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通过阅读教材上丰富的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认识宋代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方面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掌握经济重心包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在感受宋代经济繁荣的同时,思考其对今天我们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启示意义。
插图中所画的器物是做什么用的?
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
宋代苏轼曾在《秧马歌》中记述道:“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
秧马
插秧
苏轼的记述反映了什么现象?
农业的发展
壹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教材41页,提取信息:南方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俗话说,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宋人是如何保证自己可以吃饱穿暖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几则材料,并思考宋人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的。
材料一:自江以南,稻米二种,有早禾,有晚禾。
——《宋会要 食货》
秧马
材料二:
宋真宗以福建田多高仰,占城稻耐寒,遣使求其种,得一十石以遗其民,使蔚之……
——《泉州府志》
大中祥符四年(1011)……帝以江准、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俗话说,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宋人是如何保证自己可以吃饱穿暖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几则材料,并思考宋人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的。
材料一:自江以南,稻米二种,有早禾,有晚禾。
——《宋会要 食货》
秧马
材料二:
宋真宗以福建田多高仰,占城稻耐寒,遣使求其种,得一十石以遗其民,使蔚之……
——《泉州府志》
大中祥符四年(1011)……帝以江准、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①复种技术的出现。
②新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推广。
③占城稻的出现与政策支持。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①复种技术的出现。
②新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推广。
③占城稻的出现与政策支持。
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解决了吃饱的问题,那宋人是如何解决穿暖的问题的呢?
材料:“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宋 吴自牧《梦梁录·鲞铺》
宋人如此爱喝茶,那宋朝茶叶种植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人一种什么生活方式?
喝茶已成为宋人生活的一部分。
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矣。——北宋王安石
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自来采茶货卖,以充衣食。
——吕陶《净德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页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手工业的兴盛
贰
纺织业
①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②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二、手工业的兴盛
浙江省博物馆藏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制瓷业
①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众多名窑出现。
③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从泉州港驶出,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世界。
②北宋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指南针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 辨 别 航 向。 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相关史事
商业贸易的繁荣
叁
唐都长安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
北宋开封
北宋开封城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觉”。
材料1: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北宋时,已出现夜市,并合法化。
阅读材料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2:“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东京梦华录》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想一想: 东京的夜市和早市对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方便了市民的日常购物、餐饮等生活,增加了经营者的收入,丰富了市民生活。
①商业城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②人口多。
③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
④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
⑤商品多。
⑥客商多
阅读教材第44页的相关内容,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使用纸币“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使用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轻巧、发行成本低、交易方便等。
(1)如果你生活在宋代,要对外进行海外贸易,你能到哪些地方呢?
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宋代主要的港口有哪些 宋代设立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港口:广州、泉州。机构:市舶司。
材料1:(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南朝时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②宋代时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2:(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3: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1: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2:
材料4: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政府政策鼓励
材料3: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1: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2:
材料4: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材料3: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①南方少战乱,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政府政策鼓励。
③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
A.泉州
B.景德镇
C.开封
D.广州
B
3、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交子”。这主要体现了宋代 ( )
商业贸易的繁荣
行省制度的设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A
4、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A.辽宋夏金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文轻武的风气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