 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注】①楚之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王族的后代。②左徒:楚国官名。③志:记,这里是指记忆力。④伐:夸。⑤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⑥见放:被放逐。⑦哺其糟、啜其醨:吃酒渣,喝薄酒,只徒一醉。⑧瑾、瑜:都是美玉。⑨察察:洁白的样子。⑩汶汶(wèn):浑浊的样子。 温蠖(huò):灰尘重积的样子。
8.(6分)【读传记·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能流露出他的性格特征,请根据提示,梳理木心的生平与性格。
9.(6分)【读传记·释义】读文言传记需要先释义,请根据方法提示,疏通文义。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屈平属草稿未定 查字典法:①连接;连续。②缀辑;撰写。③专注。 (1)填序号:
被发行吟泽畔 课内迁移法:军士吏被甲 (2)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语境推测法 (3)
10.(6分)【读传记·品析】传记在记叙事件时会通过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思想情感、性格特点等。请分别结合文章品析。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 《屈原列传》
(1)请在【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品析。 (2)品析: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1.(6分)【读传记·感悟】阅读传记,要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态度,请分析作者在写作时对传主的情感。
(1)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藏书、20集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18个月,折断三根手指。(从传记文体特点角度)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从词性角度)
四、语言表达(6分)
12.同学们准备邀请市山水文化馆王老师开设主题讲座。请你结合海报信息,拟写一封邀请函。
“山水梦寻”主题讲座 时间:2024年1月10日下午3点 地点:学校报告厅
要求:说明活动的背景、意义等相关信息;语言表达要得体;120字左右。
五、作文(40分)
14.(40分)【表达 交流】请你为苏轼写一篇“人物小传”,可以是“他传”形式,叙述苏轼生平事迹等:你也可以化身为苏轼,以“自传”形式自述生平,吐露心迹:你也可以写一篇“访谈记录”,写下你的思考感悟。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小贴士]以下材料可为你的写作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