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风雪载途”中“载”的读音是 。
(2)“销声匿迹”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 。
(3)语段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候鸟去来,草木荣枯,四季在不经意间更替。
B.小杰出了一张专辑后就在歌坛上销声匿迹了。
C.春天一到,公园里花香鸟语,充满了生机。
D.老师三番五次地批评我不做作业,我依旧周而复始,屡教不改。
3.下列句子中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_________。
②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_________。
③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_________。
A.细密 紧密 融化 B.致密 严密 融化
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严密 熔化
4.下面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
②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待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③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④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⑤然后,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
A.④①⑤②③ B.②④⑤①③ C.②①④⑤③ D.④③②①⑤
5.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B.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C.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D.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等……
三、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提示填空。
(1)《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 ”。
(2)《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子是“ ”。
(3)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北固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景。
(4)杜牧夜泊秦淮河,触景生情,在《泊秦淮》中写下了“ , ”的诗句,表面斥责歌女,实际讽刺了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5)“东”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方位。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东”字的连续两句: , 。
四、综合性学习
7.班级开展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宣传低碳生活】
(1)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助推活动开展】
(2)仿照项目一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
【践行低碳理念】
低碳生活指南
随手关闭电器电源。
生活中使用节能灯泡,减少大功率电器的使用。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3)同学们准备制作“低碳生活指南”宣传手册,宣传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请结合生活实际,补写两条低碳生活的建议。
五、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11.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12.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有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洲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3.“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中“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
14.“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15.“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大自然语言》(节选)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6.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7.“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能否把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换成“一定”,请说明理由。
18.选文第⑥段画线句“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9.选文④、⑤、⑥、⑦四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请说明理由。
20.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相同的季节里,尤其在冬天,各地的景物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十二月的哈尔滨常常是冰雪覆盖,而广州市则是草木葱茏,百花盛开。请你用在本文中学到的知识对这种现象加以说明。
八、作文
21.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感情等。
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1)zài
(2)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3)拟人
2.D
3.C
4.B
5.D
6. (1)飞鸟相与还 (2)甲光向日金鳞开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7.(1)示例一: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示例二:低碳生活,让绿色住进心灵。
(2) 示例:尝试低碳一日 分享低碳感受
(3)示例:④打印时充分利用纸张正反两面。⑤节约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
8.(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9.(1)有的 (2)招致 10.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11.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12.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13.(示例)“漂移”和“迁移”不能互换。“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这里是说大陆漂浮在水面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在这里适用于动物。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其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4.(示例)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15.(示例)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命运的悲惨,突出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16.选文主要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7.不能。有“如果”可知这句话说的是假设的情况,“可能”的意思是不确定,和“如果”的意思一致,如果把“可能”换成“一定”,就使假设的情况成为现实,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18.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说出两种即可得2分),具体说明了研究物候现象受高下差异的影响时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19.不能。因为这四段中提到的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按照对物候影响从大到小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让人一目了然,所以不能颠倒。 20.因为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广州市在我国的南方,两者在纬度上有很大差异。有选文可知影响物候现象最大的因素是纬度的差异,“冬季南北温度悬殊”。而十二月份正是我国的冬季,所以处在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和位于我国南方的广州市在物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