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7 15: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造成了阶级的分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弊端凸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并日益尖锐。
世纪觉醒: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唯物史观: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时空观念: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展历程。 历史解释:搜集史料,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 资本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生用书(第51页)]
内涵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背景 政治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农业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殖民 扩张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手工业 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科技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市场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指出“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圈地运动的推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等条件。
(2023·威海高一期中)关于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学者提出工业革命表面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却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这意在说明(  )
A.技术进步发挥决定作用 B.科学理论推动工业革命发生
C.多重因素促成工业革命 D.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根本因素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即多重因素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C项正确。技术进步、科学理论和社会环境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排除A、B、D项。
知识点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 [学生用书(第51-52页)]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
中心 英国 美国、德国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成果 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汽船、火车等 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汽车、飞机等
能源 煤 石油
部门 棉纺织业等 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业等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思维点拨 蒸汽机使用带来的影响
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改变了工业的布局,使工厂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向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兴起;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极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分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 作用:科技创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的推动力。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题一 “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
名家论史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材料 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解读 工业革命自开展以后,并未停止,一直持续到今天。它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但总体趋势是科学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史料探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
类别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备注
能源 1866年 德国 西门子 发电机 -
1870年 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机 -
1882年 美国 爱迪生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交通 1885年 德国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 汽车 最早的汽车
1893年 德国 卡尔·本茨 四轮车开始生产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4年 美国 福特 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
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新能源:电力和石油。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
深化拓展 历史解释——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技术发明 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来源于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发明者 技师和工人 科学家、工程师
主要国家 英国(“一枝独秀”)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百花齐放”)
起始行业 棉纺织业等轻工业 能源等重工业
生产力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 现代工厂制(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公司制(垄断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023·重庆高一期中)1785年,有律师在为阿克莱特辩护时指出:“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段辩护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工艺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实践
B.重化工业迅速发展
C.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垄断组织逐渐形成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创造是建立在工匠的长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是实践的产物,A项正确;重化工业、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和垄断组织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排除B、C、D项。
知识点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用书(第53-54页)]
生产力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生产组织 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阶级结构 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社会生活 工业城市兴起;物质生活丰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图片“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这反映了什么现象?由此看出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 现象:工业革命后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口增加。
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成为英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决定性力量。
思维点拨 工业革命后西方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
工业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在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压迫、奴役殖民地人民,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传播到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体制。
主题二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名家论史 就业结构
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量资金和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解读 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就业由相对简单且不稳定的就业模式转变为相对复杂且丰富多元的模式。
史料探究 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更大范围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王斯德等主编《大学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作用。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革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亚非拉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西方国家的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深化拓展 唯物史观——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转型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产业结构转型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城市化转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经济理论转型 自由主义成为工业革命时期主要的经济思想
生产组织形式转型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先后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文明形态转型 人类社会逐渐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2023·哈尔滨高一期中)从1841年到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比例中,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由20%下降到14%,从事工业的人口比例由43%上升到55%。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力非常落后
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
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政府重视工业的政策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中后期,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下降,从事工业的人口比例上升,C项正确;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下降不等于农业生产力落后,且农业生产力落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就业人口比例变化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B项;政府重视工业的政策不是英国工农业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即市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因此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 2.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3.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的转折点。它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4.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史学新论 工业时代的“文艺复兴”
工业文明是人类签署的一份浮士德契约,机器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将人们带到一个美妙的新世界……机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彻底征服了自然,甚至这个“宇宙的孤儿”已经进入太空时代,但机器与技术也将人类带入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中国一位学者为此提出“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今日的文艺复兴是人需要从机器(科学机器和社会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这一解放不是通过社会革命,而是通过寻找人性。”——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解读 工业文明下工人成为被钟表控制的工具,人性迷失,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疾病、犯罪等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新时代下暴露的弊端,呼吁人性的回归。
家国情怀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技术的历程。
③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工业化开始起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出现义和团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
④学习西方的重点由技术转向制度。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
1.(2023·南阳高一阶段练习)“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去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答案 C
解析 与欧洲大陆僵硬不变的社会结构不同,英国的社会结构更加的灵活,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圈地运动、海外扩张和技术经验的积累与开放的社会结构无关,排除A、B、D项。
2.(2023·舟山高一期中)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一个英国手工工场主称:以后我生产的呢绒恐怕供不应求了。该手工工场主的言论反映了(  )
A.殖民扩张的动力源于手工工场的发展
B.手工生产一直是英国主要的生产方式
C.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呢绒行业
D.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答案 D
解析 英国通过早期殖民扩张夺取了大片殖民地,为国内手工生产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D项正确;材料反映手工工场的发展动力来源于英国殖民扩张所占有的海外市场,排除A项;手工生产是工业革命前的生产方式,排除B项;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排除C项。
3.(2023·西安高一期中)以下是某时段英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统计图。该变化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  )
时间 粮食平均价格指数 羊毛平均价格指数 羊毛和毛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
1450-1459 100 100 100
1460-1469 101 132 98
1480-1489 116 138 130
1500-1509 114 113 158
1510-1519 117 145 168
A.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商品化
B.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拉大
C.农业产品结构更趋均衡化
D.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大多数时间里,圈地养羊生产毛纺原料比种植粮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体现了英国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商品化,A项正确;工业革命后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拉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产品结构的不平衡发展,排除C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有历史学家在考察19世纪欧洲运输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时指出:“这种运输设施的开展,使先前未曾开发地区卷入世界经济活动内,更因其克服运输量、畜力、季节及移动速度等限制……工业革命成果得以扩大。”该历史学家所说的“运输革命”最有可能是(  )
A.轮船的通航 B.汽车的量产
C.铁路的兴起 D.运河的开通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种运输设施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的特点,描述的是铁路运输,故选C项;当时的轮船速度较慢,排除A项;汽车运输量较小,排除B项;运河不属于工业革命时期“运输革命”,排除D项。
5.(2023·哈尔滨高一期中)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美国已经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研究实验室,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为生产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科研开发力量的对比,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尚未取得世界霸主地位,排除C项;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排除D项。
6.爱迪生创办了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被戏称为发明工厂,后来发展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从1868年到1910年,以爱迪生的名字命名的新发明就有1 300多项。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
A.美国率先进入电气时代
B.经济发展动力发生转变
C.现代工厂制度加快确立
D.工业革命助推科技创新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器发明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说明美国率先进入电气时代,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巨大的生产力满足生产的需要,排除B项;现代工厂制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已经确立,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创新助推工业革命,排除D项。
7.(2023·阜阳高一期中)下图为15-19世纪世界各主要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关于人口变化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与印度人口增长主要在于欧洲移民进入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欧洲人口增长根本原因
C.屠杀和外来传染病是非洲19世纪人口下降的主因
D.生产力迅速提高是拉丁美洲19世纪人口增长根源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是欧洲人口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玉米等高产作物的传入促使中国与印度人口不断增长,排除A项:19世纪非洲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黑奴贸易对非洲人口的掠夺,排除C项;欧洲移民涌入与大量黑奴被贩卖到拉丁美洲是拉丁美洲19世纪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8.(2023·邯郸高一期中)根据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英国工人吃的主要是面包,新鲜肉类如牛羊肉和新鲜水果蔬菜等缺乏。19世纪晚期,英国工人家庭的日常饮食中增加了果酱、人造黄油、蛋类、牛奶、沙丁鱼罐头等。这反映了当时(  )
A.欧洲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B.农业和工业结构得以调整
C.社会贫富差距已不断缩小
D.工业革命提升社会消费能力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晚期英国工人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说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关,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强调世界市场的扩大、产业结构的相关信息,排除A、B项;根据所学,工业革命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排除C项。
9.(2023·三明高一期中)如图漫画《下一个!》(1904年)把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描绘成一只章鱼,章鱼的头好似储油罐。章鱼的触须不只向工业设备延伸,还缠住了国会和白宫。画面最前方描绘了企业家惨遭鱼肉的样子。这幅漫画反映了(  )
A.美国建立起殖民帝国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垄断组织产生的影响
D.跨国公司的蔓延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形成,影响了国家政权的内外决策,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建立起殖民帝国的信息,排除A项;三国同盟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垄断企业的规模扩大而不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排除D项。
10.(2023·眉山高一阶段练习)有学者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先前那种“多级阶梯”的“各个不同等级”已不复存在,阶级对立变得简单化。该学者的观点有助于解释,工业革命后(  )
A.劳资矛盾激化的社会基础
B.工人陷入贫困的经济根源
C.社会走向普遍富裕的假象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推广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意在说明工业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日益分化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该学者观点有助于解释劳资矛盾激化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工人陷入贫困的经济根源在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普遍富裕”与材料中的阶级对立信息明显矛盾,排除C项;该学者的观点并未涉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推广,排除D项。
11.(2023·苏州高一期中)下图是研究者根据相关史料绘制的英国农业工人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对该图史料价值分析正确的是(  )
A.可直接用于研究工业革命影响
B.经甄别后可用于研究圈地运动
C.属于一手史料,信息可信度高
D.属于二手史料,信息可信度低
答案 B
解析 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末,导致部分底层农民失去土地沦为自由劳动力,而农场主则积极顺应变化,改变经营形式,反而有利于增加收入,可见经甄别后趋势图可用于研究圈地运动,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根据材料“研究者根据相关史料绘制”可知,这是二手史料,排除C项;二手史料不一定可信度低,排除D项。
12.(2023·新疆阿克苏高一阶段练习)14世纪以来,贵族的铺张浪费、乡绅和中产阶级的模仿攀比等过度消费引起英国统治阶级的高度警觉。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禁奢法令,详细规定了全国各阶层的饮食、服饰消费标准,如1336年的饮食禁奢法令规定所有人平时每餐最多可以享用两道菜。禁奢法令(  )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B.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C.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D.旨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禁奢有利于形成较为理性的消费习惯,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B项正确;人文主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禁奢法令将贵族的铺张浪费及乡绅和中产阶级的模仿攀比作为立法重点,不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无关,排除C、D两项。
13.下表所示为近代英国棉纺织业领域的技术革新。由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技术创新(  )
(1) 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用飞梭的自动往返代替了手工投递,织布速度明显加快,并使布面加宽
(2)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可以同时带动有8个竖锭的纺车
(3) 1779年,克隆普敦设计出一款新的纺纱机,名为“骤机”,能快速纺出既结实又均匀的纱线
A.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B.拉开了“蒸汽时代”的序幕
C.实现了科学理论的突破
D.体现了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技术创新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故选A项;拉开“蒸汽时代”序幕的是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使用,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生产技术的革新都是来源于工匠的经验而没有实现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密切结合,排除D项。
14.(2023·台州高一期中)如图为1840—1900年英、法、美、俄商品出口总额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美国、俄国
B.英国、俄国、美国、法国
C.美国、英国、法国、俄国
D.美国、俄国、英国、法国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加之其拥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利于商品出口,故①为英国;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较早,占据殖民地数量仅次于英国,故②为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发展水平超过英国和法国,所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美国,故③为美国;俄国在19世纪后期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俄国增长也较快,但因为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整体工业生产能力落后于英国、法国、美国,故④为俄国。A项正确。
15.(2023·赣州高一阶段练习)19世纪末,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靠对工人偷偷摸摸的办法来相互竞争已不合算了”,资本家开始因“讲道德”而变得文明起来了。促使资本家文明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资本带来了高额的利润
B.技术革新带来生产力的发展
C.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与发展
D.工业革命带来思想观念变化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革新促使劳资关系发生变化,资本家承认工会、罢工的合法性,甚至取消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工人的政治权利,因此资本家开始因“讲道德”而变得文明起来了,B项正确;高额利润不是资本家“讲道德”的原因,排除A项;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与发展、工业革命带来思想观念变化是资本家文明起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
16.(2023·广安高一期中)(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成果 时间 发明人 国家
飞梭 1733 凯伊(织工) 英国
珍妮纺纱机 1765 哈格里夫斯(织工)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69 阿克莱特(理发师) 英国
骡机 1779 克隆普敦(纺纱工) 美国
复动式蒸汽机 1782 瓦特(工程师)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85 卡特莱特(工程师) 英国
蒸汽机轮船(汽船) 1807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1814 斯蒂芬森(矿工) 英国
发电机 1866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电动机 1870 格拉姆(发明家) 比利时
电话 1876 贝尔(发明家) 美国
汽车 1885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家) 德国
柴油机 1887 狄塞尔(工程师) 德国
飞机 1903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1)依据材料中成果,你觉得工业革命该如何分期?分期的依据是什么?(5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5分)
(3)假定举办一次博览会,展示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的重大发明。在博览会上,参观者要投票产生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奖,你会把票投给谁?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 (1)分期:以1866年为界。依据:1866之前发明人多为英国人,动力上主要为蒸汽机;1866年之后,发明人的国籍多样化,动力上主要是电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两国最为突出。
(3)答案一:投给瓦特。理由: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成功复动式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此后,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答案二:投给西门子或格拉姆。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