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时,出现了一些错误,请你说出下列哪句解说词不正确( )
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宫所在地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
C.北京城是明太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
D.可以游览明长城,感受长城的巍峨壮丽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科技成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徐光启——《天工开物》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卡尔.本茨——汽车
3.王作宾先生曾评价某一著作言:“徐光启氏生于明末,汇集了诸家的栽培方法,又记载了当时群众与自己试种的经验。”这部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5.明朝北京城的建筑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今称故宫的是:( )
A.宫城 B.皇城 C.内城 D.外城
6.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面三幅图例,最有可能出自(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红楼梦》
7.如下图是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它建成于
A.元世祖时候 B.明太祖时候 C.明成祖时候 D.清太宗时候
8.电视台科教频道正在播出《医药双圣李时珍》。李时珍倾注毕生心血撰写的药物学巨著是( )
A.《本草纲目》 B.《资治通鉴》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9.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著作。属于明朝医学著作的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本草纲目》
10.这部书“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实该物理”,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它的作者是( )
A.李时珍 B.华佗 C.张仲景 D.宋应星
11.这部巨著在国人心中是“中医的圣典”,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医学巨典”。它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2.下图所展示的古建筑于198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世界人民所熟知。这彰显了中国( )
A.古代军事工程的坚固性 B.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C.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精神 D.明清时期政治上趋于稳定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科技著作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和《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D.《千金方》和《水经注》
14.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下列属于明代中医药学著作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伤寒杂病论》
15.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
A.开创了四诊法 B.编写《本草纲目》
C.写成《千金方》 D.撰写《伤寒杂病论》
16.清朝建立后,昔日浴血厮杀的长城关口变为熙熙攘攘的贸易市场,一个拆除了民族壁垒的封建大国的全国贸易市场正在形成。材料反映了长城的( )
A.形制结构 B.功能变化 C.建造原因 D.军事意义
17.穿越时空,来到宋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A.在京城逛“夜市”,看杂耍 B.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
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D.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18.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这一人物出自(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窦娥冤》
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
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0.蒯祥是明代建筑工艺水平的代表,有“蒯鲁班”之说。他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在北京皇、府第的建筑上,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据此推知,蒯祥的代表作是( )
A.唐长安城 B.元大都 C.明长城 D.明故宫
21.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片史实两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共同点是
A.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C.都是神话小说 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
22.明长城东西起止地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D.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
23.“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说的是哪部作品中的场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
24.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
A.山海关 B.嘉峪关 C.娘子关 D.函谷关
25.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明长城的规模最大,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
B.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总长万余里
C.明长城是为防御北方匈奴族南下侵扰而修筑的
D.明长城附近为禁区,不允许进行任何农牧贸易
26.今天我们把明清时期皇帝居住的地方叫故宫,指的是
A.京城 B.皇城 C.紫禁城 D.外城
二、综合题
27.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1)材料一的生产工具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那一地区?“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写出其中二点即可)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篇】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提出“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主张实行“仁政”,就是希望统治者要保障人民生活。他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唐太宗吸收了这一思想,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少有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 【文学篇】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诗史”之称。宋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一位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
材料三 【科技篇】《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一部农书。它在内容上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等12目,每一目下又分为若干个子目,十分丰富而详细;全书充分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成果,又有徐氏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
(1)材料一中的“一位思想家”是谁?材料中认为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写出一点)材料中的唐朝皇帝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2)材料二中涉及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什么?材料中的“一位北宋文学家”指的是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农政全书》的特点。(写出一点)请再写出我国古代的农书一例。
(4)请谈谈当代青少年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从未中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材料一出自谁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材料二 有西方学者认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2)列举宋代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3)当时的“重大发明”被哪一国家的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材料三(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病之。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收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4)材料三中《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天工开物》有什么荣誉称号?
(5)根据材料三概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撰写过程的共同特点。
材料四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
(6)《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作者是谁?
(7)作为新时代中国少年,请谈谈你能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0.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古代科技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发明篇】
图一 西汉的麻纸 图二 司南 图三 泥活字 图四 火药
(1)材料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图三的发明者是谁?
【人物篇】
祖冲之 贾思勰
(2)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优秀品质?
【著作篇】
《资治通鉴》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3)从第三幅图片中挑选出不属于科技类的著作并说明理由。
(4)作为新时代中国少年,请谈谈你能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北京城是明成祖朱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宫所在地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可以游览明长城,感受长城的巍峨壮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B选项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北方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A选项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药物学著作,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详解】据“徐光启氏生于明末,汇集了诸家的栽培方法,又记载了当时群众与自己试种的经验。”并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部著作是《农政全书》。明朝农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A项正确;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排除B项;CD项不是明长城的起止点,排除C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6.B
【详解】本题考查《天工开物》。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例都体现的是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出自《天工开物》。《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书中绘有120多幅插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劳动人民的形象,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农业科学著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排除C项;《红楼梦》是清代文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C符合题意;元世祖时候、明太祖时候、清太宗时候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8.A
【详解】据所学得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A符合题意;《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B不符合题意;《千金方》的作者是孙思邈,C不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9.D
【详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D项正确;《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明代以及此前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集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排除B项;《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符合题意,A项正确;华佗是东汉时期人物,与“16世纪”无关,排除B项;张仲景是东汉时期人物,与“16世纪”无关,排除C项;宋应星的著作是《天工开物》,不是医学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的药物学巨著,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西方人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国人心中的“中医的圣典”,故C项正确;《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一部农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图1是长城,图2是故宫,他们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B项正确;图1是长城能展现古代军事工程的坚固性,图2故宫不能,排除A项;长城与故宫不能展现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精神,排除C项;长城与故宫不能展现明清时期政治状态,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选项C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两者不属于同一领域,选项A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而《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故两者不属于同一领域,选项B不符合题意;《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故两者不属于同一领域,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4.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故A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故B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故C不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故D不符合原题;故选A。
1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编写《本草纲目》,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代的民间医生扁鹊,对四诊法的形成与确立,曾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排除A项;孙思邈写成《千金方》,排除C项;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建立后,昔日浴血厮杀的长城关口易为熙熙攘攘的贸易市场,一个拆除了民族壁垒的封建大国的全国贸易市场正在形成”可知,材料体现了长城的功能从军事防御到服务经济发展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长城建造结构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建造长城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长城的军事意义,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C符合题意;ABD项都能在宋朝做到,排除。故选择C。
1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是保护唐僧取经的徒弟。B项正确;《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排除A项;《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排除C项;《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著名建筑的知识,其中A、C、D选项所述内容均是正确的,而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是不正确的,是明朝修建的,故答案选B。
20.D
【详解】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内城和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的核心。它是由蒯祥设计的,D项正确;ABC三项不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涌现出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意愿的作品。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选项A符合题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不符合《三国演义》,B排除;《三国演义》《水浒传》都不是神话小说,C排除;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不符合《三国演义》,D排除。故选A。
2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的明长城。故C符合题意;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秦长城的起止点,故A不符合题意;明长城东到鸭绿江边,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是《水浒传》中的内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B正确;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A错误;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位于山西阳泉市。C错误;函谷关不是明长城的构成。D错误。综上故选B。
2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A项正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西起临洮,东东辽东的是秦长城,B项错误;明长城是为防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侵扰而修筑的,而不是为防御匈奴,C项错误;明长城附近为禁区,但“不允许进行任何农牧贸易”的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26.C
【详解】明成祖时1406年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改造,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其构成为宫城(紫禁城,核心)、皇城、内城、外城。因此今天我们把明清时期皇帝居住的地方叫故宫,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27.(1)曲辕犁。
(2)经济重心南移。
(3)交子;四川地区;《天工开物》。
(4)生产技术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生产工具名称是唐朝的曲辕犁。
(2)根据材料二“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纸币是交子,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于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二小问: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三小问:“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8.(1)孟子。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一点即可)贞观之治。
(2)诗圣。苏轼。
(3)内容十分丰富而详细、充分地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成果、有作者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一点即可)《齐民要术》。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独特内涵,在创新中发展。(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思想家:根据材料中提出“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主张实行“仁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孟子。
影响:根据材料“他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可知,孟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中“唐太宗”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期间勤于政事,虚怀纳谏,善于用人,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称为“贞观之治”。
(2)被誉为:根据材料二中“作品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诗史”之称。”可知,这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被誉为“诗圣”。
北宋文学家:根据材料“一位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可知,这位伟大的北宋文学家是苏轼。
(3)特点:根据材料三“内容上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等,十分丰富而详细;全书充分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成果,又有徐氏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等相关描述可知,《农政全书》的特点:内容十分丰富而详细、充分地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成果、有作者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
农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文化是中国长期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独特内涵,在创新中发展。
29.(1)孔子 仁 儒家
(2)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任意一项)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阿拉伯
(4)李时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关注现实问题,大量搜集材料、创作过程艰苦。
(6)(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
(7)应该努力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长大后报效祖国,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做准备等。
【详解】(1)人物: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的主张。
核心思想:据所学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学派: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科技发明:据所学可知,宋代重大科技发明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任意一项)
影响:活字印刷术: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加快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据所学可知,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国家: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4)作者:据所学可知,《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称号: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共同特点:据材料“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及材料“ 他全面收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可知,无论是李时珍,还是宋应星,都关注现实问题(疾病和民生),大量搜集材料(李时珍阅书八百余家;宋应星 全面收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创作过程艰苦。
(6)特点:据所学可知,《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据所学可知,《史记》的作者是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
(7)做法:据所学可从应该努力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长大后报效祖国,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做准备等角度回答 。
30.(1)发明:造纸术。发明者:毕昇。
(2)贡献: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品质: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亲身实践。(言之有理即可)
(3)著作及理由:《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不属于科技类著作。
(4)做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积极关心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学习科技工作者精神,培养良好品格;放眼世界,了解国际科技创新动向等。
【详解】(1)发明:根据题干图一及“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并结合所学造纸术的意义可知,此项发明为造纸术。发明者:根据题干图三“泥活字”并结合所学可在,泥活字的发明者为北宋匠人毕昇。
(2)贡献:根据题干材料二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直接概括出祖冲之、贾思勰的主要贡献即可,如: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品质:结合所学祖冲之和贾思勰取得科技成就贡献的品质可知,他们共同的品质主要有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亲身实践等。
(3)著作及理由: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著作,而《资治通鉴》则是北宋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不属于科技类著作。
(4)做法: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学习科技知识、科技创新、品格、对外科技交流等角度分析概括出做法即可,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积极关心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学习科技工作者精神,培养良好品格;放眼世界,了解国际科技创新动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